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雀斑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714638.html
时间:年3月5日
坐标:湖北武汉
日记人:原艺
来武汉支援已一月有余,新闻里陆续传来全国各地病例治愈的好消息。整个团队配合的越发默契,越来越多患者核酸由阳转阴;一位在辽宁当过兵即将出院的78岁大爷,中气十足地在病房和我们这些来自沈阳的医护充满乡情的相互鼓励;去年医院结识的护士长竟也来了武汉,与我同地作战、互相鼓励。越发觉得全国战胜疫情胜利在望,我辈吹响凯旋号角之时指日可待了。
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我自知身上的压力与责任。但想起老师曾和我们讲过“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医生,西医本事要牢,中医功底更要硬”,我谨遵胆大心细的原则,以中医经典为患者诊治。事实证明,老祖宗的智慧还真不是盖的。目前为止,病区中医药参与救治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大部分患者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良好效果。
分享我们队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立竿见影成效的两个病例,与君共勉。
第一个病例是一位35岁的危重症男性患者,病情进展非常快。丁队和大家一致认为,这么年轻的生命如果逝去,背后将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因此大家都尽己所能去救治,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救活他。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西医方面根据诊疗方案先后给予患者氧疗、有创机械通气及ECMO支持,床旁CRRT稳定内环境清除炎症介质,继续予以抗病毒、祛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CT胸部平扫:双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磨玻璃影,内见含气支气管征,呈“白肺”样改变,右肺叶外带透亮度增高,纹理消失,见压缩肺边缘。
病情再次进展,患者出现腹胀、无排便、脉洪。
丁队询问我在中医方面是否有办法解决。我看了患者的症状和脉象,患者有脏器支持治疗保驾护航,结合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中“小大不利治其标”,我便大胆地给患者开了一剂泻下的“大承气汤”。一剂下去后,患者当晚就排便通畅,丁队笑着说“还是软便”。想来这个患者是靠着西医水电解质平衡治疗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后,对症而下的中药泻下药就达到了老祖宗们讲的“攻邪而不伤正”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好的最佳证明!
第二个病例是一位70多岁的男性患者,他看到其他患者喝完汤药效果不错,主动找我要求服用中药。大叔腼腆地告诉我,其实他也没啥别的症状,就是感染后总是有阵子发热、有阵子怕冷、严重时还会打颤。
我听完大叔的症状,脑中立即蹦出《伤寒论》中的“往来寒热”,于是我马上追问大叔是否有口苦口干胸协胀满等症状,结果正如《伤寒论》原文所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当下给大叔开了三副小柴胡,大叔还真是“照书得病”。在喝完一副半小柴胡后症状就真的消失了,这让我真心感叹医圣著伤寒之妙,中医效如桴鼓之功。
在丁队的支持下,中医因人制宜的特色治疗在病区得到开展。这更促进了我下班后多多用功看书、分析患者资料和研究治法用药了。因为是传染病区,问诊时间过长会降低效率,为提高问诊效率,我以中医“十问歌”为本,给自己制作了方便收集患者资料的问诊模版,如下:
主诉:当下觉得最不舒服的问题
寒热:怕冷怕热还是怕风吹
是否发热、低烧还是高烧
汗:出汗与否、出汗部位、汗是水淋淋还是黏糊糊
头:是否有头晕目眩,比如头沉像大石头压着的感觉
食欲和腹部:食欲如何,用碗形容下一顿饭量;吃饭后是否腹胀、打嗝
咳嗽与胸:是否感觉气短胸闷,是否感到心悸,是否感到胸胁胀痛
咳嗽:无力干咳还是气粗喘促,痰量多还是少,颜色是什么色,质地粘乎乎还是稀
口渴:是否口干,喜喝冷水还是热水
睡眠:睡眠质量如何,是否失眠焦虑、早醒、多梦
精神:觉得有精神还是困倦疲乏
二便:大小便频次,大小便什么色,排便成形与否,是否粘马桶
有了这个模版,在进入病区后,我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患者中医四诊资料的收集:拍下患者舌象、诊脉、加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