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很多植物特别。以至于即使是资深农民,也不见得能认识其万分之一、因此,很多有价值的植物,没有得到立有的重视而懂行的农民或者城里人,往往能靠这些植物赚到了大钱。
在大山之中,往往有奇珍异宝,奇珍异宝很难得,但一些有价值的植物,却也不容小觑,比如人们所不熟知的地黄:
地黄是啥东西?
地黄是一种植物,有宿根,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度一般20厘米左右,开花很像小喇叭,非常漂亮,花冠外面紫色或者红色,里面黄紫色,多年宿根黄色,肉质,指母大小,也有略大的,因为其块根生于地下,颜色黄白,人称其为“地黄”!
地黄有啥价值?
地黄很像红薯,不过比红薯更细小,但人们跟据它很像红薯的形状,在粮食紧张的年月把它当成粮食来吃:
这在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中,很多人都吃过这种野生的植物地黄。有的还是当成粮食来吃的。可别小瞧这种野生的植物,关键的时候,能救人一命,如果说这种野生的植物地黄不好吃,那想想树皮草根芭蕉杆吧?
因此,在老一辈人中,认识地黄的人对它是极有感情的,有一些老一辈人可能被地黄救过命,却不知道它叫地黄。
地黄的名称很多?
地黄的名称确实是很多的,因为天南地北的文化人或者农民,赋予了它太多的名字,比如:地黄又名生地、地髓、原生地、怀庆地黄、干地黄、苄、芑、婆婆奶、熟地等等,一般生长在米以下的山地、陡坡、道路两旁、岩石下面、水沟两旁等等。
但无论知不知道这种植物名称,吃过地黄的人都很感激它,因此老一辈人,无论采集食用;还是采集药用,都不会采挖干净,都会留种!
用农民的话说叫做:“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人做事不可做绝,采集植物也一样,体现着老一辈人的处世哲学。
其实,将地黄作为食品,或者说是食物,更或者说成是“饥荒时的救命粮”并不为过,它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年以前就有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到今天的农村,依然会有农民将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的粮食已经堆成了小山,有的农民家里的粮食即使三年不种地也吃不完,谁还拿地黄当粮食?
其实,拿“地黄”当粮食是迫不得已时候的做法,平时我们还是不建议拿地黄当“粮食”或者主食来吃的,因为,地黄它是一种药材!
地黄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之一,《圣济总录》、《千金方》、《本经逢原》、《本草纲目》等等,都有所记载,现代也有拿地黄制作成小丸子出售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红楼梦》中宝玉为晴雯改药就加了地黄。
正因为众多古代典籍有所记载,评价也比较高,加上现代也在拿它当药材。所以,一些懂行的城里人,一些知道价值的农村人,互相合作,把挖地黄出售当成了一种买卖,开始大量采挖野生地黄。他们缺乏契约精神,缺乏农民的采药留种品质,大个的挖了卖成品,小的采了做种苗,眼里只有——钱!
结语:野生地黄的繁荣发展,源于民间的契约精神,即便忍饥挨饿,也绝对保持采药(或可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留种的好习惯!如今,在金钱面前,一部分农民或者城里人进山,大小通通挖干净的做法:破坏了野生的地黄环境,也挖光了很多地方的野生地黄,让这种即使做盆栽都一点儿也不落伍的开漂亮的花朵的地黄几近绝种!如今,野生地黄即使出价50元一斤,也很难采挖到了,很难再买到野生的地黄,令人为之惋惜:惋惜的不光光是被采挖殆尽的野生地黄(本可以持续发展);更惋惜传统“做人留一线,草药留一棵”的传统美德的沦丧!
根似红薯,花如喇叭,岩石缝里也能找到,这种野生植物价值比较大这个也是之前写地黄的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