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学堂

地黄

REHMANNIAERADIX

上一期: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玄参

中药速记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相关名

生地、地黄、生地黄、干地黄、淮地黄、怀庆地黄、大生地、地髓、地黄炭、熟地、熟地黄、大熟地、熟地炭、还元大品

产地

主产于河南省武陟、温县、博爱等县。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者;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状鉴别

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饮片生地黄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切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熟地黄

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蒙古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气微,味甜。

生地黄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地,味甘质润,入心、肝、肾经,为清滋润滑之品。既善清解营血分之热,又善滋阴清热而生津,还能润燥滑肠。鲜者名鲜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干者名干地黄,长于滋阴凉血。

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主治病证

(1)温病热入营血证。

(2)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3)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

(4)阴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以鲜品捣汁服。鲜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干地黄长于滋阴。炒炭多用于止血

使用注意

本品寒滑腻滞,故脾虚食少便溏及湿滞中满者忌服。

地黄的故事

据说在唐朝时,有一年黄河中下游一带瘟疫流行,无数老百姓因感染瘟疫而失去生命。当地的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佑,得到了一株根状的草药,这种药根块大而短,形状像山萝卜,颜色微黄,口味发苦。送药人将此药称为地皇,意思是皇天赐药。并告诉他,神农山北草洼有许多这种药,县太爷就命人上山去采挖,用此药解救了百姓。瘟疫过后,百姓们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因为它的颜色发黄,便把地皇叫成地黄了。地黄又叫地髓,是说吸收了地气之精髓,一般土地在种过一年地黄后,地就变苦了,第二年便不能再种地黄,必须等到至少八年后才能再种,因此就更显得地黄的珍贵。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阿怡()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1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