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系雄性鹿尚未骨化而密生茸毛的幼角,是临床常用的补肾良药。本文从鹿茸种类、收茸要求、收茸适期功效、主要作用、历代典籍应用、现代研究、主要功效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做系统总结。
1 鹿茸种类的划分1 按鹿种分类可分为梅花鹿茸、马鹿茸、白唇鹿茸、水鹿茸、驼鹿茸、驯鹿茸、杂种鹿茸等。
1.2 按收茸方法可分为锯茸和砍茸。锯茸分为:梅花鹿的二杠、三杈、椎角、再生锯茸等。马鹿的三杈、四杈、椎角
和再生锯茸等。砍茸分为:梅花鹿的二杠和三杈砍茸,马鹿的三杈和四杈砍茸。
鹿茸
2 收茸要求
2.1 收茸的一般要求 一般3岁(头锯)梅花公鹿虽绝大部分能生长出三杈型鹿茸,并比二杠型鹿茸增重40%~50%,但由于其年龄小、脱盘晚、生茸期相对短,所生产的三杈型鹿茸一般都干瘦细小,达不到高等级要求,价值也低,一般收取二杠型鹿茸。4岁(二锯)公鹿大部分可收三杈型鹿茸,但对鹿茸干瘦细小者可收取二杠型鹿茸。5岁(三锯)以上的公鹿基本达到体成熟,所生鹿茸粗大肥嫩,应收取三杈型鹿茸。
2.2 梅花鹿二杠砍茸要求 粗壮、肥嫩、虎口饱满、长短适宜。
2.3 梅花鹿三杈砍茸要求 茸形规整对称,嘴头饱满肥嫩,挺圆。
2.4 马鹿(白唇鹿) 一般以收三杈型鹿茸为主,但对于长势旺盛、茸体粗大、茸形规整、肥嫩、嘴头粗壮的鹿茸也可
收四杈型茸。
2.5 水鹿 主要收取二杠和三杈型茸。
马鹿茸
3 收茸适期鹿茸是药材,必须在骨化前的生长阶段收获。适期合理收茸是保证鹿茸质量,提高养鹿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环节。鹿茸的生长速度和成熟时间因鹿种、年龄、气候、营养状况及个体不同而异,鹿场应根据历年生产状况和自身条件灵活确定收茸期。在收茸期间,技术人员须每天定时观察鹿茸的生长状况,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每头公鹿的收茸日期。
4 鹿茸功效鹿茸补肾之功效可见于历代古籍。《神农本草经》云:“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记载了鹿茸具有补肾作用。明确指出鹿茸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最早见于唐代的《药性论》:“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梦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温酒服方寸匕”。
此外,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鹿茸散,用鹿茸0.5g(冲服)、阿胶9g(烊化服)、当归9g、乌贼骨15g、蒲黄6g,水煎服;《千金翼方》中的桑螵蛸散,以桑螵蛸9g、鹿茸0.5g(冲服)、黄芪12g、党参12g、牡蛎18g、炙甘草3g、生姜3g,水煎2次分服;《外台秘要》中的必效寄生散,用桑寄生15g、杜仲9g、鹿茸1g,共为细末,3g/次,2次/d,同书中的治失精方,以鹿茸0.5g、人参9g、麦门冬9g等均明确体现出鹿茸补肾壮阳作用在临床的应用。
鹿茸
宋元时期由于大量方书的出现,使鹿茸的补肾壮阳作用在临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鹿茸四斤丸,用炙鹿茸等治疗肾阳虚损、筋骨萎弱等;《济生方》中的十补丸,以鹿茸等治疗肾阳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阳萎等,首次提出鹿茸在治疗阳萎中的应用;
肾虚
此外《卫生宝鉴》中的内补鹿茸丸,更是以鹿茸为主,治疗肾阳不足,肾虚阳萎的良方;到明清时期,鹿茸补肾壮阳的作用在临床得到了进一步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壮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的叙述,更加全面的阐述了鹿茸的作用,使鹿茸补肾壮阳的作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如《医宗金鉴》中的补肾地黄丸,即是以六味地黄丸加鹿茸、牛膝而成,主要治疗因肾阳不足导致的小儿发育迟缓;《景岳全书》中的补髓丹是以青娥丸加鹿茸而成,补肾壮阳作用较强,多用于老人肾阳不足,腰痛不可屈伸、小便频数等;《女科辑要》中的内补丸,是以内补鹿茸丸为基础,去阳起石、蛇床子,加茯苓而成,主要用于肾阳衰微、白带清稀、形寒怯冷、黎明泄泻、脉象沉迟者。
肾虚腰疼
5 鹿茸主要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鹿茸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饮食,减少疲劳。动物试验证实,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后可见前列腺、精囊重量增加;还有兴奋离体肠管及子宫、增强肾脏利尿的功能;同时鹿茸还具有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疾病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病体康复,从而起到强壮身体、抗衰老的作用。
