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木读书会三月值日分享蚂蚁

我分享的内容,国内常见的蚂蚁种类,之前虽说分享过一部分,但时间完全不够,讲的内容太少了,不过瘾呀。

在讲种类前请先让用几天的分享时间来简单介绍一下蚂蚁基本常识。或许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对其又一无所知。

首先,蚂蚁是昆虫(废话),膜翅目蚁科的总称。国内已知有一千多种,估计能突破两千的样子。

蚂蚁长啥样咧,分个三节,头胸腹,对,昆虫都长这样,头(感知)胸(运动)腹(繁殖与代谢)

蚂蚁的触角,膝状,是他们感知的主要了,也是分类的特征,嗯,数多少节触角。眼睛嘛,一般种类的蚂蚁是没有图像视力的,复眼很小,只能感受光线强弱。除了一些例外,比如,猎镰,真的帅。

胸节,啊,其实蚂蚁是有翅膀的,只有交配的雌雄蚁才有,交配完就把翅膀脱了。蚁后胸结比工蚁大得多,有些工蚁蚁后长得一毛一样的,就只能靠胸节区分了。

腹节,嗉囊所在,工蚁要用其喂一家老小,仔细看喝甜水的蚂蚁,腹部会慢慢撑开。像蜜罐蚁就更牛了,撑成好几倍的大圆球,自走仓库。腹部还是信号输出的结构,工蚁通过腹部排出信号物质标记路线。

另外咧,腹部还兼顾着攻击技能。有些蚂蚁腹部具有蜇针,攻击方式类似于黄蜂,有些就是个喷嘴,将蚁酸喷谢出去。

其实蚂蚁不仅仅会用化学信号,震动,会更加迅速。工蚁用腹部敲击地面,类似于捕食的集结号,又或者是在受到威胁时候需要快速招唤伙伴。

蚂蚁还有个特别的结构,在胸腹连接处,叫结节,一般有俩,或者后一结和腹部合并了。这也是给蚂蚁分类的一大特征。

蚂蚁的生活史。

有没思考过一个蚂蚁帝国从哪开始的。

从一只蚁后。每个现有的群落到了一定时候,都会产生交配蚁,就是雌雄蚁。雌雄蚁会在雨天前后,足够暖和的时候(尽量和巢里的条件相近),出巢,或者可能是被工蚁赶出家门,在特定场合飞舞交配,这个过程叫婚飞。

婚飞完,雄蚁就翘辫子了,雌蚁会落到地上,把翅膀脱掉,开始刨坑,先挖出个地下小巢穴。蚁后产下第一批卵,第一批会由蚁后亲自照顾。

蚁后出娘家前,腹部带了满满当当的食物,另外原来用来扇翅膀的肌肉也会被用来做为幼虫成长的食粮,一口口喂,直到长成工蚁,要是营养不够养大所有孩子,蚁后会考虑吃掉其中几个卵,要活命,这点牺牲还是必须的。

婚飞的种类是非常大量的,毕竟死亡率也很高,婚飞被吃,找不到合适的宅地基死,没养出工蚁,选址不佳淹死,被同种蚂蚁杀死啥的。

因为初期蚁后的死亡率太高了,有些蚂蚁会选择和同种其他蚁后一起建个帝国。但这对于弱者不是什么好事。一旦粮食紧缺,或者其他问题,生命力弱的蚁后就会被干掉。

好的,一切顺利的话,蚁后就会生产出雌雄蚁,等到合适的季节合适的天气,又是新的帝国的开始。

蚂蚁最特别的一点,就是社会性啦。靠着这一点,蚂蚁就是昆虫界的大哥。蚂蚁家庭分工特别清晰,蚁后,工蚁,兵蚁,各施其职,并没有谁统治谁的问题,一窝蚁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超个体。在知道蚂蚁社会性多么强大前,还得先了解下他们的家庭成员,以及,都是干啥的。蚁后,就是一个群落的中心,其实就是生殖机器,但,蚂蚁蚁后并不是人们印象中又肥又大的白蚁后,大部分蚁后就比工蚁大一点点。要区分清楚哈。工蚁,估计是家里最累的了,啥活都干,给其他家成员投喂食,挖巢穴,找食物,等等。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工蚁干的活也有分,刚羽化几天的工蚁主要干点家务活,老点的才出门找食物。工蚁才是家中的决策者,上哪找食物啊,家往哪搬,会用信号记录路线,同路线信号越强就越被选择,就好像是咱们投票一样。

