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身为地黄,你太招摇了
天目地黄
富春俱舍玄参科,地黄属,常见六种植物,均有较好的观赏与药用价值。其中,杭州天目山原产天目地黄,更是观赏品中的佼者。
第一次见到天目地黄就闹了笑话。
清明住在富春江畔的俱舍,趁雨势稍缓,打伞在庭院闲荡。在一处别院外,没留神被一串兰花照见,粉紫色的花,半出于高人一头多的墙垣上,在雨中娇柔抚媚。欣喜之情顿时五蕴皆空,只见兰花了。当时还跟林感叹:“江南就是好,墙头都能长出兰花来。”
小雨渐急,顾不上细考品种,匆匆回房避雨。
翌日雨停,进山游玩,空气清新,满眼苍翠,我们一边洗着肺,一边清点山中的野花。清明时节,野花不多,到是一簇簇杜鹃姹紫嫣红,在云雾缭绕的青山中出尽了风头。
山路傍水,汩汩山泉汇成小溪,注入富春江。绕过几处山湾,跨过几条石板桥,突然被山脚下,草丛中一束野花夺了眼目。远观下,那粉紫的颜色,那向下微张的喇叭口,似曾相识,又不敢轻易相认。
相比北方,江南的花草多了几分娇嫩,多了几分艳丽。就连名字也透着南北差异,那北方所产的北葶苈又名独荇菜,侠(huang)气(liang),南方所产南葶苈名曰播娘蒿,婉(wu)约(mei)。再抚摸它们的叶,你自然就明白了,什么叫绿油油,这可是在风沙尘霾的北方很难体会得到的。
正因此,很多南北皆有的植物总有点让我们似是而非,不敢确认。
再说那夺人眼目的野花,走进还未细看林就脱口而出:“这不地黄吗。”可不是吗,那一丛盘踞的基叶中直直升起的花茎,侧向微晗的花朵喇叭筒样张开,只是这粉紫也过于艳丽了吧!
北京的野地里常见地黄,就是小区花园中也偶能见其身影。只是天生丽质的她生于了北方,本就细被绒毛的粉花,又被久不下雨后扬起的沙尘覆盖,难显姣容。
仔细考证,确认是天目地黄,……花冠紫红,外被柔毛,上唇裂片长卵圆形,下唇裂片长椭圆形,先端尖或钝圆……,唉,这形态,这颜色,怎么在哪见过,还是林先反应过来,“呦,昨看到的兰花不会是……”。
北京原产地黄
杭州天目地黄
游山结束,赶回酒店别院,偷偷又去看那“兰”。果不其然,昨日雨中娇滴的她,在阳光中微晗花冠,吐着略长的下花萼,“认错人了吧!姐的美不输兰吧!”趁没什么人点赞,赶紧删掉昨天发在朋友圈的谬论,这要是让植物大卡们看了真要贻笑大方了。
再仔细观察,喇叭口样的筒状花序,末端向四方裂开,粗看还以为是兰花的花瓣。而且,你作为地黄,是不是太招摇了,你可知道有多少人惦记着挖走你入药吗?同为药材的远志(又名小草),它藏身山中,若非采药人,一般人可不呢么容易发现。
《药典版》规定,地黄来源只有地黄一种,包括野地黄,地黄,笕桥地黄。作为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河南焦作,古称怀庆府)的地黄以河南为主产区,产量最大。而原产于杭州笕(音见)桥镇的笕桥地黄在我国已基本绝迹。
气候的改变、环境的恶化、人口的剧增,乃至经济结构的改变都会导致植物的濒危。据研究显示,我国濒危的种植物中,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以上。
既是远亲,又是近邻的天目地黄,之所以还能安然于世,恐怕是它药性不足,故而逃过一劫,加之近年来国家对环境、野生动植物加大保护力度,天目山禁伐等举措,植物们当然自由自在、尽情生长了。
诗曰:
悬壶出山采药郎,
翘首望夫紫花娘。
药郎妙手坐药铺,
花娘丽影守花房。
药郎炮酒生熟饮,
花娘采蜜虚痨防。
药郎花娘同济世,
诗中芐芑名地黄。
地黄又名酒胡花、蜜罐棵。
生地黄酒制品为熟地黄。
熟地以蜜和丸专治气血虚痨。
《尔雅》训芐为地黄,《别录》训芑为地黄。
据某机构调查报告,目前,野生三七、野生人参、野生北沙参、野生当归、苋桥地黄等品种,在我国已基本绝迹。
想知道这个字“芐”念什么,请于初期白癜风怎么治疗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