6 鹿茸药理作用现在研究认为鹿茸的药性为甘、咸、温,归肾、肝经。功效为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主要治疗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证,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证,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內陷不起等证。特别是广泛应用于肾阳不足型阳萎证。本品常用量为1~2g,一般研末冲服或入丸散;但因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且温性较强,所以服用本品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此外,本品补阳药力较强,故阴虚有热、或有痰热、或胃火内胜者忌服;外感热病禁用。
鹿茸
7 鹿茸食用方法一提起鹿茸都知道是好补品。的确,它确实是防癌、壮体、强心、健脑、益寿、滋补强壮的上乘佳品。价格较之一般滋补类药昂贵得多。因此,我国中医认为,采用合理正确的服用方法,常常能起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样服用鹿茸呢?这就要看你饮食条件和生活习惯是什么样的。如外出旅行,常口含茸片,能消除疲劳,令人精神倍增;喜爱饮酒,可选制药酒;爱好饮茶的,可制作药茶:素无嗜好的,可以制作鹿茸药膳。鹿茸的服用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鹿茸茶
这种服用法只适用那些经常怕冷和疲倦无力症状的人。它具有温补和肾阳的功能。可把鹿茸片直接泡茶饮用,最后嚼食吞下。一次以0.3-0.5克为好。可采用隔日饮用法,不必每日都服。坚持数月,必有助益。作为治疗疾病使用茶疗,鹿茸的剂量可适当放大些,1克为宜。
鹿茸茶
二、鹿茸含片
这种服法对于那些腰膝酸软和手足不温症状的人有效,它适用于年老阳虚的人。它一般采用嚼食法,更为适用,每次以0.3-0.5克含于舌下,借助唾液的湿润将其泡透,进而吞咽津液,以求药效。初含微腥,直至药味淡薄以后,再将它嚼碎吞下,治病时剂量1克为宜或遵医嘱。
三、鹿茸粥
这种服法主要治理那些体弱多病和产后虚弱、气血精液不足的人。其功效通治诸虚,抗老延衰。保健食疗性质的药粥,在我国流传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使用药粥治疗疾病的记载。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鹿茸为主,配合其它滋补性药物,与米谷配伍,再加人适当的调料,同煮为粥,进补服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疗方法。鹿茸药粥有两种。一是将鹿茸片直接和粳米(或小米)熬粥食用,最后将鹿茸残渣嚼食吞服;另一种是将鹿茸加工成粉剂,在清晨或晚上食粥时,调入少许粉末搅和均匀后食用。1克鹿茸粉大约分成2-3次调服。做法:参茸粥将白参50克,党参克,鹿茸3克,共研细末。煮粳米为粥,食粥时调人参茸粉一匙及红糖少许,和匀食用,每日一次。
鹿茸粥
四、浸泡药酒
大家对药酒已不是一个新概念。这种服法主要对那些平时有肝、肾损伤疾病或胃炎、消化道溃疡者适用,药酒在我国有几千年历史,因为它便于保存,故深受人们欢迎。古代医家对酒剂十分推崇,原因在于它有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去寒气,行药势等功效。市售的参茸类药酒不胜枚举,家庭制作参茸药酒也很方便。自己制作药酒采用冷浸法较为适宜。具体做法是将鹿茸或含其它药物的复方放入瓶中,加入-毫升的白酒,加盖密闭贮存,每隔二三天晃动一下酒瓶,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析出,一般要浸泡半个月才能饮用。根据平常酒量大小,每次饮用10-50毫升不等。酒量不大的,还可将少量药酒加1倍的白开水稀释后饮用。待浸泡的药酒饮光以后,还可以继续添加白酒毫升左右,再行浸泡饮用。
鹿茸泡酒
五、鹿茸药膳
这种吃法对那些肾阳虚弱,遗精、阳痿、不孕不育、夜尿频繁、腰酸者适用。常与其它具有滋补功效的药物相互配合或炖或煨或炒或煮,做成汤羹、糕饭、菜肴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如:将鱼肚15克,清水泡发洗净,人鹿茸一小片,黄酒一盅,红糖少许,文火炖至液稠为度,食鱼肚饮汤。余下的鹿茸片,可如法再炖一次后嚼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