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廖氏南宋末年,廖彪由福建延平府顺昌县迁入丰城湖塘乡定居。其他还有明清时期陆续迁入境内居住的廖氏先人。新余市廖氏主要聚居在渝水区,约百户,万余人,分布在个自然村。多为宋代迁入,主要来自湖南、福建长乐、甘肃凉州等地。宜春市廖氏分德翁公和花公两个支系。德翁公是江西宁都光景的9世孙,宜春廖氏的开基祖,有12个支系散居在全市15个乡镇,有的已传至36世。万载县廖氏居万载白良乡范塘。始祖俊文,字彦章,生于唐元和二年(年),卒于唐大中元年(年)。范塘廖姓,自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初居龙江(即县城所在地康乐镇),宋天圣年间迁居现址范塘。奉新县廖氏属湖南衡阳廖氏分支。宋代廖择,字从善,在奉新为官,有善政,奉调外邑,父老挽留,因留一子于奉新,发展成为奉新大姓。瑞金市廖氏一为西关清河郡廖氏,一为武威郡廖氏。清河郡廖氏,始祖寿郎,是宁都县廖氏始祖崇德21世嗣孙少四郎的长子,于宋代景炎年间迁入瑞金。已传至29世,约有多户,1万余人。武威郡廖氏,开基祖起兴,字席麟,系花公传下24世裔孙(徽公房),青年时期由粤人赣,在瑞金成家立业,已有多年的历史。于都县廖氏大部分是崇德的后代,也有从福建迁来的顺昌廖刚的后裔。居住在于都的廖崇德的后裔,有的其祖先从福建迁入,有不少是广东兴宁县开基祖德源的后裔,从广东迁入。分布在小溪上嵊、张天窝、上北乡油麻坑、山塘窝、西乡坳背、南乡李坑、南乡新居前、下北乡珏田村、马安大坪脑、贡江镇蔬菜场等处。兴国县廖氏兴国县僚溪廖氏,江西虔化始祖崇德公后裔。友麓任兴国县令,是僚溪廖氏一世祖。已传至42世。兴国聚景堂廖氏,开基祖昌公系花公之子,现已发展到花公第35世。萍乡市廖氏萍北廖氏,明万历年间从广东迁入,大部分是崇德的后代.始祖崇德公。萍西廖氏,系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实蕃公的后裔。宁都廖氏宁都是中国廖氏的发祥地之一。开基始祖是崇德公。自浙江松阳迁入,始居西门鹅鸭塘,后迁清泰乡麻田、汉源之间。后分流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廖凝、廖融等。现有人口约4多人。石城县廖氏全县廖姓人口约万人。清河郡廖氏均从宁都迁入。还有先后迁入的武威郡廖氏和汝南郡廖氏。主要分布在屏山镇、横江镇、小松镇、琴江镇、大由乡、木兰乡、龙岗乡等城镇乡村。会昌县廖氏自南宋宁宗开禧年间第一支廖姓家族进入会昌开基创业,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间先后有36支廖姓家族从福建、广东和省内县外徙居会昌。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中的小密、洞头、高排、文武坝、中村、麻州、白鹅、站塘、周田、清溪、西江、晓龙、永隆、湘江、筠门岭等15个村庄。寻乌县廖氏分别居住在县城以南的留车和县城以北的澄江两个镇的5个自然村。石碣村现在全村人都姓廖。明朝泰昌年间,由花公传下的第8世孙文兴从广东平远县迁来。族亨村,明成化年间由福建武平迁入,开基祖是廷卓、廷兰。桂岭城下村,明万历年间迁入,开基祖是汉玉。北亭村,明朝末年迁入,先公廖三郎,字文宗。桂岭水东村,明代大六公为避祸乱,从福建汀州迁入开基立业。安远县廖氏出福建汀杭花公系下,北宋仁宗朝迁入定远县长河村。开基祖为政公4世孙念二郎。念二郎字德明。定南县廖氏开基祖法明公系福建上杭花公8世裔孙,明朝建文年间由广东长乐徙居老城,至今已有年的历史。为全县大族之一,人口有4万多。县内还有天花一九曲廖氏,是广东兴宁始祖德源的后裔。江西省上饶市廖氏琼公37世孙廖日焕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毗邻九江、景德镇两市和安徽安庆、黄山、池州三市,东邻浙江衢州市,南隔武夷山和福建南平市接壤,西滨鄱阳湖与江西省会南昌市隔湖相望,古有“富饶之州”、“信美之郡”的美称,历有“鱼米之乡”、“山郁珍奇”的奇传。因扼闽、浙、赣、皖要冲,视为“豫章第一门户”;因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的故乡,更是赣东北苏区发祥地,誉为“红色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区、1市、10县。上饶是廖氏子孙荟萃地之一,荟萃中心地址是上饶县旭日街道旭日村曼山自然村廖氏宗祠。上饶廖氏子孙大部分属于清初时期因福建郑耿继乱,为避兵燹,先后从闽中各地迁入上饶各县市,至今约有4万余人口之众。