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从不吝啬对熟地的赞美。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忠梓老爷子这样描述它:味甘苦,性温,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活血气,封填骨髓,滋肾水,补益真阴。伤寒后胫股疼痛,新产后脐腹难禁。利耳目,乌须发,治五劳七伤,能安魂定魄。
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也不落下风: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这样读起来,熟地像是一个“神仙药”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地黄向熟地黄的转化也并非一蹴而就,它有它的时空观,借着这篇文章,咱们一起看下,熟地是怎样炼成的?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为常用中药之一。就像生姜放干只能变成干生姜,而不会变成干姜一样,鲜地黄变干了只能称作干地黄,或者说是生地。而生地进行加工炮制后,才能叫做熟地。
可这加工炮制的方法,在这一千多年来,发生了多次改变,古人不断发散思维,运用智慧,来让熟地拥有更加“神奇”的功效。
熟地黄一词始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其炮制方法为“采地黄,去其须、叶及细根,捣绞汁以渍肥者,著甑中,土若米无在以盖上,蒸之一时出,暴燥,更内汁中,又蒸汁,尽出,便乾之。……”
但在唐朝之前没有“熟地”么?也不尽然,就像前文所说,所有中药的开发运用都不是一蹴而就,汉代《金匮要略方论》:“口父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那时候医家考虑到,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让地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却没有专门当做一种新药名来进行炮制。
孙思邈老爷子在《千金翼方》中还有对熟地的论述:“斤数拣择一准生法,浸讫,候好晴日便早蒸之,即暴于日中,夜置汁中以物盖之,明朝又蒸,古法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黑熟,蒸三、五遍亦得。”他认为熟地需要反复蒸制,但三五遍就可以了,多次的蒸制会让熟地的性味发生改变,但这个改变也许并不需要那么久,否则岂不是次数越多越好?老爷子敢于质疑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但在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口中的“古法”,也就是在唐以前,便已经有九蒸九晒熟地了,只是没人记录在文字上而已。
到了宋代,则为熟地炮制提出了标准,《证类本草》引图经曰“今干之法:取肥地黄三、二十斤,洗净,更以拣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捣绞取汁,投银铜器中,下肥地黄浸漉会浃,饭上蒸三、四过,时时浸漉转,蒸讫又暴,使汁尽其地黄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但此书依然没有提到九蒸九晒,可能是觉得孙思邈所言在理。
不过“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这九个字在如今依然适用。
上面的这些蒸制法,都是单纯的蒸制,没有用辅料——譬如黄酒、砂仁等。
其实,从梁代开始,已经有了用酒来炮制地黄的做法:《本草经集注》采用酒浸法,记载有“得清酒良”。南北朝沿用了蒸制外,始创以酒为辅料来拌蒸,《雷公炮炙论》曰“凡使生地黄去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亦可直切(地黄)蒸之半日,数以酒洒之使周匝至夕出暴乾”,同时又出现酒浸制法“酒(二升)渍三宿出暴,还内酒中取尽暴干”等记载。
还是宋代,在提出熟地炮制得当标准的同时,有人发明了“蒸九遍用酒制造”和“洒酒九蒸九曝,焙干”的方法。
你看,宋代人多聪明不是?
到了明代,李时珍老爷子通过品鉴各种炮制工艺下的熟地后,写下了这样的话:“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曝干,再以砂仁、酒拌蒸(曝),如此九蒸九(曝)乃止”。
此后又相继出现有砂仁炒制,砂仁、酒、茯苓煮制,砂仁、茯苓制,砂仁、沉香制等炮制方法。这说明,人们对熟地有了更多的需求,更多的功效。
而如今,大家见到的地黄却往往非九蒸九制,大多是高压锅拌酒后一次成型,这是一个时代的需求,也是科技改变后的结果,但是非益害,也只能留给后人去评判。
地黄不同的炮制方法目的性有很大差异,清代《得配本草》在总结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鲜用则寒,干用则凉。上升酒炒,痰膈姜汁炒,入肾青盐水炒。阴火咳嗽,童便拌炒”,“痰多姜汁炒,行血酒炒,润肠人乳炒,纳气理气砂仁炒,降火童便煮”等见解。
近些年,许多专业人士对不同方法的炮制所给地黄带来的物质上的改变有了很多研究,也得出来很多有价值的结论,这是中药信息化、现代化带来的优势,新时代的我们要借上这股东风。而在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医馆,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炮制方式,如福州恒济老字号等,它是南制九制熟地代表,同样以疗效显著而著称。
不管是孙思邈提出的“三五遍即可”,还是李时珍以及更多人崇尚“九蒸九晒”,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炮制出好的药材为临床服务。我也希望所有中医药同行,思维不要僵化,也不要投机取巧,疗效才是中医继续走下去的唯一动力。
参考文献: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张丽萍)
END
本文由我刊征稿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能代表本刊观点。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北京治疗白癜风是多少钱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