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约字,配图24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年9月15日星期二,日本时间11时40分许,木梨鹰一海军少佐将眼睛紧贴在潜望镜的目镜上,此时他指挥的日本海军伊-19潜艇正航行在瓜岛东南约海里的南太平洋海面下。透过镜头,木梨少佐看到潜望镜的十字刻度线正压在一艘航空母舰的侧影上,随着距离的接近,航母舰影几乎充满了镜头。木梨在心中默默估算着射击诸元,不时下达指令,终于他认为时机成熟,果断下令发射鱼雷。一阵轻微的震动从艇首传来,6枚鱼雷连续射出。木梨收起潜望镜,下令深潜。数十秒后,连续三次爆炸的冲击波震荡着潜艇,让全体艇员欣喜莫名!显而易见,鱼雷命中!此时,木梨艇长和他的部下们尚不知道,在这一刻他们不仅创造了日本海军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佳战绩,同时也在世界潜艇战史上留下了最难以置信的成功记录。
群鲨聚瓜岛
年9月,日美瓜岛之战渐入高潮,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主力云集南太平洋,力图寻找战机与美军舰队决战,洗刷中途岛惨败的耻辱。日军潜艇部队大部也在9月初部署到瓜岛前线,其主要任务是在瓜岛以南海域捕捉并攻击美军舰船,阻止美军增援。日军第6舰队司令官小松辉久海军中将亲赴特鲁克,坐镇训练巡洋舰“香取”号指挥一线作战,他将第1、3潜水战队的10余艘潜艇派往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南海域,展开数条巡逻线,搜索并伏击美军舰队。依据日军一贯的作战原则,最优先的攻击目标是美军大型战舰,尤其是航空母舰。
■日本海军“香取”号训练巡洋舰,年4月竣工,为同级首舰,标准排水量吨,航速18节,装备双联装毫米舰炮2座,双联装毫米高射炮1座。“香取”号在和平时期用于航海训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转用为第6舰队旗舰。
在瓜岛战役之初,日军潜艇就频繁出没于所罗门群岛东南的南太平洋上,屡屡袭击美军舰船,以至于那片海域被美军称为“鱼雷交叉点”。在8月底到9月初,美军航母在上述海域先后两次遭遇潜艇偷袭。8月31日,“萨拉托加”号被伊-26的一枚鱼雷击伤,被迫撤回后方修理,就此缺席了瓜岛战役的大部分战事。9月6日,第3潜水战队司令河野千万城海军少将乘坐的伊-11发现并攻击了“大黄蜂”号,但未能命中。伊-11在美舰的反击中遭重创,一度沉入米深处,虽然最后脱困,但丧失潜航能力。
■年9月8日,停泊在汤加塔布锚地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该舰在8月31日遭日军伊-26潜艇攻击,中雷受损,注意舰体呈倾斜状态。
伊-11在9月7日向特鲁克返航途中遭遇1架美军PBY巡逻机,因无法下潜只能凭借4门25毫米机关炮展开对空作战,艇员们甚至操纵毫米甲板炮向飞机开火,到最后还动用了步枪和从艇载侦察机上拆下的机枪。PBY在投下炸弹后也用机枪还击,子弹打在潜艇指挥塔上咚咚作响。这场交火持续了半个小时,以平局告终,伊-11在消耗了余发25毫米炮弹后总算死里逃生,于9月11日回到特鲁克。
9月13日上午,1架从肖特兰起飞,属于横滨航空队的二式大艇在瓜岛东南海里处发现美军航母编队。小松司令官闻讯急令第1潜水战队的9艘潜艇前出至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南约海里处,务必在9月14日凌晨2时前展开代号为K的巡逻线,截击美军舰队。至9月15日上午,日军各艇均抵达战位,自东向西以伊-33、伊-17、伊-15、伊-19、伊-26、伊-21、伊-24、伊-31、伊-9的顺序展开。9月15日9时10分(日方时间),1架日军侦察机在潜艇设伏海域附近发现一支美军运输船队正驶向瓜岛,身处前线的潜艇艇员们都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竭力捕捉猎物的踪迹。