尊祖敬宗,敦本睦族,是中华民族的高尚美德,也是廖氏家族的共同心愿。上饶廖氏父老为了使子孙明白先祖立基创业的艰辛,熟知前辈开拓精神之可贵,前赴后继,不断进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家族兴旺,永远奋斗不息。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年)至公元年期间,族中仁人志士,殚精竭虑,付出艰辛,撰修《武威廖氏宗谱》七届,历届谱局均设在曼山廖氏宗祠。第一章流源第一节廖公子璋世系1世祖子璋,于晋武帝咸宁二年(年)以武功封左卫镇国大将军。娶刘氏,诰封夫人,生2子,次子原宪未洋,长子从宪(2世)任浙江处州府松阳县令(迁居松阳县始祖),娶张氏,勅封夫人,生子五桂。3世祖五桂,官授征吴大总戍。娶镇南将军杜预公妹,继娶吴氏,三娶姬氏,俱封夫人,生子钦公。钦公(4世)世袭大总戍,娶韩氏,诰封夫人,生8子:守信、守义、守崇、守诚、诚碧、诚达、诚忠、诚希。1至7子迁居何地不详。5世祖诚希(钦公第,八子),任杨州知府,后任衢州府太守,娶吴氏,浩封恭人,生3子:世用、世清(二公未详):次子世昌(6世)诰封朝散大夫,终葬浙江处州府松阳县。娶杨氏,生3子:彦光、彦邦(未详)、彦聪(未详)。7世祖彦光,任清河太守,娶欧氏,夫妻同葬松阳县里塘,继子玉玲(8世)行玉二郎,年廿岁任襄阳府太守。娶陈氏,诰封恭人,生4子:晚桂、晚苍、晚叔三公未详,四子晚(庆)甫。9世祖晚(庆)甫,行玉四郎,任冀州刺史,娶尤氏,诰封淑人,生子奇可(10世)任广州府法,出征血亡。娶阮氏,生子延龄(11世)诰赠朝散大夫,行念一郎,娶邓氏,诰赠淑夫人,生4子:衍、衢、撤三公未详,崇德。12世祖崇德,由明经任虔化令,升授宣州刺史,娶卢氏,勅封宜人,生3子:兰阶、兰芝、兰德(未详)。崇德公是从浙江松阳县迁居江西宁都县始祖。因兰阶、兰芝二公系下子孙迁来上饶较多,分别作简介于后。一、廖兰阶世系1、横丰葛沅支系子璋公系下13世祖兰阶公(崇德公长子),住安福乡桃枝里会同(江西宁都)。公是上饶市横丰县葛源镇廖氏宗祖。生2子:光昭(未详),次子光廷(14世)考中进士不仕,从宁都安福隐居武夷山,后迁居延平,生子德歧(15世)仍居延平。16世祖天惠公(德岐子)由延平徙居邵武府建宁县。17世义郎——18世宏化——19世端恭——20世志郎——21世克立——22世念二郎——23世纯诚——24世秀郎——25世天贵——26世孝郎——27世敦敬——28世为乾——29世人荣——30世大郎——31世仁富公,生2子,长子立德(32世)仍居建宁,次子立惠(32世)是江西上饶县湖村乡茗洋纸坊源廖氏宗祖。33世彦明(立德长子)——34世宜雅——35世崇郎——36世志二——37世景茂——38世运昌——39世兴云——40世英郎——41世仲郎——42世礼昊——43世昴祖——44世伯泰——45世福星——46世应善——47世仕满——48世必安公生3子,长子大国(49世)未详述,次子大宠(49世)仍居故居,三子大板(49世)是江西上饶县湖村乡茶园村宗祖——49世祖大宠(必安公次子)——50世文谷——51世明照——52世永宝——53世世鲁——54世昌达公生3子(即55世):隆锭、隆铭、隆铨。谱载自三公以后所有祖公终葬十九、二十都,很可能三公是从福建建宁迁居横峰葛源始祖。谱修至61世。2、茗洋支系子璋公系下横峰葛源宗祖兰阶公(13世)支系下31世祖仁富公次子立惠公(32世),是上饶市上饶县湖村乡茗洋纸坊源廖氏的宗祖。公生2子:光景、光禄(迁出未详)。33世光景公任宜州刺史,迁居赣州、黄坑排,生9子:文广、文庆、文举、文福、文亮、文禄、文用、文明、文峰。谱只叙五子文亮公,其余未详。34世花公,字文亮,翰林,生于宋嘉泰丁卯年(公元年),妣冯氏,生子昌公(35世)娶周氏,继妣杨氏,生3子:撤、政二公未详,三子敏公(36世),妣赵氏,生6子:十五郎、二六郎、三十郎、三十一郎、三十二郎、三十三郎,只叙长子十五郎。37世十五郎(敏公长子)——38世德源——39世警齐——40世思明——41世叔旺——42世晁公——43世宿公——44世伯公——45世福永——46世儒公(公生3子),长子仕文是横峰下坊支系始祖,(三子仕开未详)——47世仕初(儒公次子)——48世必添——49世大发——50世文秀——51世明敏——52世永智——53世世加公从赣州黄坑排迁居江西上饶市上饶县湖村乡茗洋纸坊源廖氏始祖,谱修至63世。3、湖村茶园支系子璋公系下横峰葛源支系宗祖兰阶公(13世)系下48世必安公三子大板公(49世)是上饶市上饶县湖村乡茶园廖氏宗祖,字桂安,妣邱氏桂娘,生子文坚(50世)字伯明,娶孔氏明娘,生子明魁。51世祖明魁公,字家赞,迁居江西上饶县湖村乡茶园村始祖(原称广信上饶县二十八都洒谷仑)。谱修至60世。