兵蚁就是一个王国的军队。平时会在家里巡逻,有入侵者会冲在前头,当然工蚁也干架。大猎物干不过也要请上兵蚁。兵蚁上颚太大了,所以平时得靠工蚁喂。

雌雄蚁就是长着翅膀,未来要出门相亲建立新家庭的存在。当然在那之前还是先好吃不做。雄蚁比较惨,是蚁后未受精卵细胞的产物,啊对,家庭成员全都属于雌性,除了雄蚁,它是单倍体。幼虫,还是额外介绍一下。没腿,全靠投喂,蛆状的。正常的幼虫没啥特别的,但会存在一种营养幼,大概就是被当作营养仓库的存在,养肥肥了,饿了吃掉。还有些树栖蚂蚁,会利用幼虫原来做茧的丝。作为做巢的丝。

蚂蚁的食物

蚂蚁可以说是不挑食的好孩子,大部分的蚂蚁种类都是杂食。不过先要说说不同成员对于食物不同需求,工蚁这样已经羽化成年个体,主要食物便是糖类,而幼虫和蚁后对蛋白质要求更多点,所以它们的食谱就很广了,这也衍生出各种各样和吃有关的习性。

首先是最最基础的拾荒,蚂蚁可是重要的分解者,动物尸体啦,或者是人类丢弃的食物啦,不管糖类和蛋白质的都能清理干净。

对于蛋白质需要,很多蚂蚁都会捕食昆虫补充,而猛蚁亚科的大多数成员就是纯粹荤食,这或许就是游猎民族吧。

很有趣的是蚂蚁的放牧行为,蚜虫分泌排泄出的糖分可是好东西啊,有蚜虫的地方总会聚集不少蚂蚁。大部分昆虫只是机会主义,有就吃。但蚂蚁们渐渐学聪明了,它们会照顾这些蚜虫,会把它们搬到合适的地方,下雨时会搬去躲雨处,这不就是人类的放牛羊吗

有了游牧两种习性,那就肯定有农耕啦,最著名的便是切叶蚁,它们会在野外切下叶片带回巢穴,用来培养菌圃,而它们便是以这些蘑菇为食。

发现还是要大致讲讲蚂蚁各个家族的情况。

确切说各大蚂蚁间的习性形态都很不一样。最常见的类群:蚁亚科,切叶蚁亚科,猛蚁亚科,臭蚁亚科。

猛蚁亚科可以说是其中的老前辈了,可以从猛蚁亚科的形态看出蚂蚁最原始的样子,长长的体型很像蜂,都有一根蜇针,通过蜇刺注射蚁酸,亲测,巨疼。猛蚁一般都喜欢单打独斗,战斗力惊人。整个群落也不是很多,百只左右算不少了。它们的习性上也是非常原始,之后会具体提到。

蚁亚科,这个可是个大家族,具体长相也没个统一,各种奇形怪状,当然其中有大家对蚂蚁印象的正常长相的种类。这个家族单打能力就比较一般,主要用颚和蚁酸攻击,这个蚁酸还用喷射式水雾状攻击,曾经打扰它们时,空气中就会弥漫着浓重刺鼻的味道,咳咳咳~

切叶蚁亚科,可不是全是切叶的怪物,只有一小小部分种类切叶种蘑菇。但这个分布相当广泛,除了极端气候的陆地区域都能见到它们的存在。蜇针或有或无,相对来说,大颚会用的更广泛,比如前面说到的大兵蚁,除了攻击,大颚还可能用到切叶,切种子等等。

