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路上无小事”,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因为有时候家长的一个正确决定,分分钟能挽救孩子的性命!最近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一则案例,一位年轻妈妈神色慌张地抱着3岁女儿跑到急诊室,原来是小女孩大腿上被蜜蜂给蛰了一下,小女孩当时可能是害怕加不舒服,哭的厉害,这位妈妈和医生说,医院之前她用公交卡把毒刺给刮出来,又用矿泉水冲洗了伤口,见孩子没那么痛了,医院。这位妈妈表示,她这是怕孩子会过敏,医生检查后让孩子留院观察半小时,如果没什么事就可以出院了。本以为孩子没什么事,结果20分钟不到,孩子开始不对劲了...先是困得厉害,紧接着当妈的就发现孩子:全身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红疹子,小便失禁,呼吸困难,血压急速下降。这是典型的过敏性休克,医生连忙把孩子推进抢救室。经过一番急救之后,孩子转危为安,医生也明确表示,“医院才能够及时抢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确实,从孩子开始发病到及时推入抢救室,前后不到5分钟,一分一秒都是在跟死神赛跑。不得不说,多亏了这位妈妈的这个明智的决定,因为很多人其实会觉得被蜂蜜蛰一下拔掉刺就好了,医院,更别说什么留院观察了。但实际上,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不确定过敏原的前提下,任何可能都会出现。也有不少网友曝出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过敏经历,也是心有余悸!其实除了蜜蜂,还有一些小虫子,家长要尤为注意和小心,稍有处理不当,真的有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比如蜱虫。多少被蜱虫咬伤的小孩,家长以为是脏东西,随手就想搓掉擦掉,那可就糟糕了!4岁男童野外游玩,蜱虫钻进后脑勺
去年,大连市一位家长带着4岁的孩子嘉嘉到野外游玩时,发现孩子的后脑勺竟然有一个黑色的虫子...正常的虫子轻轻一碰赶紧溜得飞快,而这只咬着嘉嘉后脑勺的虫子却一动不动,还咬在脑袋上这个重要位置,家长一刻都不敢耽误,医院检查。
医生检查后发现这是被蜱虫叮咬了,立刻进行操作处理,最后成功把这只钻进皮肤的蜱虫取出,并且表示因为这只蜱虫应该是刚咬不久,就立即被取出,所以嘉嘉才幸运地没有出现其他较为严重的症状。
5岁女孩突然瘫痪,妈妈发现她头发里的虫子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一名5岁的小女孩KailynGriffin,在家突然出现无法站立、行走的情况,甚至连说话也很困难。
她的妈妈说,明明前一天带她去看棒球赛还好好的,结果第二天早上女儿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来在为女儿检查身体时,Kailyn的妈妈在女儿的马尾辫里发现了一只小虫子...随后Kailyn医院治疗。
医生告诉Kailyn的妈妈,Kailyn得了一种被称为蜱麻痹的疾病。
蜱麻痹,即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导致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一般在叮咬后7-15天才会开始出现症状,最短2天,长者可达35天。
所幸Kailyn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和治疗,很快就恢复健康,而Kailyn妈妈依旧心有余悸,就在Facebook上提醒各位家长:
“请检查你的孩子身上是否也有蜱虫!这种病在儿童中比在成人中更常见!特别是小女孩,因为蜱虫容易藏在头发里,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2岁女孩脚趾间突然长“黑痣”,得知真相的妈妈吓傻了除了头部,小朋友的脚丫也是蜱虫经常叮咬的地方。浙江陈女士2岁的女儿喜欢光着脚丫玩,一天她无意间看到女儿的脚趾中间有一个黑点,远看就像颗痣。
但是女儿以前这里没有长痣的呀?陈女士凑近看了一下,结果没想到
那个“脏东西”竟然是一只虫子!
陈女士回忆道: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虫子,想拿个纸巾把它弄下来,竟然纹丝不动,叮得很牢,我一下子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陈女士马上打电话跟老公说了这个情况,于是老公急忙从单位赶回家,夫妻俩一起医院。
在医生看诊之后表示,这是一个蜱虫,还好陈女士没有将虫子拔出,不然就会酿成大错!
医生先是用酒精试图闷倒蜱虫,但是过去了半小时,蜱虫依旧没有从孩子脚上松口,最后只能配了麻药,将可恶的蜱虫麻翻,就是这样多费周折,也是等了大概十多分钟,蜱虫才终于松口。
更恐怖的是,这只蜱虫取下的时候,有绿豆那么大,虽然用了麻药,但还是能到处乱爬!
除了孩子,成年人被它咬后,也会有生命危险!
一家三人连续被蜱虫咬伤,两人不治身亡去年,江苏盱眙的宋先生的小舅子和岳母就先后被蜱虫咬伤,医院迟迟未能确诊,最终因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身亡。
而在为岳母办丧事的过程中,宋先生的右小臂也被蜱虫叮咬了,随后他到当地卫生所简单处理了下。
但是三天后,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异样,医院检查。
到医院后,宋先生已经有些神志不清楚,而且还有咳血、呕血的情况。医生确诊后表示,宋先生的病情十分严重,属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里面比较重症的病人。
蜱虫为何如此危险?被它叮咬后会生病甚至引发死亡?
原来,一部分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轻则表现为发热乏力,重则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死率达12.7%-32.6%。
被蜱虫叮咬后,它会钻进皮肤后,就开始吸血,然后不断的膨胀,吸血前干瘪如米粒,吸满血后饱满如赤豆:
其实被蜱虫叮咬一开始不痛不痒,但是最短2-3天后就会发病,也有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发病季节绝大多数在5-11月,5-7月为主要高峰期,9月份为次高峰期。
医生表示,
“这种病毒感染是全身的,基本上没有人对这种病毒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被感染非常危险,而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有对症支持治疗。”
蜱虫这么恐怖,被它咬伤后该如何处理呢
发现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拽!因为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硬捏、死拽、火烧等方式取出蜱虫,很容易折断蜱虫的口器,还会刺激蜱虫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湖北一个10岁的小男孩,就是因为被蜱虫叮咬后,妈妈处理不当自行拔除导致感染发热了。
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有携带病原体,部分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没有高烧不适等症状,一旦不对劲,医院检查。
还是那句话,在养孩子这件事上有时候宁愿是多此一举,小题大做,都好过抱着侥幸,事后后悔不已来得好,不是吗?
什么是蜱虫?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主要存在于丘陵、山区的草丛、树林中。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主要有哪些症状?
1
?该病在威海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尤其是农忙季节。主要表现为人被蜱叮咬后的1-2周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个别有呕吐、腹泻症状,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3
如何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
?一是要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二是从事田间劳动或野外旅行时不要在草地上坐、卧等长时间停留;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应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户外游玩、劳作后尽快洗澡更换个人衣物,检查有无叮咬;裸露的皮肤可以涂抹驱避剂。
三是对于已经被虫叮咬形成的伤口,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在随后的2周密切注意身体状况。如出现高热、乏力等身体不适,要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通过血常规检测及动态复查可以及早提示是否感染该病,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四是蜱虫病目前已被证实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及分泌物等体液感染健康人。参与护理的亲属要戴口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若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前绝对不要接触粘膜部位(例如接触患者血液后未洗手消毒便吸烟、摸嘴唇、揉眼睛、挖鼻子等)。与该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在随后的1-2周也要密切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