4、横峰下坊支系子璋公13世孙兰阶公系下32世祖立惠公(茗洋支系宗祖)系下47世仕文公(儒公长子)是江西上饶市横峰县龙门乡下坊村廖氏宗祖——48世必海——49世大道——50世文爵——51世明贤——52世永厚公,字居信,迁居兴安廿四都(即今江西上饶市横峰县龙门乡下坊村)始祖。谱修至61世。5、其他支系居住在横峰县葛源镇的廖氏子孙中,有3支自认为是子璋公系下子孙,但祖系不清,诚心要求参加合修,照录于后。①、青知公支系:自以青知公为子璋公系下53世祖——54世福生,生6子,只五子财明详述,其余都未详。55世财明公,生于清咸丰乙卯年(公元年)。妣刘氏,生子喜瑞(56世),生于清光绪戊子年(公元年),继子廷坤(57世),生于民国已卯年(公元年),妣宋氏冬兰,生4子:荣兴、荣照、荣敏、荣旺。谱修至58世。‘②、天详公支系:第1世祖天详公是迁居兴安县(今为横峰县)葛源十八樟坞地黄塘坞口始祖,生于清嘉庆癸亥年(公元年)。第2世祖源泉公,生于咸丰甲寅年(公元年)。第3世祖芬泰、春泰二公,均生于清光绪丁丑,己未年(公元、年)。均无后裔,有可能是没有参加七届合修。③、公莅支系:因祖系失考以公莅公为葛源这支廖氏始祖。第2世祖承谟公,生于明崇祯丙子年(公元年)。第3世祖造甲公生于康熙丁未年(公元年),生3子,只第三子有传。第4世祖乾老公,迁居兴安邑(今之横峰县)葛源始祖。按:谱载2、3世祖妈葬铅山县石塘,公之迁出地可能是铅山县石塘。谱修至13世。④、义春支系:因祖系失考,以义春公为1世始祖,谱修至第5世。二、兰芝公系下1、陈山坞支系子璋公12世孙崇德公次子兰芝公(13世),其次子光禄公(14世)的次子德迁公(15世),是陈山坞支系的宗祖。按:谱载:“达科公(48世)葬广信上邑十四都自田土名竹。说明陈山坞是上饶县石人乡辖地。15世祖德迁公,生于唐开元九年辛酉(公元年),生2子:友程未详,次子友麓(16世),字宜胜,生于唐大历元年丙午(公元年),生4子:昌岐、昌复、昌盛、昌信,次子、三子、四子均未详。17世祖昌岐,讳四承事,生于唐贞元三年、(公元年)。娶万氏,生2子:宽、荣(均未详),继妣宋氏,生4子:金、全、璋、紫(均未详)。再娶杨氏生4子:绶、钦、显(均未详)10子銮公。18世祖銮公,生于唐大和4年(公元年),住宁都黄溪中俱黄荆头下。娶谢氏,生3子:三、四、五。19世三公——20世通公——21世克敬(原名匡斋)——22世凝公——23世秀郎——24世贤郎——25世逊郎——26世念九郎——27世仲球——28世荣焕——29世萝龙——30世世宦——31世执忠——32世少七郎——33世宣教——34世原禄——35世伯安——36世铭信——37世文週——38世淑贤——39世景玉——40世升高——41世显仕——42世登猷——43世中性——44世日燧——45世祖其最公,字乾亮,生于清康熙辛巳年(公元年),终于乾隆丙申年(公元年),葬上饶县白家坞。按:自公以后的祖公终时均葬广信上邑十四都(上饶县石人乡辖),可以说明45世祖其最公是陈山坞支系始祖。谱修至55世。2、马鞍山支系‘子璋公13世孙崇德公的次子兰芝(14世),公的长子光尧公(15世)是江西省上饶县董团乡马鞍山村石底自然村廖氏宗祖。15世德隐——16世有福——17世昌信——18世宣公——19世发公——20世英公——2l世位公——22世纶公——23世公楷——24世澜公——25世士贵——26世春升——27世德高——28世如珍——29世渊幅——30世大顺——31世明道——32世经擢——33世定寿——34世重才——35世文徽——36世子杰——37世显材——38世惟辉——39世献忠——40世太发——41世锦主——42世日瑯——43世启诚——44世世宙——45世祖思化公,名龙,字会廷,派合七,生于康熙己酉年(公元年),终葬广信上饶三十四都(今为上饶县董团乡马鞍山村),可以拟定思化公是迁居上饶县董团马鞍山廖氏始祖。谱修至55世。第二节廖琼世系上饶《武威廖氏宗谱》,以廖琼公为1世宗祖。谱已修至43世。谱载:1世祖,廖琼,字世丹,自河南固始迁南剑始祖。仕唐,初授福州佐武威将军,后任万胜将军转运史,迁漳州司马光禄大夫。娶冯氏,生3子:,优、俨、伋。按:据《中国廖氏通书》、《廖叔安世系》中载:琼公是子璋公(68世)第16世孙(83世),公父奇轼公是迁入南剑将乐始祖。《南剑将乐,大施寺碑记》录:公(指琼)生而歧义,性孝友,重然诺,慷慨有大志,器宇宏深,表峰峻逮,其膺命不废,诵读礼贤重道,莅官推勤,训士有法。事君贞,介有犯御众宽裕无苛,朝廷推其清直,僚宷饮其惠无怨。德流海甸,勋铭旗赏,实为邦国之瑞。岂第乡闾之望,表宅里树风声,荫子孙而绵世泽芳烈奋乎,百世令闻显于无穷。裔孙居秦敬撰2世祖俨公(琼公次子),字端庄,诰命福建都团练兵马使。