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中国颜色权力排行榜

黄色尊贵,

红色美貌,

绿色淫荡,

白色……

到哪儿都被嫌弃。

以下是中国颜色权力排行榜。

Top1:黄色

“黄”的本义是土地的颜色,所谓天玄地黄,许慎在《说文》中也提到:“黄,地之色也”,这是大自然基本的色彩,先民们最早举目四望只是目之所及就是苍黄色的大地,至于黄色什么时候与皇室联系起来,大概要追溯到黄帝时期。

古人以五色配五行五方,黄色代表土,热爱劳动的中国人民对土地爱得深沉,土居中,所以用“黄”来代指中央正色。汉代班固发展了这个意义,他在《白虎通义》中认为:“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色是万世不变的大地自然之色,集天地之精华,最为尊贵。

先秦时期,黄衣是祭祀祖先时候穿的衣服,但还远没达到皇室专有色的程度。大约在隋唐时期,黄色成为皇帝和贵族大臣专用的颜色,直到宋代,才真正成为皇室专用。

宋代王杆木《野客丛书·卷八》有禁用黄色的记载,“自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从此“黄袍加身”意味着取得最高统治权力,黄色成为帝王之色。当然,除了黄为正色,皇帝对黄色的痴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黄色是古人所知最明亮的颜色,当然要留给天子专用。

平民百姓禁用黄色,除非大逆不道,《水浒传》梁山泊聚义厅门口挂的杏黄色旗子就是为了表示和皇帝平起平坐,即日举大计的意思。

元清两代,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黄色依然有着难以磨灭的文化内涵,是尊贵的代名词,所以其尊崇的地位也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黄色变成了色情的代名词,是从18世纪西方出现“黄色小报”(yellowpress)开始的,黄色小报代指淫秽色情读物。轰轰烈烈的西方思潮涌入近代中国,中国黄色的意涵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Top2:红色

中国人民对红色的热爱从很早很早就开始了,红色是暖色,用以表达幸福、温暖、喜庆再合适不过了,古人用“红事”代指喜事,春节发红包,过年贴对联,结婚挂红字儿,但凡涉及喜庆的事,红色永远都是主角儿。

但凡有点好事,热爱红色的中国人民总是喜欢往红色靠拢,《三国演义》中关羽的红脸象征忠义、耿直。在汉语里,“红火”形容旺盛,“红运”象征成功,得到上级垂青之人被称之为“红人”,升官得势和声名鼎盛则被称之为“红得发紫”。

上古时期,红色还没有出现,多用的字是“赤”,“红”是后起的颜色词,《说文》当中提到:“红,帛赤白色也。”红色最早表示浅红色的帛。

后来多用来代指花,大多数花的颜色都是红色的,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红代指她心爱的海棠花,这在古人的诗句里非常常见。鲜花又常用于与美人作伴,因此“红颜祸水”、“红袖添香”之类形容漂亮女子的词也就不奇怪了。

Top3:紫色

严格来说,紫色属于红色系,也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但相较于黄色和红色而言,紫色不是一种“正色”,而是“间色”,间色的地位明显弱于正色。

较早的时候,紫色不被重视,被视为一种有瑕疵的颜色,《释名·释采帛》有注:“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瑕疵,以惑人者也。”连我们的孔老夫子在《论语·阳货》也说起过:“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正声之乱雅乐也。’”可以说是相当不讨人喜欢的颜色。

紫色的发迹史在秦汉之后,秦汉之后,君权神授之说盛行,皇帝是人间的主宰,天帝则是天界的主宰,他住在紫微宫里,以天帝为神的道教把紫色视为祥瑞之色,仙人所居称为“紫府”,帝王宫廷称为“紫庭”、“紫阙”,当然还有我们熟悉的“紫禁城”。

隋唐以后,紫色从平民百姓的生活里消失了,真正成为了贵族专用的颜色,直到今天,紫色依然被视为高贵、典雅的颜色。

Top4:青色

青色和绿色在古代被视为平民的象征,民间一般认为青色是贱色,“青衣”(奴婢)、“青楼”之类的词更是屡见不鲜。

作为代指东方的五大正色之一(青黄赤白黑),黄色混成了天下至尊,而青色却在民间都被人嫌弃,也是不能更惨。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万木欣欣向荣,所以最早的青色代表了蓬勃生机。青色早期是帝王和贵妃服饰的专用色,《礼·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服苍玉。”《晋书·礼志上》:“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笋步摇,依汉魏故事,衣青衣。”那个时候,古人是相当喜欢青色的,经常用它来起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当真是美不胜收。

“青楼”一词本来用于描述显贵人家的闺阁,也指帝王家的房子,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妓院的代名词。汉代把奴婢称为“青衣”,在唐代,头上戴碧色的头巾甚至是一种侮辱性的刑罚,《封演·闻见录》:“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戴碧头巾被视为奇耻大辱。

Top5:绿色

绿色在古代自然不是正色,民间一般把绿色视为卑贱之色,而且和淫荡的女性关系紧密,“绿帽子”、“绿头巾”。

《中国娟妓史》记载:“(元以后)人以龟头为绿色,遂目着绿头巾为龟头,后人又呼妻女卖淫的人为戴绿头巾,或叫戴绿帽子。”这种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古代,民间尚且不用绿色,更何况王公贵族。

绿色在服饰上也相当不受欢迎,汉代颜师古:“绿帻,贱人之服也。”李白《古诗之八》:“绿帻谁家子,宝珠轻薄儿。”白居易《忆微之诗》:“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看来古人歧视绿色,最晚从汉代就开始了。

Top6:白色

在中国要说最不受欢迎的颜色,那白色简直无色能出其右,虽说是代指西方的正色,但并没有什么卵用,还不如青色。

如果说红色占了所有好事,那白色基本上就占了所有坏事。

“白眼”,源自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据说他“能为青白眼”,(青为黑)对他喜欢或尊敬的人则正眼视之,青眼珠置于中间;对崇尚虚礼的达官贵人则露白眼,即斜眼看,露出很多的眼白。

“白衣”多指庶人百姓,“白丁”代指文盲或者没有地位的人,“白屋”指穷人的茅屋,“一穷二白”,一无所有。

“白事”又是丧事的代名词,只有在丧礼上才需要穿白色的衣服。

混成这样,颜色里也是没sei了。

文/王青欣编辑/七八九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ソ
鐧界櫆椋庡摢閲屾潈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p/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