臭蚁亚科,或许不是真的臭,受到刺激后会分泌挥发性物质。个头一般都很小。

对了,这四种还有个巨大的区别,前二者的蛹是带茧的,后二者是裸露的蛹。

可能有好奇咋养蚂蚁,鉴于大家对蚂蚁了解不多,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可以作为一个尝试的开头。

首先得有蚂蚁的来源吧。网上其实有卖蚂蚁群落,其实我并不建议买,这些货源大部分来自于野外采挖。前面我也说到过,野外所能看到的蚂蚁群落都是万里挑一经过自然选择的。那饲养的来源呢,回想我前面提到的,雌蚁交配完后,就是新生还未建立王朝的蚁后,这些蚁后数量相当庞大,而自然情况下能活到最后的不过万分之一。采集这样的蚁后对环境的影响几乎为0。

雌蚁一般选择下雨前后出巢,季节还是以夏天为主,其实盛春开始就可以多注意了,每种蚂蚁繁殖季节不一。到了繁殖季,在地上就能捡到很多蚁后带走。或者是在网上直接买单蚁后也无妨。

接下来就是饲养容器。

最简单的就是利用试管。蓝色的是pvc海绵,也可以用棉花,作用就是堵住水,但又能让水挥发,使空间潮湿,营造蚂蚁喜欢的环境。用的水要尽可能的干净,煮沸的,或者是蒸馏水。放入蚁后,堵上棉花,将试管放在黑暗环境下,或者直接包层纸。

现在慢慢创新出各种各样的饲养容器,试管只是最简单的那个,却又是最实用的。其他的人工蚁巢我就不多做介绍了。

蚁后会亲口喂出第一波工蚁,千万千万别打扰,看多了,吓到后会吃卵,多次之后,蚁后可能就没有营养带大工蚁,就算是失败了。这个阶段可以不用管它,直到养出第一只工蚁,就可以轻轻往里面加食物,糖水和黄粉虫。

养到一定数量的工蚁,试管喂食有点不方便了。就要给试管外加活动区域。比如这样的,就是在个小盒开个口,圈上试管圈,试管就能接上,小盒的顶上要涂上一种粉末,应该是滑石粉,这在卖蚂蚁的店里都有,可以防止蚂蚁逃跑。将食物直接投喂在小盒中,等着蚂蚁自己来吃即可。

红足修猛蚁

比较分布在华南西南这样炎热的地区,在稍微偏远的郊区就能发现它们的踪迹,第一次看到它们还是在深圳的市郊。

红足修猛蚁,就如名字所说,相较躯干来说,六条足非常鲜艳的红色。应该是猛蚁亚科中个头最大的了,体长能有1.6cm,这个身长在蚂蚁中也算非常威武的长度了,野外遇见它,就像个蚁中坦克在路边“横行”

虽说个头不小,但在猛蚁中算是行事比较谨慎的。它们有一门独家武学:遇见敌人时会喷射泡沫,可能是为了起到威吓作用吧。

猎镰猛蚁

前面提到过,猛蚁因为原始,长相和印象中的蚂蚁很不一样,猎镰猛蚁就是其中非常特别的存在。

先看看这奇特的造型。一对大眼睛,猎镰是蚂蚁中少数靠着超强视力捕食的存在。长着大夹子的上颚。这是灵活的捕猎工具。这样的眼睛与上颚也就表现出它们独特的捕食方式。发现猎物后,会蹑手蹑脚地慢慢靠近,当靠近到一定距离之后,纵身一跃,一个猛扑,用大颚把猎物夹住,用尾针狠狠地扎入,注射蚁酸。

猎镰猛蚁的社会也是相当原始了。一开始都是一样的,蚁后带大孩子,工蚁和蚁后长得很相似,之后就会有生殖权利的竞争,地位高的工蚁会上位,蚁后会面临被杀死的结果,工蚁能与雄蚁交配,获得生殖能力。就在这样不断地反复宫斗,反复上位中交替“蚁后”的权利。