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年)迁监察御史,光化三年(公元年),改殿中侍御,天复元年(公元年)迁银清光禄大夫,点检太子宾客兼国子祭酒侍御史中承。五代之乱,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年),据小溪场,时称廖长君。后南唐设清溪县,宋改为安溪,故又有“未有安溪县,先有廖长官”之称。邑人立祠于浦浔灵著固之东位。子孙每岁初三日,牲醴祠罗拜。宋元丰年勅翰林院书御史中承廖公之祠。明万历乙卯年()正月初七日寅时,重建公祠于善益乡乙山辛向,坐铁峰对弥勒山犀山。有祠田二暇,土名溪仔内,子孙分种轮祭散胙,其公妣绢表真容二轴,值祭子孙轮收。公于公元年携带家属定居安溪官桥镇上苑村,公娶黄氏、郑氏、周氏、陈氏,生7子:廷泰、廷该、廷评、廷诲、廷潭、廷环(谱上缺1子名)。下面列的是琼公系下上饶廖氏直系祖公世系(1——28世)吊线图待排下面以地区简介琼公系下各支系一、广丰沙田本当支系:琼公系下28世孙瑞致公;从福建漳州龙溪迁居江西上饶广丰县沙田本当,立基创业。公之31世孙廷威和廷林二公移居该县汪(也称旺)家洲,公之房弟,瑞标公31世孙廷意、廷谷、廷俅三公仍居本当。其后,有32世世根公从本当迁居福建浦城。33世学溢、学升、学湝三公从本当迁居福建浦城当溪和四图杨树源。谱修至40世。二、曼山支系:琼公系下28世孙升咸公同房弟升奎公,因避兵燹,于清康熙三年(公元年)6月15日,从福建永春蓬湖马跳,迁居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旭日街道旭日村曼山自然村,立基建造“世綵旧第”三幢四厢花门楼。升咸子孙住东边,弟升奎子孙住西边,迄今已年,人丁兴旺,分为两个世系简介如下:1、曼东边世系:升咸公长子土为公(30世),成家后移居上饶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前山头立基创业。其孙子廷性公从前山头移居民主村西塘。32世孙阙公又从西塘移居龙潭村乌石头。升咸公次子士异公子孙世居曼山。其中有31世廷珍公、32世菊公,33世天记公,先后移居上饶县董团乡前山村桥上自然村。36世富德公移居信州区茅家岭街道汪家园村。37世日森公移居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塔边。2、曼山西边世系:升奎公系下31祖廷冈、廷冬二公,从曼山移居上饶县董团乡前山村田墩麦园。31世廷炬,廷煊二公移居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31世廷反、廷员、廷君三公和32世鄂公,移居上饶县董团乡仙山底村。其后,廷员公子孙从仙山底移居上饶县罗桥街道前山村,廷反公长子世化公(32世)从仙山底移居松岭。31世福生公和32世世致公(廷卓长子)从曼山移居罗桥街道罗桥村。33世怀修公(廷辉孙子)从曼山移居上饶县茶亭镇前坊包家厂。谱载33世学俭公(廷辉孙子)为信州区小南塘居民。34世文庆公(廷冬玄孙)从田墩麦园移居浙江省衢州龙游县北乡横山。三、高坂支系:28世升淑公(升咸公胞弟),从福建永春蓬湖马跳迁入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高坂自然村。升淑公生4子:长子士质随父在高坂立基创业,其36世孙正华公等从高坂移居信州区八角亭,次子士贞,四子士恩仍居闽永春马跳;三子士班移居信州区北门街道茶园村立基创业。四、戴家岭支系:28世祖升恒公,从福建永春蓬湖马跳迁入江西上饶市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戴家岭,立基创业。34世祖文迟公从戴家岭移居浙江省衢州府西安县,公生7子,均未参加修谱。还有升恒公之弟升丰公之子士广公,从马跳迁居浙江衢州开化县裴源,其子孙也未参加修谱。五、铅山柿树脑支系:28世升壮之子士茂公(29世),从马跳迁江西上饶铅山县八都柿树脑,为立基创业始祖。六、铁山茶坪支系:28世世华公之31世孙廷理公从马跳迁入上饶县铁山乡(原称五十三都),茶坪村,后移居浙江严州。七、广丰清湖支系:28世汉荣公之孙发祖公从马跳迁入江西上饶广丰县青湖立基创业。其同房27世祖台鼎、台辅二公从马跳迁入江西新余市立基。八、铅山五堡洲支系:28世祖瑞华公从福建永春马跳迁江西上饶铅山县五堡洲立基创祖。九、玉山下山边支系:28世国兴公之31世孙复春公之继妣陈氏爱娘,因避兵燹,从福建安溪龙兴里上坑率钟英、启岳二子迁入江西上饶玉山县,初停四十都召墩,后居山边甘露寺立业,后称下山边。十;广丰洋口新村支系:28世祖国正公之长子继开公从福建安溪兴里上坑迁入上饶广丰洋头桥,传至32世失详,次子继闰公从上坑迁入广丰县洋口新村立基。三子继魁之子启科(30世)从新村移居洋头桥。