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说,这个春节,出境游的人数又创高峰。而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东南亚名列第一。
确实,东南亚是最理想的春节出游地,气候温暖,阳光普照;人情淳朴,消费低廉;半天的时候就飞到了,路途也轻松。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鸡蛋花大概是最具东南亚风情的象征之一吧?走路婀娜的女人头发上,刚进入酒店房间的床单上,“马杀鸡”的汤池里,很容易一头撞见这种香气甜润的花朵。
鸡蛋花又是佛教的五树六花之一,在普遍信仰教的东南亚诸国,处处可见。虽然冬天不是鸡蛋花的盛花季节,但依然有缘亲近。
钝叶鸡蛋花,最常见
在缅甸旅行这一路上,我所见到的鸡蛋花,浅褐色的遒劲枝干,倒比零星开放的白花更令我印象深刻。树下犹有整朵的落花,爱美的小伙伴珍重地捡起来,别在秀发间,直说香气好闻。
回来后细看图片,才发现遇见次数最多的,居然不是鸡蛋花,而是钝叶鸡蛋花(Plumeriaobtusa)。这个种的特点是蛋白多,花心那点“蛋黄”较小,颜色也是淡淡的黄。花冠管细长,向上渐扩大成圆整的喇叭状,檐部五裂,裂片左旋——嗯,看夹竹桃科,一定要看向左转还是向右转,是我的恶趣味之一。
最具识别特征的是它的叶子,顾名思义,叶片先端是钝圆或微凹的,侧脉与中脉近垂直,在背面显著凸起,未到边缘就联结成明显的网状了。整片叶子呈长倒卵形,很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在佛寺内,在路边,在人家户的院子外,我们虽然遇见过多次钝叶鸡蛋花,但很遗憾,并没有拍到特别理想的照片。除了花开得不太繁盛以外,还因为树很高,可远观而难以靠近赏玩。
年12月,清迈
印象中,以前去泰国也曾顺手拍过鸡蛋花,翻出旧照片一看,果然也是钝叶鸡蛋花,证实了这一款确实是鸡蛋花属中最常见的一种。虽然我对泰国没啥好印象,但翻看五年前的旧照,还是令我唏嘘不已,时光的印迹历历可见。我素来不喜欢拍照留影,但这些凝固了旧日时光的照片改变了我的想法:下一次旅行,我会多拍几张自己和同伴的照片,作为纪念。
红鸡蛋花,最香
相比之下,红鸡蛋花(Plumeriarubra)就容易亲近得多了,因为普遍要低矮很多,伸手可及。顶生的聚伞花序上,密密地盛开了十数朵花,散发出令人陶醉的香气,仿佛整个人都要被这花香融化了似的。
嗯,说句文艺腔的话,闻到红鸡蛋花香的时候,我真心觉得,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据WIKI记录,鸡蛋花通常在夜晚开花,以吸引夜间活动的天蛾为其传粉。然而,美丽的鸡蛋花其实是个不诚实的小骗子,因为它们并不生产花蜜。蛾类在从花丛间飞来飞去搜寻花蜜,注定是颗粒无收的,却顺带帮鸡蛋花传递了花粉。
红鸡蛋花是鸡蛋花属的模式种,也是众多杂交园艺种最重要的亲本之一。原种的花是全红的,但这次还遇到了各种深浅不同的红,大概都是它的变种。叶椭圆形,先端渐尖。
鸡蛋花,最正宗的土鸡蛋
南山。摄于云南
通常乃们说的鸡蛋花(Plumeriarubra‘Acutifolia’),其实是这一种:花外围是“蛋白”,但花心的“蛋黄”很大一滩,金灿灿的,像溏了心的正宗土鸡蛋。在植物学上,鸡蛋花被划入红鸡蛋花的白花变种,不算一个独立的种。
搞笑的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鸡蛋花,是在重庆的南山植物园温室,时值七月,只有青绿油润的叶片,没有花,因此我压根没认出来。好在当时拍了两张叶子的图,正好可以细细地与钝叶鸡蛋花的叶对比:
小叶常聚生于小枝顶端,老叶脱落后,枝上常留下近半圆形的叶痕——这是鸡蛋花属的共同特征。但鸡蛋花与钝叶鸡蛋花的叶形明显不同,叶先端是钝尖的。
黄色园艺种,年11月,老挝
缅雪花,最高远
在缅甸遇见的鸡蛋花里,缅雪花(Plumeriapudica)是最独特的,不仅因为它身形最高大,令人只可仰望;还因为它奇特的戟形叶,过目难忘,故又叫戟叶鸡蛋花。跟前面几种冬季落叶的鸡蛋花不同,缅雪花在热带四季常绿。
鸡蛋花属的属名Plumeria是以17世纪法国植物学家查尔斯·普卢米埃(CharlesPlumier)的名字命名的,他曾经三次到西印度群岛进行植物探险。缅雪花的种加词pudica意为“羞怯的”,难道是因为其花高高地躲在树梢,令人难以亲近而得名?
如果你听到外国人说到Frangipani,那也就是说鸡蛋花了,那是它们最广为人知的英文名字,来自一位16世纪意大利侯爵MuzioFrangipani的名字,他曾经制作过一款香气与鸡蛋花相似的香水而获此殊荣,名副其实的流芳百世。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虽然如今鸡蛋花们牢牢地与东南亚或热带风情划了等号,然而它们的原生地却是中南美洲,如墨西哥、加勒比至巴西南部等。但它们在热带地区显然如鱼得水,在我国的南方,鸡蛋花也长得相当好。
文章与植物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为作者原创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植物上瘾者
发现每种植物的独特之美
周敏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