山大齿猛蚁。

之前说过猛蚁亚科都比较原始,和一般人印象中蚂蚁形象的不太一样,不少都长得奇形怪状的。大齿猛蚁家族就是奇葩之一。

而山大齿猛蚁就是这个家族中最常见的,个人在西南华南都见过它们踪迹,有朋友在华北都拍到了它们的照片,当然因为种群不大,相对其他常见蚂蚁来说不算是太容易见到。

大齿猛蚁,怪异之处就是他们的上颚,岔开成度。上颚捕食就像是老鼠夹一般的,猎物近在眼前时,触发,极快的速度夹住猎物,高速下能产生巨大能量,猎物非死即残。另外大齿猛蚁还会利用这样能量,空夹弹飞自己,起到逃脱危险的作用。

聚纹双刺猛蚁

主要生活在山林间,算是南方最常见的猛蚁了。体态在蚂蚁中算是非常苗条的存在,身上有清晰的纹路,在身体不同部位汇聚,所以称作聚纹。像其他猛蚁一样,有个蜇针,亲测,巨疼。

这位算的上蚂蚁界的奇葩。没有特定的蚁后,拥有生殖能力的工蚁负责,所有的工蚁在出生后会被剥夺生殖能力,当这只生殖工蚁死后,之后羽化的工蚁会有交配的能力,出巢与其他巢的雄蚁交配后,再回来继承这一群落。

黄足短猛蚁

之前介绍的猛蚁,挺是一厘米以上的大块头,这个家族也并非没有小矮人。黄足短猛蚁就是这个家族中块头最小的猛蚁

黄足短猛蚁在中国分布很广,从南到北非常多,但大部分人都注意不到。它只有仅仅三毫米左右,依旧也是单独行动,所以反倒是不容易被注意到。

当然,毕竟还是猛蚁家族的,也不是吃素。我有次发现一只,个头小没当回事,拿在手上就被蜇下,不亚于马蜂的威力。

草地铺道蚁

这或许是全中国分布最最广的蚂蚁了,个头非常小,2-4mm的样子。如果你们有注意身边,脚下的话,几乎都能看到它们的存在,砖缝中还是花园草地上,到处都有。

铺道蚁这个名字或许就是形容这种小家伙的多,一个成熟的巢穴中,工蚁能够到达上万的程度。个头小,但它们完全能与野蛮挂上勾,打起架来毫不含糊,动不动短兵相接,倾巢出动。同样的,它们也是许多大蚂蚁的噩梦,从显微来看的话,它们的上颚比例是很大的,或许这也是它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大头蚁

应该说不是一种,是一个大家族,大头蚁家族非常多,相互之间不好区分,我也就不细说。

大头蚁这名字说明了它们的长相,当然是对兵蚁的称谓。工蚁和兵蚁有个巨大的差异,兵蚁脑袋巨大,但里面全是肌肉,来驱动巨大的上颚,看这大钳子,肯定不好招惹。

兵蚁除了干架,巨大的腹部还能作为仓库。另外也发现大头蚁有吃种子的食性,兵蚁就起到给种子去壳的作用。

在我们身边基本上都能看到大头蚁的存在,仔细注意注意,你就能发现它们的存在,或许还能围观它们捕食。

拍摄:AprilNobile来自antweb.org

法老蚁

或者叫小黄家蚁,又一种入侵生物,浑身橙黄色,腹部上会有点黑,个头只有2mm左右,不刻意去找还真注意不到。

之前也提到,蚂蚁竞争太强烈,如果没有人参与的话,这样的平衡很难被打破。法老蚁也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实际野外的法老蚁很少见,对自然其他物种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反倒是人类在这样过程中吃了苦头。

法老蚁主要出现在人类的活动区域中,仓库呀,医院呀,这样的人类建筑中,甚至在人的家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它们还是一种疾病的传染源。