十一、玉山大埠尾支系:28世祖国有公31世孙廷万公从福建上杭迁入上饶玉山县板桥铺大埠尾立基。十二、玉山上山边支系:28世国仕公30世孙用萱公因避兵燹由闽(上杭)浙迁入上饶玉山县十里山桥头(后称上山边)立基。十三、小槠溪支系:28世祖国恩公之子仕炳公从福建安溪龙兴里上坑迁入上饶小槠溪(今为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墙川自然村)。其后,31世廷週公子孙移居茶园自然村。十四、应家顶坂支系:28世国仕公次孙用弟公(30世)之孙启清公(32世)迁居玉山县王家垅,启清公长子光归公(33世)留居王家垄传至36世失传,启清公次子光开公(33世),移居上饶县应家乡顶坂村,为该村廖氏始迁祖。谱修至42世。十五、祝家庄支系(可能属上饶县田墩镇辖区):28世国贵、国成、国盛三公迁居上饶祝家庄立基创业,为该支廖氏始迁祖。33世世有公移居上饶县五十五都长洲始祖。谱修至39世。十六、叶坞支系(可能属上饶县田墩镇辖区):28世祖义福公,从福建安溪善益乡迁居江西鹰潭市贵溪县鲤鱼山立基。公之弟义春公从闽之善益乡迁居上饶县叶坞,立基创业始祖。义福公之长孙际富公(30世)从鲤鱼山移居上饶县叶坞立基创业。十七、木桥支系:28世祖奇烬公,于康熙庚戊年(公元年),率领3个儿子从福建漳洲尹谷沟移居福建延平府顺昌县,因此地不宜种植粮食,又于癸丑年(公元年),从顺昌迁居江西上饶县董团乡大地木桥村立基创业始祖。31世孕偃公迁居台湾。32世时检公迁居仙游县(福建省辖)。第三节合修支系荟萃于上饶各地廖氏子孙中,有一部分因种种原因酿成祖系失传。他们为了使子孙不致于长幼混淆,诚恳地要求同《武威廖氏宗谱》合修。经五、六、七届宗谱重修主持诸公多次慎重协商,应允在《武威廖氏宗谱》中爰述各系祖妣经历和播迁始末。简介于后。一、廖循理世系谱载:廖循理公,字理齐,行庚二,居临江长排。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年),始来新城,卜居邑西族益乡十一都前田,是为吾新城廖氏之始祖。生终未详,葬邑中环胜山。妣李氏,生3子:厚、重、敦。下列世系图作简介(吊线图待后请印刷厂排)按:循理公3世孙文起公从新城西坊石垌头迁居四十七都瑞溪白果树下。4世孙县绿公迁瑞溪彩云里,妣葬南丰罗坑猫提老鼠形,说明瑞溪是江西南丰县辖地。下面分别简介各支系。1、溪滩头支系:循理公12世孙绍大公从瑞溪彩云里迁居广信上饶灵北十三都畲村始祖。13世孙祖登公迁居广信上饶儒村洲溪滩头始祖。今为上饶县郑坊镇洲村辖区。谱修至22世。2、黄坞支系:循理公12世孙绍桁公率领全家,从瑞溪彩云里迁居广信上饶四十三都南乡尊公桥黄坞始祖。3、杨柳塘支系:循理公14世孙高聚公从瑞溪彩云里,迁居广信毛泽口,后迁广丰廿六都杨柳塘始祖。谱修至22世。4、毛洋口支系:循理公12世孙绍掌公和14世孙高望、高升二公从瑞溪迁居广信毛洋口始祖(今为上饶县田墩镇坪山村辖)。传至17世后失传,原因未详。二、廖志贵世系谱载:其先祖未曾查确。只知道澄州上杭(可能是福建上杭)祖公于康熙年间(~),由名坑凤硅公支下志贵公迁入上饶十二都莲塘定居始祖。志贵公生终失考。妣黄氏,生于康熙戊子年(公元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时。按:谱修至9世,从3世起,记载较完整。住地今为上饶县郑坊镇楼村莲塘自然村。三、铁山春秋坞支系谱载:邵武府建宁县北乡黄溪保椿联坊始祖。自以汝通公为17世祖,谱修至39世。其30世祖明丰公,讳振丰号文光,由福建长汀县河坂村园迁居赣东北之饶南五十三都春秋坞始祖(今为上饶县铁山乡西岩村辖)。四、铅山杨林局里支系谱载:今据盱梨西乡耀溪廖氏宗谱卷七射房云乔祖支文之系。以文杉祖支云乔长子为17世祖思荣公,字昆山,生于明隆庆丁卯年(公元年),终于清顺治庚寅年(公元年)。谱修至41世。21世祖嘉来公,终葬铅山三十三都广家,公子印文公(22世),移居铅山许溪曲。五、螃蠏钳支系螃蠏钳和管狗湾都属于上饶县湖村乡碧霞桥辖,今统称廖家,他们不了解祖系,都属于尚云,尚招二公的子孙。以云、招二公为1世,谱修至8世。从谱载:云、招二公均葬二十九都五保湾塘,说明云、招二公是迁入始祖。六、吴洲江家支系吴洲江家属于上饶县董团乡山头村辖,祖系不了解,上珍公是迁入始祖,谱修至16世。七、黄坑桥支系祖系不清,以迁入始祖君发公为始祖。1世祖,君发,谱派廷发,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茶树底,迁入江西广信府上饶县五十五都田墩乡黄坑桥立基创业。谱修至11世。八、博山楼底支系(广丰县辖)以东溪公为始祖,是为第7世祖,谱修至21世。九、铅山石溪支系以贞和禹茂先文淑公为始祖,从江西建昌府新城县士名张村。