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贴7种地黄丸,你该如何选择山海

来源

地黄丸,最早要追溯到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八味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金匮要略》),主要功效为温补肾阳,是治虚劳不足,大渴欲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配方:乾地黄(八两)、山茱萸、署预(各四两)、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桂心、附子(各二两)。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

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两种温补的药物去掉,变成了六味地黄丸。现在六味地黄丸已经比原来的方子更为出名。

市场上的地黄丸一般有7种,虽然同名为“地黄丸”,但药物成分略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这7种地黄丸的区别,并结合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地黄丸”。刚说到“六味地黄丸”,它只是各种地黄丸中滋阴补肾的代表方之一。

以上是7种地黄丸的用法,下面详细对这7种地黄丸做一个详述:

六味地黄丸

原方: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成份: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滋阴补肾

主治:适用于肾阴不足,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盗汗遗精。

方义解析:

这其中有比较经典的配伍——“三补三泻”,把实的东西给泻掉,需要的东西,才能被补进来,就好比我们要往河里蓄水,要想蓄积多些水,需把河里的淤泥清除掉,不然再怎么蓄水,也是蓄积不多。

我们分为三组来看,这三组分别对应肾、肝和脾三脏。六味地黄丸,补的是这三脏,泻的也是这三脏。

第一组是熟地黄与泽泻。熟地黄能够滋阴补血、补肾;泽泻能够清泻湿热。熟地黄补肾的阴,泽泻泻肾的湿热,一出一进,“水”就蓄多了一些。

第二组是山茱萸与丹皮。山茱萸是酸味,酸味入肝、补肝,故补益肝肾;丹皮能够清肝火,为一清一补。

第三组是山药与茯苓。山药健脾益胃,茯苓利湿。脾喜燥恶湿,湿气对脾的伤害是最大的,所以湿气排出,山药又补了脾气,为一补一泻。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三脏强健了,肾亏自然也就恢复起来了。

桂附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山萸肉(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

功能:温补肾阳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症见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方义解析:

方子里的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泻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肉桂、附子温补命门真火。所以桂附地黄丸整体有温补肾气的功效。

知柏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知母、黄柏。

功能:滋阴补肾。

主治:适用于肾阴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方义解析:

知柏地黄丸处方源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为滋味八味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

知母和黄柏这两味药主要是清虚火的,对应阴虚同时伴有虚火的病症。

比如某人有腰膝酸软的同时,还有些五心烦热,盗汗,潮热的现象,这是由肾阴虚、相火妄动、“虚火”上升引起,而非“实火”,因此不能使用清热泻火的方法治疗。

肾中虚火由肾阴虚引起,中医称为“阴不统阳”,因此正确的解决方法是:滋补肾阴,使阴液不再亏虚,阴阳归于平衡,则虚火自消。而知母和黄柏正是大寒之药,清肾中虚火。所以知柏地黄丸比较适用于肾阴虚,同时还有虚火的患者,中医把这种病证称之为阴虚火旺之证。

麦味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五味子。

功能:滋肾养肺。

主治:适用于肺肾阴亏,症见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等。

方义解析:

麦味地黄丸是在前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麦冬、北五味子。它是偏于肺的病症,因为麦冬养阴润肺,清热除烦,偏于肺阴虚的;五味子,顾名思义,有五种味道,当中以酸味较明显,它可以收敛固涩,补肾宁心,又可以敛肺止咳,主要是针对肺的阴虚证和咳嗽证。所以麦味地黄丸的整体功效为滋肾养肺。

杞菊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

功能:滋肾养肝。

主治:适用于肝肾阴亏,症见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明目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白芍、当归、茯苓、枸杞子、蒺藜、菊花、牡丹皮、山药、石决明、泽泻。

功能: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适用于肝肾阴虚,症见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方义解析:

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再加蒺藜、白芍、石决明、当归这几味药,就是明目地黄丸。

枸杞子补肾,菊花疏散风热、明目;当归、白芍这两味药是滋阴补血的;枸杞子是补肾益精;菊花、蒺藜能够疏散风热,还可以明目;石决明是明目的。那么它的整体功能,就是滋肾,养肝,明目,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归芍地黄丸

成分: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功能: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主治:适用于肝肾两虚,阴虚血少,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

方义解析:

本方由8味药组成,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方中加当归、芍药变化而来。出自《景岳全书》,当归、白芍补血活血,养血柔肝,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增强了滋阴养血的作用。整体功效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滋阴养血,柔肝补肾。临床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证属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型。

金匮肾气丸

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功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适用于肾虚水肿,症见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方义解析:

金匮肾气丸方源于宋·严用和《济生方》,是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加味,又称济生肾气丸,由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车前子、附子等组成。用于肾虚水肿,症见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它的主要功效是化气行水。虽然方中是滋阴补阳和利水的药,但治症单一,心肝脾肺未顾及到。

注: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END·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初期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3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