■年9月15日,日军第1潜水战队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南海域展开的巡逻线及各艇的位置。
双蜂并肩行
正如日军航空侦察所显,美军正在组织增援行动。9月12日至14日,日军川口支队强攻亨德森机场,血战三天,美军守住了机场,但损耗较大,急需增援。虽然明知瓜岛海域强敌环伺,但危急的战况迫使凯利·特纳海军少将调集6艘运输船,准备将当时南太平洋战区唯一的机动兵力陆战7团送往瓜岛,这支运输船队于9月14日从圣埃斯皮里图岛启航。
为了确保增援部队顺利登岛,美军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罗伯特·戈姆利海军中将命令手中仅有的2艘航母“大黄蜂”和“黄蜂”号全部出动,组成2支特混舰队,为船队保驾护航。以“大黄蜂”号为核心的TF-17特混舰队由乔治·默里少将指挥,护航舰艇包括新型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以“黄蜂”号为核心的TF-18特混舰队由利·诺伊斯海军少将指挥,由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卫。在航渡途中,2支航母编队将保持在船队视距之外提供远程掩护。
■美国海军“黄蜂”号航空母舰,年4月服役,标准排水量吨,航速30节,装备毫米高射炮8门,载机数量76架,年9月战沉。
参战的2艘美军航母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兵了:“大黄蜂”号是经历过杜立特空袭、中途岛海战和所罗门以东海战的功勋战舰;“黄蜂”号之前在大西洋舰队服役,在美国参战后前往英国,配合英军舰队为前往苏联和马耳他的运输船队护航,在北冰洋和地中海经受了德军潜艇和飞机的挑战,年5月被调往太平洋舰队,以填补在珊瑚海海战中被击沉的“列克星敦”号的空缺。从年8月初开始,“黄蜂”号一直在瓜岛海域作战,但因为加油缺席了8月24日的所罗门以东海战。在执行此次护航任务之前,“黄蜂”号在9月12日完成了向瓜岛运送飞机的任务。
■停放在“黄蜂”号甲板上的舰载机群,包括F4F战斗机和SBD俯冲轰炸机,摄于年。该舰于年5月调往太平洋战场,参与了瓜岛战役的前期战斗。
根据作战计划,2艘航母交替担负警戒,1艘航母派出飞机进行巡逻和侦察,1艘航母随时准备派出攻击机群迎战可能出现的日军舰队。9月15日,轮到“黄蜂”号担任警戒任务,该舰在日出前一小时就全舰一级戒备,各就各位,起飞舰载机进行巡逻和反潜警戒。当日天气晴好,海风劲吹,风向东南,风速20节,海面上翻起层层白浪,空中万里无云,能见度极佳。2支航母编队保持5~6海里的间隔,以16节航速向西北方航进,并不时转向东南以便迎风进行起降作业。
■美国海军“黄蜂”号航空母舰的侧视图及俯视图。
15日上午非常平静,唯一的敌情是在中午时分雷达发现1架日军九七式大艇,“黄蜂”号的巡逻战斗机立即实施截击,于12时15分(美方时间,减3小时即为日方时间,下同)将其击落。大约14时20分,“黄蜂”号转向东南方向迎风航行,起飞新一批警戒飞机,同时回收之前执行巡逻任务的飞机。在此后20分钟内,8架F4F和18架SBD陆续升空,随后8架F4F和3架SBD依次降落。起降作业顺利完成,舰长福雷斯特·谢尔曼海军上校于14时44分下令右转,准备恢复西北航向。就在“黄蜂”号的舰首刚刚右偏,右舷瞭望哨突然报警:“右舷正横方向发现鱼雷3枚!”谢尔曼上校急令右满舵进行规避,然而鱼雷距离非常近,航速极快,已经避无可避……
差等生逆袭
射向“黄蜂”号的鱼雷来自守候多时的日军伊-19潜艇,该艇属于巡潜乙型,年4月28日竣工服役,编入第1潜水战队第2潜水队。开战之后,伊-19先后参加了珍珠港作战、美国西海岸破交作战和阿留申作战,于年7月7日返回横须贺。7月15日,木梨鹰一少佐被任命为伊-19的第二任艇长。
■日本海军伊-19潜艇,属于巡潜乙型,年4月服役,水上排水量吨,水下排水量吨,水面航速23.6节,水下航速8节,潜航深度米,装备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艇首),备雷17枚,毫米甲板炮1门,年11月战沉。