第2世德胜公由建昌新城县迁居上饶县四十二都汪村。第6世见华公于清同治间(—),由汪村移居铅邑十九都石溪。谱修至11世。十、花厅洋塘源口支系因祖系失考,以云荣公、宽生公为始祖,谱修至7世。十一、铅山百福垄谱中祖系查不清,只载际贞之子廷直公和际详长子廷平,三子惺远等三公为31世。廷平公是铅山百福垄廖氏始祖。谱修至35世。第二章文录一、序录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年)旧序(上饶县曼山廖姓第一届修谱)谱以辨昭穆奠系世也。吾家之谱,修于元至正九年(公元年)。厥后,万历八年庚辰(公元年),象山公延许氏奭修之。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公元年),少轩公延颜氏光谋修之。俱自可见之世琼公始,按公仕唐佐武威节度使,迁漳州司马光禄大夫。昭宗时(—),自河南固始建基南剑将乐。其后,择居漳州(不知琼公还是俨公移),廷泰公自漳州龙岩移泉州安溪,礼公又自安溪迁永春之蓬湖六十七都陈岩口苏仓剧居焉。经营缔造,子孙绳绳,於今八世矣。而诸叔侄仍居旧址,独予与兄柔胜(升咸),因兵燹,於康熙三年,携家迁居江西广信上饶曼山。今及七旬,虑闽省祖居千里之遥,宗之蕃衍,亲疏难别,谱安得不修乎!仅将始祖琼公,迁永邑之礼公,叙於谱首,而人莫不知血脉之一源。历代以来,生卒年月日时,坟葬与嫁娶氏族姓名,综而纪之,以遗后人,俾励志诗书,光前裕后,家声似续,是祖宗之开创,又赖子孙之继述也,是为序。裔孙升奎重修并撰清乾隆十一年(公元年)旧序(上饶曼山廖姓第二届修谱)合宗族,序昭穆,辨亲疏,别长幼,谱所为作也。吾家之谱,修于元至正九年(公元年),历象公小轩公至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公元年),升奎公又重修之。公因闽地兵燹,同堂兄柔胜公,於康熙三年甲辰(公元年),携家移居信郡饶邑曼山,当是时,我琼公子孙,先后迁居近地者,不一而足。其文禄公之裔升临公,暨侄士广公居开化裴源。升淑、升恒公居上饶龙潭。文訚公之裔,继闰公居广丰新村。启科公居广丰洋头桥。国贵、国盛公居上饶祝家庄。文诜公之裔义春公,居上饶叶坞,义福公居贵溪鲤鱼山,其后裔亦迁叶坞。合数处计之,丁口不知几何矣。谱安得不再订乎,固历叙诸播迁而增修之,珠联绳贯,缕晰条分。逆而上之,由支派以达本源,顺而下之,由本源以迄支派。熟为亲,熟为疏;熟为长,熟为幼。虽千万世,千万里而遥如在一堂矣,是为序。裔孙际楠重修并撰清道光五年(公元年)旧序(上饶曼山廖姓第三届修谱)导山必於昆仑,苟迷其途,莫若舍昆仑而太华;导河必于星宿,不知其源,莫若舍星宿而积石。我廖氏之谱所为自琼公始(琼公以前无善谱,俱未能详,象山公为琼公二十二世孙,居安溪,其修谱亦云无考),而黄帝时叔安公,成周召伯廖公,东汉权公,蜀汉定公,概置之阙如也。琼公以来之谱,元至正间创始修辑,嗣是修于万历庚辰,又修于万历丙辰,又修於康熙庚午。乾隆丙寅,联络贯串,前作后述,功均不没,惜未付剞劂,且当其时,子孙虽众多,以今较之,已相倍蓰,相什百不有谱以系之,恐散无纪。琳因不恤旁午,与诸兄弟侄续成之。其前未与修如上饶之小槠溪,玉山之大埠尾,广丰之沙田,本当、铅山之五堡洲亦合而联络贯串之。庶几导山得其脉络,导河析其支派夫。上治而知祖称,固旁治而知昆弟,下治而知子孙,尊祖敬宗收族之要得。而前人勤俭起家,熟为孝友,熟为睦姻,熟为任卹,览是谱者,可以思世德矣。至始基缔造历代,播迁则已详,是为序。裔孙大琳撰清同治七年(公元年)旧序(上饶曼山廖姓第四届修谱)人生於天而载於地,世世相承,分徙异乡而欲萃宗族,辨亲疏,序长幼,则不能不资之于谱也。吾家之谱,元至正间创始修辑,嗣是修于万历庚辰,修于万历丙辰,厥后康熙庚午,乾隆丙寅,道光乙酉修之固非一次。先人既懋修于前,奕世不续修于后,派衍支分,其能历久昭著欤?况自兵燹以后,垩主照临,越徙远方者未卜盛衰,尤切重修之愿。伯叔兄弟爰商续成。前已共修者固无异志,其前未共修者均属同心不观。上饶之铁山,木桥,玉山之上下山边,广丰之王家洲,清湖、铅山之柿树脑、百福垄,西门外与兴安之葛源,亦合而珠联贯串乎。斯子孙众多,族党蕃衍,不至散而无纪。且今日孙子,无非异日之祖宗,戊辰合族重修谱系,清等非敢云善,为继述亦聊以尽,奕冀之微忱耳。由是览数十世之品行,有五伦可羡,四德堪嘉,一端一行足录者,虽代远年湮,异域遐方,开卷之时如在目前矣。裔孙孟渊撰民国元年(公元年)旧序(上饶曼山廖姓第五届修谱)自宗法废而谱牒作,世家大族犹得藉此著其所自出,虽百代之远,千里之隔,举其谱以合之,则昭穆尊卑之序,秩然而弗紊,相亲相睦于无穷,谱牒之关于氏族甚重也。吾族祖于唐之琼公,元至正间谱始编辑,嗣是于万历庚辰修之,丙辰又修之,厥后复修于康熙庚午,乾隆丙寅道光乙酉、同治戊辰。