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不是吃六味地黄丸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0876.html

肾虚是一个重要的中医概念,补肾也是中医重要的治病方法,一般被认为是治本。所以,自古以来人都喜欢补肾,历代中医也发明了一系列地黄丸。

中医补肾,会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处方。比如:肾阴虚的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的用“桂附地黄丸”;肝肾虚的用“杞菊地黄丸”;肺肾虚的用“麦味地黄丸”;阴虚火旺的用“知柏地黄丸”;肝肾阴虚、目涩畏光的用“明目地黄丸”。

上述的六种“地黄丸”,最有名的是“六味地黄丸”。基础方是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崔氏八味丸”或者叫“肾气丸”,后由宋代的钱乙,他把“崔氏八味丸”里面的桂枝、附子去掉发明了,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后世医家同样是在这个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变化弄出了一堆各种肾气丸。

一般人看了中医补肾的这些名堂,会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但我看这种种“地黄丸”更像是一篇篇“八股文”,要细研究的话都是学问,要说简单,也不过是一件衣服你觉得立领很好看,他觉得翻领好看。如果中医治本就是吃地黄丸,那治病也太容易了,实际上根本不是,你见那个人的病吃地黄丸吃好了?

注意:我不否认这些各种地黄丸都有它的效果,但也只是起到了治标的效果,而不是治本。我说过“治病要有效,但有效不是治病,是在把小病养成大病”,在这一点上不分中医西医。

还是那句话“治病求本”,而肾虚不是病本,人为什么肾虚才是病本,不解决人为什么肾虚的问题,所有的补肾,吃什么地黄丸都不过是“授人以鱼”的临时改善症状罢了。

《饥寒论》中说:病本就是“饥寒”造成人体的“营养失衡、免疫失衡、微循环障碍、新陈代谢失常,组织器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的状态。

只有改善人体的“营养失衡、免疫失衡、微循环障碍、新陈代谢失常、组织器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的状态才是治本,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疾病。

我所著《饥寒论》一书,讲述了“人体营养、免疫和微循环管理学”这一理论;具体就是如何能让人的身体在六七十岁时依然保持得像三四十岁之前那样健康,能为所欲为......这个方法只适合有思想、有远见、有经济能力、对身体健康有追求的人,还要要在人身体健康没有发生质变之前行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4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