刚满40岁的木梨鹰一出生在九州大分,在日本历史上九州向来以民风剽悍、猛士辈出而闻名。木梨的军旅之路走得有点儿坎坷,他是海军兵学校51期毕业生,入学时在名新生中排名名,勉强算是中流,年毕业时在名学员中倒数第一,而且在毕业前夕罹患重病,错过了当年的远航训练,直到第二年才跟着下届学弟一起完成航海实习,晋升海军少尉。在旧日本海军中,兵学校毕业名次对军官的前途非常重要,像木梨这样的差等生自然没法指望进入战列舰、巡洋舰等炙手可热的岗位,最后被分配到潜艇部队任职。不过,木梨依靠韧劲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在潜水学校进修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从年起就在潜艇上担任部门长,年首次担任艇长,指挥吕-59,在战争初期作为伊-62艇长参加了马来作战和中途岛作战,积累了实战经验。
■伊-19艇长木梨鹰一中佐(-),大分县人,海兵51期毕业,击沉“黄蜂”号战绩使他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最知名的日军潜艇艇长,后任伊-29艇长,年7月战死,特晋两级为海军少将。
伊-19在休整完毕后于年8月15日从横须贺启航,以18节航速南下所罗门,第2潜水队司令及部分士官候补生也随艇出征。在抵达战区后,伊-19在昼间潜航,依靠声呐搜索目标,夜间上浮通风充电。9月15日上午9时50分(日本时间,下同),伊-19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南海里处以度航向潜航,声呐捕获螺旋桨噪音信号,判断为美军大型战舰。木梨命令潜艇上浮,升起潜望镜观察海面,但未能发现任何目标。一小时后,伊-19再度上升至潜望镜深度,这一次木梨终于看到在艇首左前方00米外的美军舰队,初步判断由1艘航母、1艘重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组成,那是“黄蜂”号领衔的TF-18。
■日本海军伊-19潜艇的彩绘,注意前部甲板上停放着一架小型水上飞机,潜艇搭载侦察机是二战时期日军潜艇的一大特色。
木梨随即下令潜艇向北转向,展开追踪。以当时的态势伊-19很难占据攻击阵位,目标距离较远且航母速度比潜航的潜艇快得多,如果双方保持航向,伊-19早晚会被甩掉。然而,木梨在这一天仿佛受到神明庇佑,美军舰队在11时转向正西,接着又在11时20分转向东南方,几乎迎面向着伊-19驶来。木梨最初判断美舰转向是进行Z字反潜航行,实际上那是“黄蜂”号为了起降飞机而改变航向,迎风航行。现在,一个绝佳的攻击机会出现在木梨艇长面前,十余年来的刻苦磨练就是等待这一刻,他岂能错过。木梨果断下令潜艇右转,切入航母航线,占据发射阵位。
■年9月15日伊-19攻击“黄蜂”号的过程(图中时间为日方时间)。
伊-19的运气可谓好到爆棚,不仅目标主动送到嘴边,而且在接近过程中美军护航舰也毫无反应。根据莫里森博士的《二战美国海军作战史》记载,在“黄蜂”号完成起降作业后转向时,6艘驱逐舰的声呐均未发现伊-19,这是极不寻常的。伊-19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顺利穿过驱逐舰警戒幕,接近到距离“黄蜂”号0米范围内,在目标右舷方向占据发射阵位。在那几分钟里,木梨的眼睛透过潜望镜镜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黄蜂”号的身躯。按照日军潜艇射击教程,最理想的射击距离为0米,木梨为了确保一击必杀,努力抑制射击的冲动,指挥潜艇尽可能靠近目标,并准备把待发鱼雷全部打出去。
■今日保存在日本吴市海事历史科学馆中的九五式氧气鱼雷,该型鱼雷为九三式氧气鱼雷的潜用版,具有射程远、航速快、威力大、尾迹不明显等特征。
根据日方记录,伊-19于11时45分在米距离上以3秒间隔齐射6枚九五式氧气鱼雷,即著名的九三式鱼雷的潜用版,直径毫米,装药量公斤,航速45~49节。米的距离对于九五式鱼雷而言最多也就40秒即可命中目标,更何况由6枚鱼雷构成的扇面,“黄蜂”号没有任何规避的机会。果不其然,就在木梨收起潜望镜下令深潜规避后没过多久,连续的爆炸声就在不远处响起,强烈的冲击波让潜艇剧烈震动,以至于让人怀疑已经遭到美军的深弹攻击,可是木梨心里明白,那是潜艇鱼雷撕裂美军航母舰壳的声音,他这个昔日的差等生已经完成了完美的逆袭!
