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凉熟温说地黄

生凉熟温说地黄

Glutinousrehmannia

???

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花如蜜罐,其地下块茎鲜黄多汁,入药生用可清热凉血,熟用可补肾填精。对于任何一位中医生而言,此物并不陌生,正是地黄也。从《中药学》教材上知晓了地黄有生熟之分,从导师手下学会了地黄分凉、温之用,又从图谱上清晰了地黄的美丽,现下我们便来说一说这“地黄”的生凉熟温之分。

生地长于凉血

1

???

地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生地善治血证,相传宋代《重广保生信效方》中曾有载:医家阎孝忠外出验尸时,汝州当地保正赵温因衄血严重,已生命垂危而未至现场。阎孝忠随即至其家中,见赵温鼻血流如屋檐水不绝,遂拟药方以治。但血势严重,药物入鼻即出,难以起效。因知生地治血有奇效,阎孝忠当即派人寻生地十余斤,令赵温生吃,又以生地渣塞鼻中,取其凉血止血之效,很快血止。

熟地长于温补

1

???

虽生地黄长于凉血止血,而熟地黄则长于补血填精。但在《神农本草经》中并未区分生、熟地黄,直至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中记载有干地黄的炮制方法,而后在《旧唐书》中记载,药王孙思邈因常年练气功且食用熟地黄而寿达余岁,死后“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地黄色质似血,故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病,但血贵流行,不贵滋腻,故中古以前多用生地而少用熟地。在现代临床中,生、熟地黄的应用也有差异。

1

现代应用生熟之别

1

???

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可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多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热在血分,迫血妄行致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热病伤阴,舌红口干、多饮、消渴、便秘等证。

10-30g,可煎服或鲜品捣汁入药。

: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可滋阴养血,补精益髓;炭用可止血。多用于血虚致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肾阴不足致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精血亏虚致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证。

10-30g,宜与陈皮、砂仁等药物同用以防滋腻。

1

举例小古方

1

???

推荐一:生地黄煎

载于《外台秘要》:生地黄不拘多少,取汁,于铜体中重汤上煮,勿盖釜,令气得泄。煎去半,更以新布滤绞,去粗滓秽。又煎令如饧而成。可补虚除热,去痈疽,用治吐血唾血。

推荐二:地黄粥

载于《臞仙活人方》:地黄切二合,候汤沸,与米同入罐中煮之,候熟,以酥2合,蜜1合,同炒香入内,再煮熟食之。可和血生精,滋阴润肺,用治老人血燥,大便秘结,吐血。

推荐三:黑神散

载于《妇人大全良方》:熟地黄一斤,生姜半斤,同炒干研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可养血调经,用治产后血块,痛经,经行后腹痛。

推荐四:治牙床动摇

载于《本草纲目》: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涸下。

推荐五:治耳中常鸣

载于《本草纲目》: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

推荐六:治视物不明

载于《奇效良方》:养肝气,治目昏,视物不明,泪下方。当归、熟地黄(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不拘时无灰酒调下。

1

1

寻中药密码,解古方之谜

适心版主I陈以国

本文作者I沈宇平

审核校对I李萍

网络编辑I任誉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4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