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2-8日
患者张某,女性,64岁,门诊号:。屡屡面颈、双手背部红斑、瘙痒4年,加剧3天。4年前夏令一次户外行动后涌现,脸部及颈前“V”形红斑,伴随赤色丘疱疹、轻度渗液,自愿瘙痒激烈。在皮肤科救治予“抗组胺药”口服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突矬后缓和。以后常在后夏秋天屡屡爆发,日晒后加剧。因历久运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双手皮肤变厚,有角化脱屑。近1年病情加剧,无显然节令性,皮损渐伸展至躯干等非光泄漏部位,瘙痒激烈。3天前因户外行动后又涌现颜面、手背皮肤红斑、瘙痒显然,休眠差。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西医:光敏性皮炎
中医:日晒疮
处方:水牛角15g熟地黄10g炒白芍10g牡丹皮10g何首乌15g僵蚕10g五味子15g龙骨30g牡蛎30g桂枝10g茯苓15g炙甘草10g青蒿10g,7付,逐日一剂,水煎服。
桑白皮30g花椒10g苦参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黄柏15g。7付,水煎外洗
-2-15
服药后颜面、手背皮肤红斑消退、瘙痒消逝,夜晚休眠改进,手背皮肤增厚,仍一些发红。舌红苔薄白,脉弦。服药灵验,上方7付赓续服用。
病案解析:
光敏性皮炎在中医称为“日晒疮”“日晒斑”“风毒肿”。《外科启玄·卷九日晒疮》中有最先对于光敏性皮炎的纪录,云“三伏夏季,劳瘁之人,劳于职责,耗损身命,受酷日晒曝,先疼后破,而成疮者,非血气所生也”。清·陈士铎《洞天奥旨》中纪录:“日晒疮,乃夏季酷烈之日曝而成者也,必先疼后破,乃外热所伤,非内热所损也。大概皆奔跑劳役之人,与耕土胼胝之农人占多数,若空闲之客,安得生此疮乎。故只要消暑热之药,如青蒿一味饮之,突矬末药敷之即安。”
古代医家多以为日晒疮多为热毒外侵,湿热熏蒸皮肤而为病;当代医学以为与人体自己免疫力、遗传、处境等要素有肯定瓜葛。该病例运用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何首乌、僵蚕妥协营卫、舒风散表止痒,同时能调整机体免疫力,取患了优秀的疗效。
犀角地黄汤出自《备急令嫒要方》,由犀角、地黄、白芍、丹皮四味药物构成,能凉血散瘀、清热解毒。可用于调节血热引发的多种皮肤科疾病。原文纪录:“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以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大便黑,面黄,消瘀血方: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生气自言满者,为无热,但依方,不须加也。”
犀角现为濒危野灵巧物,只可运用其余药物接替,罕用的代用品为水牛角、升麻、玳瑁。升麻有解毒消肿、辟疫疠、邪气,孙思邈的《令嫒要方》卷十之木香汤方就有“无犀角以升麻代”的纪录。北宋朱肱《类证活人书》中也有相似纪录。
水牛角味咸寒,具清热凉血、解毒的功用,罕用于热病壮热、神昏及斑疹热盛出血等证。药理研讨证明,水牛角中主含胆甾醇、卵白质以及9种人体定然的氨基酸,对离体蛙心有加倍压缩影响,对大鼠有显然的冷静影响,此种影响与犀角煎剂的影响相似,为水牛角取代犀角供应了理论与临床根据。
初度提议玳瑁也许取代犀角是在《本草纲要》中:“玳瑁清热解毒之功同于犀角,古方不必,至宋时瑰宝丹始用之也”。广东名医何炎燊喜用玳瑁接替犀角。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