黑头酸臭蚁

这或许是再常见不过的蚂蚁了,尤其是南方,时常还能在下雨前的小道上看到它们搬家的身影,又或许是家中的角落里。你没有见过?那或许是它们实在太小了。

黑头酸臭蚁体长顶多2mm,对于高高的人类,除非蹲下仔细观察,还真的很难注意到。黑头,名字很贴切了,正好和黄色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别看它们小,黑头酸臭蚁可是入侵红火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很可惜,它们也是一种入侵物种,只是没什么特别的破坏力,用它们来限制红火蚁的扩张或许是不错的办法?

红火蚁

这个应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即使没亲眼见过,新闻总会有这样的报道:谁谁谁被红火医院。作为最有杀伤力的入侵蚂蚁,被人类一直惦记着。

红火蚁很好辨认,主要就是红,有两种体型的工蚁,重点在,它们的蚁巢很有特点,会高高地拱出地面,一个大蚁包,尤其它们经常在草坪边缘筑巢,绿草中冒出个土包很显眼。

现在灭红火蚁普遍的做法就是打药,这其实完全治标不治本。往山林中走,就能发现,稍微远离人的地方,红火蚁就少的多。主要就是本土的蚂蚁物种控制了红火蚁的进一步蔓延,而城市不一样,本土蚂蚁被城市的建设杀伤殆尽。

红火蚁的入侵,也是在侧面反映着,现在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物种的不友好,最后这苦头还是要人,自己去尝。

举腹蚁

一样也是一个家族,举腹蚁属内差异不是太大,所以也不仔细说明。

举腹蚁在树木比较多的地方就很常见,因为,它们大多都是树栖型巢穴,没树咋行。不同种类的举腹蚁的巢穴都不太一样,有些是会挖树干筑巢,有些是树枝为支撑,球状的巢穴,类似于双齿多刺蚁,不过,举腹的球形巢感觉上材料更细碎,整体颜色让我想到了牛粪;还有发现过举腹的巢穴会住在竹节空腔里,在空腔中搭上“墙”做出房间,开一节这样的竹节,像是开了竹筒饭。

腹部大多数比较尖,既然叫举腹蚁,它们肯定爱翘屁股,不像其他蚂蚁那样平放腹部,而是成90度。尤其是在防御时,会高高翘起,在分泌出一滴蚁酸,往敌人身上一甩,起到防御作用。

黄猄蚁

要说华南和西南的霸主,非黄猄蚁莫属了。

黄猄名字指的是曾今南方非常常见的赤麂,或许意思是赤麂色的蚂蚁。黄猄蚁是最早在生态防治的蚂蚁了。在《南方草木状》中就记录到南方种柑橘时都会养黄猄蚁预防虫害。

黄猄蚁喜欢筑巢在树上,一般会选择一个枝条,枝条上的叶片会被拉拢成球状,再利用幼虫吐的丝粘合上,就做成一个巢了。之后需要扩建的话,只需要再往原来的巢外加叶片就行。

黄猄蚁的凶悍不仅仅在于虐杀比自己大的多猎物上,数十只工蚁五马分尸式地撕扯。更是对于人类这样的庞然大物依旧毫不怯懦。它们可是有实在的看门本事,巨大的上颚,和灼烧的蚁酸。爆表的战斗力使得分布地很多的生物会去模仿黄猄蚁,以求逃避天敌。

掘穴蚁

北方的朋友经常问起路边红色大蚂蚁,肯定就是它了。掘穴蚁或许算的上是北方蚂蚁中的老大哥了。红色的身躯,三双大长腿,跑起路来嗖嗖的。一般蚂蚁都会把巢口弄得很隐蔽,而它们的巢穴遍地开花。你经常能看到一块空地上密密麻麻的窟窿。

