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山药胜人参多吃它,补脾肺肾益

#冬季呼吸道感染热点科普#

山药,又名淮山、薯蓣,被誉为“白色人参”。它外表洁白,质地细腻,口感鲜美,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山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功能独特,对于补脾肺肾、益气养阴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将结合中医理论,引用古今名方,为大家科普山药的强大功效。

首先,让我们从中医理论中探讨山药的药性和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性味甘、平、无毒,入脾、肺、肾经。它属于补益类药物,主要功能是补脾、养肺、益肾、调中。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生殖,山药能够补益这三脏的功能,具有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

1.补脾益肺

脾主运化水谷,如果脾气虚弱,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肢倦乏力、腹泻等症状。山药具有补脾健胃的功效,能够增强脾脏的功能,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山药还能够滋阴润肺,对于肺气虚弱、干咳少痰、久病咳嗽等症有良好的疗效。

2.益肾养阴

肾主生殖,肾虚则会导致男性阳痿、早泄,女性不孕等问题。山药能够益肾养阴,对于肾阴不足、精血亏损、五劳七伤等引起的肾虚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此外,山药还具有滋补肾阴、润燥止渴的功效,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口干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调中益气

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根本,山药对于脾胃虚弱、气虚乏力的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中医常用山药和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如参、黄芪、白术等,增强益气的作用。同时,山药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临床中,山药的应用广泛,有很多经典方剂也使用了山药作为重要药物。例如,《本草纲目》中记录了有关山药的方剂有山药粥、一品黄芪汤等。此外,古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也使用了山药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如参、熟地黄等,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乏力、泄泻等症状。这些方剂的应用不仅在古代广泛流传,而且在现代临床中仍被广泛应用,充分证明了山药的独特功效和药用价值。

综上所述,山药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的显著作用。它不仅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药理研究中也证明了其药理活性和药物成分的独特性。因此,多食用山药,不仅可以达到补益身体、调养脏腑的效果,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然而,对于山药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适量,不宜过量食用。

#健康#

参考文献:

1.刘仰平.().山药与健康.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ZhangX,etal.().Comparativepharmacokineticsoffivebioactiv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11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