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http://m.39.net/pf/a_4302816.html
3.1继承
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中国医药学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因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而列入“有名未用”类,对这些“历史资源”尚未组织系统的普查和考证,但仅据零星研究结果就足以证明向历史要药是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从历代方书处方中查出天台乌药、梓州厚朴、川巴戟、龙脑薄荷、川牛膝、金毛狗脊等相对于本草记载来说是较早应用的新品种或道地药材;《史记》中关于龙骨和半夏丸、《后汉书》关于胡椒的记载均较医书、本草为早。又如首次初步普查有卷篇幅的《大清一统志》,发现有97种药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及此前的医书、本草;从《清宫医案研究》中发现抚芎、云连、片姜黄等新品种。
3.2普查
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到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相继完成。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多学科专家汇总整理,系统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代表了十多年来药材资源研究的主流。
3.3种类
药用植物涉及科,属,种(含亚种、变种等种下等级);药用动物科,属,种;药用矿物80种,共计种,是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的基本来源。商品中药材种数仅余种,但产量、产值和常用程度则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和中南,约占全国种类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居中,约占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
3.4数量
采用综合估算法,即把实际样方测查计数的理论数据与统计资料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来计算野生药材的蕴藏量。
种植物药材的总蕴藏最为万吨左右。其中40万吨以上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麻黄等4种;10万—40万吨的有苍术、黄芩、苦参、赤芍等8种;5万—10万吨的有防风、升麻、黄柏、桔梗、威灵仙等23种,1万—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种,此外栽培药材正常年产量35万吨左右。1万吨以上的有地黄等7种;0.5吨以上、1万吨以下者有黄芪、川芎等15种。29种动物药材中。鹿茸和珍珠为养殖,年产万吨,其余27种为野生,蕴藏量为23万吨。13种矿物药总蕴藏量亿吨,以滑石、石膏、朱砂、赭石、禹余粮、花蕊石等量较大。
以地区而论。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蕴藏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和四川栽培药材的产量最大,——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5万吨。
3.5开发
资源的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来体现的。生物技术生产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开发意味着高额的利润。
例如猪苓多糖是从药材猪苓中提取的,制成注射剂,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和肝炎。杜仲,其树皮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补肝肾、强腰膝的记载。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已证明为治疗高血压等症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样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发现日本引种杜仲树皮的含量普通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内所产树皮也有几乎不含此种成分的。杜仲树皮要生长15年以上才能剥取,一直是紧缺统管的药材,故对枝、叶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50年前风靡一时的降压方子。
话从何说起呢?
我以前有一个老同事,也是搞药的。他跟我说,金银花和菊花各25克,泡水代茶饮,能起到非常好的降血压效果。尤其是对一期和二期的高血压,效果很好。
他知道我近些年搞中医单验方的研究,就问我,是否听说过这个办法。
我一摇头,觉得这事儿没听说过。
他建议我,回去考证一下。如果能有效果,公布出来,不也是为苍生造福吗?
遗憾的是,我没放在心上。
直到差不多一年前,我在翻阅相关资料的时候,赫然发现,的确有金银花和菊花各24到30克,泡水代茶饮,治疗高血压的例子。不过,此法出处不详。那时候的我,对此不敢动笔。
但是后来,我在对全国中医药学相关期刊进行检索总结的时候,忽然发现,早在年,即差不多50年前,有一本《新医药学杂志》。这本杂志在当年第二期的第32页上,赫然刊载了一篇文说。这篇文说,由黑龙江省双城县的杏林同道们撰写,详细介绍了用金银花和菊花治疗高血压的办法。
我找到以后,分外高兴。恰好,我那时候有一个亲属,患高血压多年。我建议他用这个办法尝试一下,同时暂停服用其他药物。结果,大概三个多礼拜,他的血压有明显下降。我这个亲属如获至宝。他介绍给身边的高血压患者用,有一部分人也取得了效果,另一部分人则是觉得麻烦,没有尝试,或者说没有坚持下来。
其实,金银花和菊花,都是两种特别常见的中药材。它们泡水代茶饮,似乎没什么稀奇的。但是这个配伍的运用方法,却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是,金银花和菊花各取八钱到一两,即差不多24克到30克的样子。这里头,如果头晕明显,加桑叶12克。如果高血脂、动脉硬化较为严重,加入山楂12到24克。这是一天的量。所有的药材混匀以后,每天分成4次用。每次用,都是用滚烫的开水冲泡15分钟以后代茶饮。每一次的药只能泡2次,多了不能泡。而且,只能泡,不能煎服。一天之内,把所有的药材都喝完。
这办法,对一期和二期高血压患者效果较好。服用两周以后多能显效,第三周开始改为菊花、金银花各9克,分2到3次泡水代茶饮。治疗四周即可停药。临床所见,没有不良反应。
我说一下我对此法的个人看法。
菊花这个药,我们都知道,性味辛、苦、甘,性微寒,入肺经和肝经,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它入肝经和肺经,对肝阳上亢高血压所致的头目胀痛、眩晕等有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它确实有降压作用。
金银花这个药,性味甘寒,入肺经胃经,能清热解毒,善于治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对温热病和痢疾都有治疗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虽然没有发现金银花明显的降血压机制,但是它能够降糖和降脂,对高血压治疗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还是那句话,现代药理学无法完全解释中药的药效。金银花清热解毒,对阳分上亢、阴不敛阳的问题,无疑有制衡作用。这种制衡作用,就是它可以降压的基本条件。
适合这个办法的,我个人总结,应当是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以及肝火偏亢的高血压患者。也就是说,它适合早期,而且脾胃不能偏寒。脾胃虚寒者,绝对不能用这个办法。高血压到了后来,出现阴阳两虚,或者虚实夹杂,痰瘀互结者,用这方法也不算恰当了。两味药如果能和山楂搭配,对降脂、改善动脉硬化当有进一步疗效。
说起来啊,这还是半个世纪前的老办法呢。它时间太久远了,久远到被时间埋没。但幸运的是,它是金子,就一定有闪光之处。我把这个东西总结出来,解读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当然,还是那句话,脾胃虚寒者不能用,下元不固、阳气虚衰者不能用。
问题是,在中医的世界里,还有多少像这样闪着光的好东西,没有被发现,或者说一直被埋没呢?
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只要我们这些中医人善于总结和寻找,它们一定都会再现于世人面前的。
全文完。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