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地黄丸治疗一例激素抵抗性Mikuli

日本东洋医学杂志年第60卷第5期

65岁女性,家庭主妇,不吸烟,11年前有黄色瘤切除术,除此之外身体健康,无胶原病家族史。年7月出现双侧腮腺和下颌下腺肿胀,年10月出现眼干口干。年5月就诊,发现舌乳头萎缩,眼科检查示虹膜炎,实验室检查示IgG增高(mg/ml),HbA1c增高(6.4%,推测由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导致,与Mikulicz病正相关),抗核抗体阳性(40X)。头颅MR示腮腺增大至4cm,下颌下腺增大至2cm(图1),ECT示唾液腺、泪腺、胰腺导管镓沉积(图3,伴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或许是血糖增高的原因)、唇活检示小唾液腺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改变(图2)。诊断为Mikulicz病,年8月开始服用泼尼松龙10mg/天,下颌下腺略有缩小,血清IgG下降。至年5月泼尼松龙逐渐减量至7mg/天,但血清IgG反弹,且出现肝功能损伤(考虑脂代谢紊乱导致)、血糖控制欠佳和高胆固醇血症的不良反应。

年1月患者出现尿失禁,四末冷,舌红无苔,脉沉紧,腹诊下腹无力,可及正中芯。辨证为肾虚,开始服用八味地黄丸颗粒7.5g/天,年3月唾液腺肿胀逐渐消失,血清IgG下降,肝功能正常,血糖控制满意。年5月,泼尼松龙成功减量至6mg/天。

治疗经过见下图

Mikulicz病对激素敏感,但此例患者由于激素抵抗而给治疗带来难度。原作者通过细胞试验证实八味地黄丸可通过抑制P-糖蛋白功能(Pgp)(该蛋白由多药耐药基因-1(MDR-1)编码,可将药物从细胞膜内泵出到细胞膜外,减少药物的蓄积,使药物失效),逆转激素抵抗。

1、中医药现代研究认为肾虚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有关,因此作为补肾方,八味地黄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此例中加用八味地黄丸后并未加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提示八味地黄丸存在别的起效机制。在临床案例的提示下,进行实验室研究,发现药物的作用机制,此案不失为转化医学的经典案例。

2、有研究报道八味地黄丸可帮助哮喘和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的减量。

3、泽泻的作用。八味地黄丸中含有泽泻,有研究报道泽泻抑制Pgp功能,亦有研究报道其他含有泽泻的方剂(如柴苓汤)抑制Pgp功能。

4、本病例选用八味地黄丸的理由,并非上述现代医学机制和中医药现代研究结果,而是纯粹根据四诊辨证论治而治疗的。

5、八味地黄丸治疗的消渴,除了糖尿病、尿崩症外,还有Mikulicz病等风湿病,提示中医异病同治的丰富内涵。

6、作为“补肾剂”的八味地黄丸有效治疗作为“癥瘕积聚”的腺体肿大,提示“虚损生积”的病机,也再次彰显《金匮要略》将血痹与虚劳同列一篇的先进性。经典就是经典!

八味地黄丸可通过抑制Pgp,有效逆转激素抵抗。如果临床表现与八味地黄丸证一致,可将其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出现激素抵抗的情况。我们希望更多的案例和研究能为八味地黄丸提供更多的新适应症。

Mikulicz病由波兰医生Mikulicz在年首先报道,多见于青壮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双侧慢性泪腺炎,双侧泪腺及腮腺肿大。由于腮腺受累,唾液分泌减少,患者常主诉口腔、鼻咽部干燥。与干燥综合征界限欠清,许多人认为两个病名其实是同一种病。但Yamamoto等认为Mikulicz病是区别于干燥综合征而独立存在的一个疾病,二者区别见下表。并提出Mikulicz病的诊断标准:(1)超过两个泪腺和大唾液腺的对称性、持续性肿胀;(2)泪腺和唾液腺单核细胞为主的浸润;(3)排除其他引起腺体肿大的疾病,如结节病、淋巴增生性疾病。

赞赏

长按







































北京到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