长雷连环击
根据美方记录,“黄蜂”号在14时45分被3枚鱼雷接连击中舰体右舷前部,中雷位置靠近航空汽油库和弹药库,与此同时在机库内正在进行飞机加油和挂弹作业。1吨多高爆炸药的威力不仅严重破坏了舰体结构,还引发了猛烈的火灾和连锁爆炸,顿时将这艘航母置于死亡边缘。鱼雷爆炸破坏了舰体前部的消防系统,以至于损管人员无法控制火势。火焰引燃了油料,引爆了弹药,重油和汽油从鱼雷造成的破洞中泄露并被点燃,在军舰右舷外形成一片火海,舰体迅速右倾10到15度。
■“黄蜂”号被鱼雷击中后的现场照片,从附近的美军舰艇上拍摄,鱼雷爆炸引发了大火,大团的烟雾升腾到空中。
在中雷后,“黄蜂”号的动力系统尚能运转,舰桥也在短时间内与轮机舱、损管中心和舵机舱保持联系。谢尔曼舰长努力操控军舰,并通过转移燃油等方法平衡舰体倾斜,然而火灾的蔓延使得形势变得无可挽救,从破裂的油库中挥发的汽油极大助长了火势,在中雷后24分钟内至少发生了三次大爆炸,舰内通讯中断,越来越多的舱室被火焰吞噬。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谢尔曼舰长在15时20分下令弃舰,撤退行动持续了约40分钟,舰长本人在16时最后离舰。“黄蜂”号的残躯又继续漂浮了数小时,从舰体内部传来断断续续的爆炸声。驱逐舰“兰斯多恩”号奉命向“黄蜂”号发射了5枚鱼雷,直到晚间21时这艘航母才最终沉没。全舰约0名舰员中有人阵亡,人受伤,该舰当时在空中的26架飞机中除1架外均在“大黄蜂”号上降落,有45架飞机随舰沉没。
■这幅照片是从远处“大黄蜂”号编队的美军舰艇上拍摄的起火燃烧的“黄蜂”号。
“黄蜂”号并非这次鱼雷攻击的唯一受害者。伊-19发射的6枚鱼雷中有3枚击中“黄蜂”号,另外3枚鱼雷则继续向远方航行,直扑5海里外的TF-17。九五式鱼雷在49节高速时的射程为0米,在45节低速时则高达1米,而木梨设定的鱼雷航速为低速,因此万米之外的“大黄蜂”编队实际上也处于鱼雷的射程范围内!
