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课堂临床篇第五讲张锡纯名方之熟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张锡纯—熟地、山萸一、熟地

功效

地黄在中医里的应用特别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最早出现的一味药是鲜地黄,是从地里挖出来未经过炮制的地黄,有往外清热的作用,能凉血,还具有补养血的作用。后来的医家就把鲜地黄做成了干地黄,也叫生地。

这样一来,生地清热的作用就少了,但是它凉血滋阴的作用变强了,能起到凉血滋阴的功效。而熟地,它是专补肾阴和肾精的。

医疗案例

张锡纯在天津的时候,碰到一个患者。患的是外感病,我们中医也叫温病,这病当时患得非常重,患者整天泻肚子,神志昏迷,呼之不应,医生来治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张锡纯就开了个方子:熟地二两,生山药一两。结果病人服了一剂就痊愈了。

熟地首先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补肾。

它补肾怎么补呢?肾分阴阳,有肾阴,有肾阳,熟地主要补的是肾阴。肾气不足,夜尿多,常年的劳累消耗,肾精就越来越不足,那么就会出现肾亏的问题,实际呢补肾阴最好的药就是熟地。

中医说肾有很多功能,中医的肾还主纳气,那么肾不纳气的时候,肾气虚的时候,呼吸系统就会出问题,会出现虚喘。

中医治病通过辩证,同样是喘,听他的声音,看他喘的样子,看他的步态,马上就会分出虚实来,那么对于虚喘就要采取补的方法,中医往往用熟地,用定蛤蚧,再用点补肾的,用这些药来把肾气给纳下去。

中医认为肾是水火在一起的脏器,也就是阴阳在一起,它们两个必须和平相处,互相依存,一个阴,一个阳,一个水,一个火,那么往往我们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身体的消耗,肾阴不足,这就是因为肾里边的水不足了,也就是津液不足的表现。津液不足,就说明火找不到跟它匹配的水,所以就飞升上来了,这叫隆雷之火上奔。

在中医里边经常见到,比如说慢性咽炎,比如说口腔溃疡,很多人治疗慢性咽炎都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但效果并不好。实际上,患了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的患者都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有引火归元的问题。

食疗方:熟地20克、山药30克、肉桂2克、猪脊骨适量,煲汤。

调理:夜尿多、足跟疼、腰膝酸软、肾气虚损。

二、山萸

功效

山萸肉的植物叫山茱萸,它的果实,等到采收的季节采收下来,然后取出果肉,去掉核,也就是我们现在叫的净萸肉,取它的肉,然后晒干,吃到嘴里是酸酸的,甜甜的,熬好以后非常的酸。

在中医里面酸是入肝的,山萸肉主要是滋补肝肾之阴的,最主要呢是滋肝阴。因为它颜色是红的,红色入心,所以它是补心肝肾三脏之阴。

医疗案例

当时有一个青年人,不断地抽大烟,还近女色,结果身体非常的弱,也是患了外感。结果医生给他说你有外感病,而且受寒了,我给你发发汗吧。可是病人出汗以后就出问题了,上气不接下气,周身大汗,心里边也发空,后来就把张锡纯给请来了,张锡纯来了以后,一诊断就说你只要给我买来四两山萸肉,就能救他性命。

各位老师肯定都知道一个中医的著名的方子,六味地黄丸一共六味药,有三味补药,三味泻药。

补药就是熟地、山萸肉、山药。

熟地山萸肉山药

那么这三味药是怎么补的呢?

熟地,它是入肝、肾二经的,主要滋补肾经,补肾阴;然后山萸肉入心、肝、肾,它主要是补肝阴,山药是入肺、脾、肾,它着重在脾,这三味药把我们的五脏都给覆盖了。

然后茯苓、泽泻、丹皮三味药呢,实际是为了防止补的太过了,稍微加点泻的成分,但量都很少。

茯苓泽泻丹皮

肝经虚的时候、或人体的气机要脱的时候,用山萸肉是最好;肺气要绝的时候,脾气要绝的时候用山药;肾气要绝的时候用熟地。

阴血不足的人,尤其肝血亏的人往往有一个问题,晚上睡眠不好,因为血不养心,血不养心的人晚上会虚烦,烦躁,睡不着觉。

血归肝经,那么可以用一个小方子,就是山萸肉9克,酸枣仁6克。用山萸肉熬水冲服酸枣仁,大家记住酸枣仁也是养血养肝的。这是每天的量,一般喝两三天就会好转。

张锡纯给人看病时,有的人往往在生过一场气之后,身体的很多部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疼痛。往往大家会按照其他的方式,按照风湿,舒经通络,或者舒肝,舒肝的同时再舒经通络。

张锡纯认为,生气时,一发火,伤了肝气。

尤其伤了肝经的阴血,肝主筋,肝还主疏邂,我们身体里气血的流通都要靠肝来疏邂,肝气一伤,气血就不通畅,筋就受伤了,所以气血不通畅就凝固了,就容易造成某个地方疼。

张锡纯就用山萸肉一两,配合了一点舒经通络的药,不管用什么舒肝的药都没见效,但是用山萸肉就好了。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本集团董事长安好义先生编著的《中药材质量新说》中,关于熟地和山萸的产地、采摘时间,晾晒以及储藏方法。

一地黄

熟地黄是由地黄经过黄酒炖或蒸制以后制成的。

"产地

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主产于河南、山西、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

每年10-11月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泥土,即为鲜地黄。

鲜地黄容易霉烂,将采收后的鲜地黄干燥至八成,即为生地黄,再用黄酒炖或蒸制后,就制成了熟地黄。

建议地黄烘干至3-5成干时切片,再用低温强风风干,其主要成分含量高。生地黄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5%。

"贮藏

地黄常规贮存,易受潮发霉、受热走油、易虫蛀,有效成分流失快。贮藏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建议20℃以下单包装密封,大垛用黑色塑料布遮盖、密闭库藏。此条件下贮存,药材不易变质、药效不易下降。

二山萸"产地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主产于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中河南产量最大。

"采收加工

果实完全成熟,自然脱落前及时采收(霜降后)。将采收的山茱萸置于沸水中略烫后,除去果核,80℃烘干至手抓不粘手,翻动时有沙沙响声时取出放冷。

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6%。

"贮藏

山茱萸常规贮存,易虫蛀,有效成分易流失。贮藏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建议单包装密封,冷藏。此贮藏条件下,不易变质,药效保持较好。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4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