个头不小,打架却一点都不斯文。有时候部落兼并,能把对方家都抄了,掳走一众老小。

它们还是非常标准的杂食,机会主义。拾荒,放牧,还能捕捕昆虫,正是因为这样的食性,也就造就它们在北方环境的能站住脚跟,成为一方霸主。

佐村悍蚁

之前介绍过蚂蚁的社会情况,但漏介绍了一种,就是纯粹的“奴隶制”社会。你可以把它们的主要家庭成员看做兵蚁,全是兵蚁的存在,纯粹的战斗民族。但得有干工蚁的活吧,这些就是它们的奴隶。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说起。蚁后交配后,会找窝寄主,一般华北是掘穴蚁,就是之前提到的北方“恶霸”,东北就是黑褐蚁,当然,南方没有哈。蚁后先潜入寄主家中,一般选择小点的群落,干掉寄主的蚁后,取而代之,当然这个很凶险,一个差错就会丧命,这个群落的工蚁就为之所用。

工蚁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呀,何况,随着佐村悍蚁自家孩子数量越来越多,奴隶总是不够用的。这时候佐村悍蚁就要倾巢出动。悍蚁之名不是白叫的,它们上颚非常尖锐,杀死寄主的工蚁轻而易举。它们会组成远征军,选择一窝合适的寄主,会干掉这窝所有的成年个体,抢走茧和幼虫,这些幼虫羽化后就会融入这个家庭,给它们干活。

刻纹棱胸切叶蚁

在沿海几个省份都算是常见的蚂蚁了,长着一副圆滚滚的身材,和大多数蚂蚁一样,喜欢甜食,也会拾荒,顺便控制一下虫害。就是这样的小家伙,却赶“违背”蚂蚁组成法则——群中没有蚁后。

至今没有在种群中发现带翅雌蚁的存在,而还是有雄蚁的存在,这或许可以认为没有蚁后的存在,而每个工蚁都有生育后代的潜力,这也意味着这种蚂蚁种群肯定也不会太小,据我观察的情况来看,上万都是常有的事了。

是否好奇,我咋知道巢中有多少蚂蚁?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了蚁后,它们也就居无定所。这是我见过的最爱搬家的蚂蚁,一趟搬家就排个几十米的长队,每趟都是长征。一次偶然发现,它们的临时巢穴也是特别简陋,不小心翻开一个土块,里面一个大凹槽挤着万只工蚁。

日本弓背蚁。这可是个大家伙,大型工蚁能到12mm左右。别看这个头不小,但行事却是胆小机警,万不得已之下,才会喷射蚁酸进行防御。

虽叫日本,实际上在中国更加普遍。北方比较常见,城市中绿化空地就能发现,南方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相对少点。被第一次发现的时,正好中国处在战乱之中,分类学家在日本发现,所以取名日本弓背蚁,还挺冤的。

日本弓背蚁异常钟爱甜食,来者不拒,尤其是在蚜虫放牧上获取糖分。一般蚂蚁对于蚜虫分泌糖分采取机会主义,而日本弓背蚁会将蚜虫放在不错的牧场——也就是嫩枝上进行放牧,保护它们的安危。

南方非常常见的尼科巴弓背蚁,一种鲜红艳丽的红蚂蚁。

这个怪异的名字来自于这种蚂蚁标本采集地:尼科巴群岛。一个东南亚的小岛。当然在我国更多在两广福建这些地方分布广泛。不同地方的尼科巴体色还不完全一样,火红到暗红,有些地方甚至更偏黄色。

就像日本弓背蚁一样,尼科巴弓背蚁一样很胆小,有点偏夜间生活,傍晚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不会主动攻击,除了喷喷蚁酸,还会通过用腹部敲击地面进行威吓。