前作后述,具见先人仁孝之心。乃自戊辰续修迄今四十五载,其间生亡嫁娶、移徙、俱未及载。若不重为修辑,能无湮没莫稽乎;壬子春,宗祠告竣。奎不揣固陋,与叔兄弟侄磋商续成之。不特前已共修近而龙潭坂、小槠溪、木桥、叶坞、祝家庄,远而广邑之新村茶坪、本当、旺家洲、铅邑之百福垄,开化之裴源,衢郡之龙游,固有同心。即前未与修崇安小浆与大安亦合综而纪之,珠联绳贯缕晰条分。自琼公传至怀字派,通计三十九代,一脉相承,若瓜之寻藤,川之汇海,昭穆尊卑,极百代之远,千里之隔,如在一堂矣。至规度注录,则仿旧例。凡有品行才节超乎人者必表之以为范,有于伦法贻族者,亦当之以为鉴。他若高丛岭、洛阿山,则祖于西晋之子璋公,时代世次迥不相侔,铅邑之东门街与石溪南乡之黄坞,广邑之杨柳塘与博山楼底,系仅数传,问其本源,茫无可孜。奎不敢效庐蒲癸。轻胃庆舍之宗,宁效狄太尉慎附梁公之后,以侔有识者考究而征实焉!是为序。裔孙炳奎撰民国三十七年(公元年)旧序(上饶曼山廖姓第六届修谱)木有本而水有源,国有史而家有谱。谱所为者,合宗族奠世系,序昭穆辨亲疏。吾谱所为自唐之琼公始(琼公以前旧谱俱未能详)。黄帝时有叔安公,成周召伯廖公,东汉权公,西蜀立公,吾家之谱修于元至正九年,大明万历庚辰又修。丙辰又修,清康熙庚午;乾隆丙寅,道光乙酉,同治戊辰,厥后民国壬子年又修。前作后述,俱有慎终追远,起见先人仁孝之心诚。迄今三十七载,然而人丁之增减及生亡,移迁、嫁娶之未载逾至中途,被世变扰乱,遇日寇犯境,谱牒未有修全,亦有损失。若不重修恐失稽考,戊子春月宗词修竣,予等不揣卑陋,与宗叔兄弟相商续修宗谱。前以共修远而衢郡严州、龙游,闽者崇安小浆。近而龙潭、木桥、横峰葛源,广邑本当、旺家洲、新村,铅邑百福垄,玉邑上、下山边,合综而纪之,珠联绳贯,缕晰条分。自唐琼公传至“利”字派,统计四十二世。木大枝盛而同本,水流远而共源,虽百代之远,千里之隔,如在一堂矣。唐之琼公晋之子璋公,时代世系风马牛不相及,虽欲合之安得而合之乎。然而察其尊敬之诚,体其仁孝之心不忍拒,方为附修合修。附修者名虽分其意则合,世系虽殊,而溯受姓之始,莫非成周廖公一脉之所流传,因瓜而寻藤,流而溯源,附修者何不可以合修也。予等不敢效狄太尉慎附梁公之后,因历叙诸播迁而增修之。是为序。裔孙日孜撰公元年《武威廖氏宗谱》序(上饶曼山廖姓第七届修谱)窃闻混沌初开,自阴阳开辟以来,木有本而水有源,国有史地有志而家有谱。有谱方知吾,为人须知尊祖敬老,发扬先辈干百年形成艰苦创业经营缔造之精神,及人道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去冇存实之美德,为吾祖为人类作较大贡献和欣赏之中,谱所为者序昭穆,尊世系,重五讲(讲文明、礼貌、道德、卫生、秩序),扬四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心灵美)。赏谱知吾身世,谱为亲亲作盖人之身世。初惟一至百万世子孙,亿南亿北而难纪皆一系之分。势久势自然而祖遗,若观其谱能自先明知先人之始末,亲属之远近,虽散而可集。仁孝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况吾身之代不了了然,当思有以修之贤之尊者;当思有之强之弱者;当思有以教之族之献者,而应以强烈渴望翼之强之振,不知尊祖敬老非为人也。吾谱以琼公、子璋公为祖系,先后至戊子年(公元年),屡经数次重继修。自戊子至今有四十余载,如不重修势必弗紊谱牒,相亲相睦。经老幼父兄数次共同商议,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缅怀先辈之忱英勇业绩,应有前赴后继,仍具有现实主义。而前人有仁孝之心诚,而今人何所惧也。我们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定为继接戊子年在曼山重修范次内,进行一次重继修。吾后裔有发扬前辈之勇智精神,前后百余村庄,繁衍之后裔齐继,唯有闽省崇安莲墩、上邑麻园两地因经济不振,人心不齐而未来。罕有增添兴致的上邑茗洋,湖村茶园,铅山杨林局里,花厅源口,郑坊溪滩头,铁山春秋坞,应家顶坂,横邑下坊,莲塘等庄,以破万浪,同心同德,珠联绳贯,寻祖赴壑,欢而合修。本届重修,由于时势文革四破,破立不明,人类时识不一,资料印刷在青黄不接十分弱阙等种种严峻考验时期之下,加之重撰修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导致难免很多仍属不足或错误之处,望裔老兄弟往事已矣,专此抱歉。光前裕后继继承承,千千万年敬戒不怠,有赖后裔不忘先祖之开创业绩传播和发展,创造出无愧于前辈之优传之精神,无愧于后裔和人民的时代光辉,故此为序。裔孙日照拜撰二、家训录(一)睦宗族:族中虽支分别居,但穷富强弱究委要皆一脉之亲。