1枚鱼雷从“黄蜂”号后方擦过,险些与在航母左舷后方担任警戒的“兰斯多恩”号驱逐舰亲密接触。14时48分,这枚鱼雷因为定深较深从“兰斯多恩”号舰底穿过,但在几分钟后就出现在TF-18的视野内。位于“大黄蜂”号左舷舰首方向的“马斯廷”号驱逐舰在14时50分发现左舷有鱼雷航迹,它一面发出警报,一面紧急规避,眼睁睁地看着鱼雷从舰底通过而没有爆炸,但是在该舰后方约米处的“北卡罗来纳”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年4月,“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在美国西海岸航行时的航怕照片。该舰为北卡罗来纳级首舰,年4月服役,标准排水量吨,航速28节,装备号毫米舰炮9门,毫米舰炮20门,舷侧装甲带厚度毫米。
14时52分,连续错过2艘美军驱逐舰的这枚鱼雷终于找到了目标,在“北卡罗来纳”号舰体前部左舷一号主炮塔下方炸响,激起的水柱几乎与烟囱齐平,爆炸撕开的大洞长9.6米、高5.4米,美国人后来形容“足以通过一辆大型卡车”!在短时间内有吨海水涌入舰内,导致舰体左倾5.5度,有5人丧生,20人负伤。为了避免殉爆风险,“北卡罗来纳”号舰长下令向前部弹药库注水,同时通过反向注水扶正舰体。记录显示,该舰向右舷注水吨,换而言之,舰体的进水量几乎相当于1艘驱逐舰的吨位了。“北卡罗来纳”号毕竟是皮糙肉厚的战列舰,在被鱼雷重创后依然能够加速到25节,向新喀里多尼亚返航,但在此后两个月内人们不会在前线看到这艘新锐战舰的身影。
■“北卡罗来纳”号舰体左舷中雷位置的破损情况,摄于年10月11日该舰入坞修理期间,以工人的身材为参照可见破洞之大。
■年6月在纽约外海航行的“北卡罗来纳”号,该舰经历了太平洋战争全程,在战争期间遭受的最严重的损伤就是年9月15日吃了伊-19的一枚鱼雷。
就在“北卡罗来纳”号中雷的同时,从“黄蜂”号舰首前方通过的2枚鱼雷也在奔行万米后杀到TF-17编队眼前。担负反潜警戒的“奥布赖恩”号驱逐舰察觉到从左舷方向袭来的危险,紧急转向规避,舰员们望着从舰尾航迹穿过的一枚鱼雷刚松口气,却冷不防被来自舰首的一记重击所震倒:14时54分,“奥布赖恩”号舰首左舷中雷!此时距离伊-19发射鱼雷已经过去了9分钟。
■美国海军“奥布赖恩”号驱逐舰,属于西姆斯级,年3月服役,标准排水量吨,航速35节,装备毫米舰炮5门,毫米鱼雷发射管8具,年10月沉没。
从表面上看这枚鱼雷没有给“奥布赖恩”号造成明显损伤,也没有引起火灾。在简单抢修后该舰于16时脱离编队,以15节航速向圣埃斯皮里图岛返航,接受修理舰的维修,不过受损的舰首只有回到本土才能更换。10月中旬,“奥布赖恩”号踏上前往旧金山的航程,但它永远没能抵达目的地,于10月19日清晨6时突然舰体断裂。原来,鱼雷爆炸引起了不易察觉的舰体结构损伤,“奥布赖恩”号已经不适合远洋航行,可是在中雷后一个月内该舰又航行了海里,损伤日益加重,最终舰体不堪重负,断成两截,沉入海底,所幸营救及时,无人丧生。这艘因内伤发作而亡的驱逐舰也成为伊-19的击沉战绩。
■年9月15日,“奥布赖恩”号被鱼雷击中的瞬间,远处可见正在燃烧的“黄蜂”号。“奥布赖恩”号因中雷造成内在损伤,于一个月后舰体断裂沉没。
■“奥布赖恩”号驱逐舰舰首被鱼雷命中的惨状,被硬生生地啃掉了一大块,舰体内部结构也受到损害。
身后荣与哀
毋庸置疑,木梨鹰一少佐指挥伊-19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最成功的单次鱼雷攻击,六发五中,击沉航母、驱逐舰各1艘,重创战列舰1艘,实属独一无二。当然,这项记录带有很大的运气,木梨当时并不知道“大黄蜂”编队的存在,不过得益于氧气鱼雷的超远射程和难以描述的机缘巧合,获得了一箭三雕的神奇效果。由于并不清楚日本鱼雷的射程,美军长期认为当时遭到了2艘日军潜艇的袭击,包括莫里森在内的历史学家认为攻击“大黄蜂”编队的是伊-15,而非伊-19,但是日军记录显示伊-15在15日晚间目睹并证实了“黄蜂”号的沉没,但并未参与攻击。