拍摄:WillEricson,来自antweb.org

全异盲切叶蚁

之前说到过,有些种类的蚂蚁群落中是有兵蚁的存在,也顺便介绍了兵蚁比较明显的大头蚁,今天介绍的这位,简直把兵蚁这个职阶发展的淋漓尽致。它们就是杀戮机器。

全异的工蚁长得很像大头蚁的工蚁,但它们的兵蚁有不同程度的分化,4mm到4cm不等,看数字可能没啥感觉,可以看照片来对比下最大的兵蚁与工蚁的差距。越是这样大型的兵蚁,在巢中越是稀少,而它们赋予了这个种群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可以不畏惧它们生物,它们的食物清单甚至有小型哺乳动物。

之前也说过兵蚁要依赖工蚁喂养,兵蚁的数量会受限制于工蚁的数量,而全异的蚁后完全就是强大的生殖机器,这还不算,一个巢中,复数蚁后也是相当常见的,所以一个完整全异种群,能有几万的成员。双齿多刺蚁

多刺蚁家族的典型特点就是背后有两根小勾。双齿多刺蚁是这个家族分布最广最常见的,主要分布在南方,南方的朋友多少注意过这蚂蚁。

什么,你没见过,那你是否有看过在高高挂在树上的褐色大巢穴,那就是它们的老窝。蚂蚁并不全是在地下筑巢,双齿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这样的树巢大多是树枝为骨架,以树叶碎渣等等作为建筑石材。

而水泥呢,便是幼虫,没错,这种蚂蚁的幼虫在快成蛹时,会吐丝结茧,工蚁会利用幼虫吐的丝线粘连构筑出整个巢穴,幼虫就会失去虫茧的保护,当然有工蚁的细心的呵护。

最近有调查发现,双齿多刺蚁很可能会以福寿螺的卵作为食物,虽说实际上没想象中那么有效的控制,但倒是不错的开始。

双齿多刺蚁的现状很糟心,它是中国保护名录中唯一的蚂蚁,然而环境的破坏和泡酒这样的存在,即使这样优势的物种,也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

玉米毛蚁

注意下断句:玉米毛蚁,虽说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玉米毛蚁遍布华北华东,大致就是北方地区啦。之前介绍过了掘穴蚁,他俩为了北方霸业,互相厮杀,别看玉米毛蚁个头小不少,靠着数量上的优势,与掘穴蚁打得难分难解。当然,小家伙与同类之间也毫不客气,春天的开始,就是他们战争的开始。

玉米毛蚁的筑巢选址很有讲究,喜欢在树根下,有时为了筑巢扩建,会挖树根,当你在树下发现一堆木头碎屑,那不用说,肯定就是玉米毛蚁干的好事。

长角立毛蚁

这是种在南方非常常见的种类了,确切说,就在人类生活区内,多少都能看到它们,或许你翻开一个公园的石头就能瞅见一窝。我还曾今在水泥缝隙中,发现它们在其中将其作为巢穴,当然,它们对建筑本身没有什么影响。

它们最鲜明的特征便是长长的触角,几乎和体长差不多了。触角长,还是大长腿,这使它们跑的特别快,加之个头不大又瘦小,以至于如此常见的蚂蚁如幽灵般在人眼皮子下安然生活着。

针毛收获蚁

针毛这名源自这种蚂蚁身上密布着白色针状的毛。在中国的收获蚁家族中是分布最广泛的种类,从南到北皆能见到,只是南方竞争力比较大,相对少见,比较干旱的地区反倒是比较优势。

前面在蚂蚁的食性时顺便提到过收获蚁。相较其他蚂蚁以拾荒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收获蚁更多是以收集种子为食物储备。在野外,我发现狗尾草很受收获蚁的欢迎,或许是来源比较丰富。它们会挑选相对比较幼嫩的种子,从穗子上咬下,再一个个搬回巢穴中。

能啃种子,那收获蚁的牙口肯定不差,带到巢穴中,由专门的工蚁负责加工,去皮咬碎。收获蚁收集种子的情况也帮助了种子传播,存储太久的种子,发了芽就会被工蚁们扔出去,种子就在附近扎根。

图、文/提供:叶峥嵘编辑/排版:郑文慧壹木自然读书会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白癜风传染途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3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