应对秋燥咳嗽,使用这几个方法事半功倍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干咳少痰是秋季常见的症状,这与秋天自然界变化特点有关。

这种咳嗽使用宣散、止咳等方法往往没有效果,而应该运用养阴润肺法。

养阴润肺法治疗秋季咳嗽案

张某,女,27岁。

病史:患者秋季感冒后咳嗽不止,时轻时重。经服用抗生素阿奇霉素、止咳药咳特灵胶囊及中药治疗多日,情况未见好转。近一周来咳嗽加重,咽痒不适,夜不能寐,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干欲饮,但饮后不解渴,大便干,1日1次,舌质红苔薄,脉细弱,体温36.7摄氏度。

病机:秋燥袭肺,肺失润养,肺气失宣则咳嗽,痰少而黏;燥热下降阳明,津燥难运,故大便干燥,饮不解渴。

治法:养阴润肺去燥,兼佐微以泄热。

方药:治以养阴清肺丸。组成为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早晚各1粒,饭后温水吞服,连服七日;2天1次。配合食疗,百合、秋梨、陈皮、冰糖熬水每日服用。

七日后复诊,咽痒症状消失,干咳减轻,眠可,无痰,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情况好转。

明医按:该患者感冒表证已无,一派阴虚燥热之象,经过多方治疗无效,原因在于没有抓住“肺阴虚”这一病机,冒然使用解表或者止咳药物,轻则无效,重则导致阴津更加耗伤,肺气虚耗,咳嗽更加难以痊愈。养阴润肺则肺气自复,阳明大肠之燥热得解,大便得通,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能两者皆安。

秋天燥伤肺气导致咳嗽咽干等诸证,通过食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治疗,如病案中除服用药丸外,还辅以百合、梨等食疗,故疗效显著。

关于秋季的养生,看看《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

《黄帝内经》言: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从《黄帝内经》中关于秋三月的描述中可以得到这两个特点。

秋气肃杀干燥

何谓“秋刑”?秋天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天气变凉,万物凋零,一派凄凉肃杀的景象。

人与自然相通,津液等一切属阴的物质要正常运行敷布,必须要阳气的推动。秋天阳气收敛导致自然界空气干燥,也会导致人体津液的失常。一则是燥气的作用,滋润不足;二则是津液无法正常运行,形成了病理性的痰湿等物质。

秋气应平,肺气应清

如何适应秋天的变化?收敛神气。人体的津气不能像夏天那样恣意地外泄了,所以秋天出汗的情况减少,整个人都应该平静下来。

肺脏是人体娇嫩的器官,通过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一旦发生气候变化,它是最先感应到的。

燥气使得肺得不到足够的滋润,肺气宣降功能失调,更不能将津液散布到各个器官孔窍,所以就会出现咳嗽,口干,咽干,眼睛干涩等症状,肺主皮毛,所以也会影响到皮肤,出现皮肤干燥等,肺与大肠相表里,燥热向下传导,大肠津液受损,还会导致大便干燥等。

这种咳嗽的“感冒”症状往往是轻微的,甚至没有表现,不能直接使用发散驱邪,或者止咳的方法,而应该去滋润肺脏,则肺气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从而达到肺气清的状态。

如何应对

1.适当多饮水

人体的含水量非常大,成年人大概70%左右,体内细胞缺水会导致各种干燥症状的产生。就秋天空气本就干燥,会加重干燥症状,

饮入的水通过脾、肺、肾等脏腑的运化输布,滋润身体各部分,如果缺少水的摄入,也就缺少了滋润的物质基础。一般的咳嗽咽干等症状,通过饮水能得到暂时的缓解。

2.减少出汗消耗

秋天应当收敛,不应该让阳气继续泄露。所以在活动量和程度上需要有所减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减少出汗。

因为天气变凉,大量汗出,阳气随汗而出,很容易导致感冒兼燥邪,咳嗽随之而来。

并且出汗外泄,必定造成体内环境津液的消耗,加上缺少水分补充的话,很容易产生口渴等干燥症状。

3.食用养阴的食物

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口干舌燥,但是喝了水之后,并不能很好的缓解。这是表明不仅仅是津液的损伤,而是伤到阴分了。

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能很好的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常见的百合,雪梨,银耳,蜂蜜等。

4.自制简易“百合梨膏”

准备秋梨一个,百合20g,罗汉果1个g,陈皮10g,冰糖适量。

①百合洗净后浸泡一夜,浸泡后的水不要倒掉。

②把浸泡了一夜的百合放入锅中煮粘,用文火煮大约一个半小时

③倒入切好的梨块、陈皮、冰糖,再煮半小时左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5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