■“黄蜂”号中雷的现场照片,从附近的美军舰艇上拍摄。在该舰被击沉后,美国海军在瓜岛战场上可用的航母仅剩“大黄蜂”号。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潜艇总共有三次击沉航母的记录: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伊-击沉重创的“约克城”号,属于捡漏补枪;年11月塔拉瓦战役中伊-击沉“利姆康斯湾”号,该舰是护航航母,含金量稍低;唯有伊-19击沉“黄蜂”号是一次十足的胜利,明显削弱了美军的作战力量。在“黄蜂”号沉没后,美军在南太平洋前线可以作战的航母仅剩“大黄蜂”号,“北卡罗来纳”号负伤撤离后留在前线的美军新型战列舰也只有“华盛顿”号而已,但日本海军未能利用短暂的战术优势展开积极行动,浪费了良机。“黄蜂”号的沉没固然令美军悲伤,但陆战7团顺利登岛,并在随后击退日军第2师团的猛攻时发挥了中坚作用。
■日本海军伊-19潜艇的高精密模型,该艇创造了日本海军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佳战绩。
当然,在9月15日当天木梨鹰一还不知道自己的战果是多么超乎想象,但干翻一艘美军航母的战绩足以让他心满意足。在完成攻击后,伊-19迅速下潜至80米深处保持静默悬浮。在“黄蜂”号中雷6分钟后,美军驱逐舰开始搜寻潜艇并投掷深弹。根据日军记录美军的反潜行动持续到傍晚17时15分,总共投下85枚深弹,但伊-19毫发未损。谨慎的木梨为了防止在月光下暴露,耐心地等到20时10分才下令浮出水面,艇员们取出红豆糯米饭罐头、沙丁鱼干和清酒举行了朴素的庆功宴。伊-19于9月25日返回特鲁克。
■伊-19和正在燃烧的“黄蜂”号同时出现在这幅模型封绘中,在背景中还能看到“北卡罗来纳”号的身影。
伊-19击沉“黄蜂”号着实让日军兴奋,也给木梨本人带来极大的荣耀。在拉包尔,陆军第17军参谋长二见秋三郎少将曾向到访的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中将抱怨说:“潜艇到底能不能击沉航母啊?!”在确认击沉“黄蜂”号次日,这位少将亲自登门向海军道贺。木梨鹰一在一个半月后晋升海军中佐,之后回到日本本土并得到单独觐见天皇的殊荣。年10月,木梨被任命为伊-29艇长,担负前往欧洲与德国联络的重任。伊-29于11月5日从吴港启航,经过数月航行后于年3月11日抵达法国洛里昂。4月16日,伊-29运载德国提供的资源和技术资料返航,于7月26日在巴林塘海峡遭美军潜艇伏击沉没,木梨中佐随艇阵亡,被特晋两级追授海军少将军衔。伊-19于年11月25日在吉尔伯特群岛被美军驱逐舰击沉。
当年经历“黄蜂”号沉没一战的双方舰艇除了“北卡罗来纳”号之外都已不存于世。“北卡罗来纳”号经历了战争全程,功勋卓著,在年退役后成为博物馆舰,停泊在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年7月,“北卡罗来纳”号博物馆举行纪念活动,特地请来伊-19的4名幸存老兵,主办方还将当年留在“北卡罗来纳”号上的一块九五式鱼雷的残片赠予老兵们作为纪念,这是史上最强潜艇雷击的珍贵遗痕。
■今日停靠在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该舰在退役后作为博物馆舰被保留下来,向公众参观。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了解更多古今海战的精彩故事,推荐阅读本公号历史文章:
《战舰》日暮狮吼:英国皇家海军狮级战列舰设计始末
《战舰》致命拐点: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的基韦特浅滩夜战
《战舰》碧海黑罂粟:女海盗安妮·邦尼与玛丽·德里的风流韵事
《战舰》海军の管家:日本海军经理学校小史
《战舰》海妖之死:年10月22日英德七岛海战始末
《战舰》捞船记:珍珠港袭击后美军的舰船打捞及修复工作
《战舰》被蹂躏的“蹂躏者”:中途岛海战中美军VT-8鱼雷机中队的悲壮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