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欣麒
围绝经期焦虑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及植物神经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研究显示59.4%的围绝经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惊恐失眠等焦虑状态,围绝经期焦虑症患病率较高,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临床易被漏诊、误诊。目前西医主要通过心理和药物抗焦虑治疗,后者疗程长、副作用较多且有一定成瘾性,因而发挥中医诊疗优势有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发现:本病发生与肾虚肝郁密切相关,应用防己地黄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举典型病案一例,与大家分享。
患者张某,女,51岁,彻夜难眠,烦躁不安,惊恐不宁1年。
年3月5日初诊。患者1年前绝经,之后心情烦躁,内心不安易惊恐,不久发展为彻夜难眠,时有潮热汗出,医院神经内科诊为“围绝经期焦虑症”,给予利维爱(2.5mg,每日1片)、黛力新片(每日早晨、中午各1片)口服,2月后潮热汗出缓解,而烦躁不安、惊恐不宁、睡眠未见明显缓解,转而中医就诊。
证见:入睡困难,虚烦易怒,惴惴不安,多言善惊,手心偏热,腰膝酸软,大便略干,小便微黄,舌红苔少,无明显裂纹,脉浮细偏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28分,属中度焦虑。
中医诊断:不寐,证型:肾虚肝郁化火,心肾不交。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祛风散邪。予防己地黄汤加减。处方:生地45克,熟地45克,防己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锻龙骨30克(先煎),锻牡蛎30g(先煎),清半夏9克,夏枯草12g克,薏苡仁3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嘱患者每服药煎好后,临服加绍兴黄酒30毫升兑入混匀服用。
二诊,服上方7剂后手抖不明显,每晚可入睡4小时左右,情绪较前放松很多,遇事紧张想发怒时,自述感觉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轻轻把她的情绪拉住,发怒情况明显减少,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加丹参30g克,琥珀粉2克(冲),继续服用14剂。
年4月3日三诊。患者自述睡眠大致正常,情绪好转,腰膝较前有力,舌质淡红苔薄,脉细,HAMA评分9分,焦虑状态基本消失,改用百合地黄汤加减调理善后,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停用黛力新片。
按:患者围绝经期女性,以“入睡困难,虚烦易惊”为主证,伴有“手心偏热、腰膝酸软”,乍看与《伤寒论》黄连阿胶汤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之阴虚火旺型失眠类似,但舌红苔少而裂纹不明显,火旺程度不典型,且有虚烦易惊、腰膝酸软等症,证属肾虚肝郁化火、心肾不交,方选防己地黄汤为主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祛风散邪。
方中生地长于凉血,熟地长于补血,二者合用重用以防前者的偏凉滞脾和后者的滋腻碍胃。合用“半夏夏枯煎”(仿《内经》半夏秫米汤意,江苏名医朱良春经验)交通心肾,加用锻龙骨、煅牡蛎寓意惊者平之。诸药合用,使心肾相交,情志安宁,顽证得除。
临床观察发现,焦虑症与失眠之间互有深刻影响,临床治疗焦虑的同时要重视失眠;治疗失眠的同时也要积极改善焦虑症状,此乃“治虑先治寐,寐安虑自缓”。
作者:王欣麒,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博士,师从中医名家吕仁和、赵进喜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倡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疾病,擅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等)、慢性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病、慢性前列腺疾病、特发性水肿、尿频尿急)、失眠-抑郁-焦虑状态、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等中医调治。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学术交流使用。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