不得以强欺弱,以众凌寡。族间偶有纠纷,应互相劝解,以利团结,提高吾族自尊性。勿任其争讼而伤族谊。(二)革陋习:子孙应革除骄奢淫逸之不良习惯,由宗族观念而养成国家观念。凡属人类应胞与为怀,一视同仁,毋需秦越,并不得贪污肥已各应省惕。(三)勤生产:开荒山以造林,开荒塘以兴水,开荒田荒地以从事生产,务使地无间无遗,以农工为根本,按本份而守已,利国计民生均有裨益。(四)重教育:教育为国民根本,须悉心研究。子孙,颖异者固当令其求学,研究科学,造就技术人材,贡献国家,为人民服务。即愚钝之辈亦应令其读书,俾从识字,增强智理,以扫文盲,为父兄者须注意之。(五)输国赋:国课早完古有明训,务于秋收之后踊跃输将,以尽义务而裕国库,尊守法制,人人有责。三、上饶《武威廖氏宗谱》字派士际廷世学文明正日兴怀材占利见行义喜同升贤俊和声盛经轮报国能为仪征可用蔚起共飞腾注:“士”字是29世,下类推.四、第七届重修领谱登记公元年上饶《武威廖氏宗谱》重修计发55部,每部24卷,因卷13、卷16、卷17、卷18、卷19、卷20等6卷有上、下册,总共30册。居地及祖系名广丰旺家洲(上饶市广丰县),祖系名:廷成公广丰本当(上饶市广丰县),祖系名:士德公上饶市西塘(今上饶市信州区北门街道民主村),祖系名:世万公上饶乌石头(今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祖系名:世阙公上饶市前山头(今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祖系名:土为公(29世)饶邑桥上(今上饶市上饶县董团乡前山村),祖系名:廷章公(31世)上饶市汪家园(今信州区茅家岭街道),祖系名:富德、正布公(36世)饶邑曼山(上饶县旭日街道旭日村),祖系名:际楚公(30世)饶邑曼山(上饶县旭日街道旭日村),祖系名:际岳公(30世)饶邑曼山(上饶县旭日街道旭日村),祖系名:际盛公(30世)上饶市高坂(今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祖系名:士盾公(29世)上饶市戴家岭、茶园(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祖系名:廷旺公、廷楷公(31世)饶邑曼山(上饶县旭日街旭日村),祖系名:际桂公(30世)上饶市小南塘(信州区茅家岭街道辖),祖系名:学俭公(33世)饶邑小业池(上饶县董团乡前山村仙宜塘),祖系名:文学公浙江建德大同,祖系名:金玉公浙江建德,祖系名:廷煌公铅山青溪铁厂(上饶市铅山县),祖系名:孟准公饶邑曼山(上饶县旭日街道旭日村),祖系名:廷勋公廷烈公饶邑曼山(上饶县旭日街道旭日村),祖系名:云衢公上饶松岭头(上饶县茶亭镇前坊村),祖系名:廷坂公上饶包家厂(今上饶县茶亭镇前坊村),祖系名:怀修公饶邑罗桥前山(上饶县罗桥街道),祖系名:廷焕公饶邑仙山底(上饶县董团乡),祖系名:学展公饶邑曼山(上饶县旭日街道旭日村),祖系名:际侯公铅山十都马路边(上饶市铅山县),祖系名:正华公玉山下山边(上饶市玉山县),祖系名:显满公玉山上山边(上饶市玉山县),祖系名:廷昌公、廷奎公广丰洋口新村(上饶市广丰县洋口镇),祖系名:国正公饶邑应家顶坂(上饶县应家乡),祖系名:光开公上饶市小槠溪(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墙川村),祖系名:廷爵公上饶市小槠溪(信州区北门街道龙潭村茶园),祖系名:廷周公’饶邑祝家庄、长洲(上饶县田墩乡辖),祖系名:际意公、际伟公、际赐公浙江大同住铁山,祖系名:廷理公饶邑木桥(上饶县董团乡大地),祖系名:奇烬公铅山百福垄,祖系名:绍文公、佑文公、继文公、尚文公饶邑茗洋(上饶县湖村乡茗洋纸坊源),祖系名:世加公横峰下坊、饶邑湖村茶园,祖系名:永原公、文坚公饶邑楼村莲塘(上饶县郑坊镇),祖系名:志贵公饶邑郑坊溪滩头(上饶县郑坊镇洲村辖),祖系名:绍开公铅山杨林局里,祖系名:荣思公饶邑太平桥(上饶县董团乡太平村),祖系名:月清公饶邑花厅洋塘源口(上饶县花厅镇洋塘村),祖系名:宽生公饶邑铁山春秋坞(上饶县铁山乡),祖系名:明丰公横峰叶家坂(上饶市横峰县),祖系名:志远公横峰葛源黄山(上饶市横峰县),祖系名:志远公饶邑田墩黄坑桥(上饶县田墩镇黄坑村),祖系名:君发公铅山石溪街(上饶市铅山县),祖系名:正发公饶邑螃蟹钳、管狗湾(上饶县湖村乡碧霞村),祖系名:尚云公、尚招公饶邑马鞍山(上饶县董团乡),祖系名:承正公饶邑郑坊陈山坞(上饶县郑坊镇),祖系名:景玉公饶邑南乡黄坞(上饶县尊桥乡周坞村),祖系名:敏功公广丰杨柳塘(上饶市广丰县),祖系名:自堂公饶邑田墩街(上饶县田墩镇),祖系名:日兴公饶邑祝家庄、叶坞(上饶县田墩镇),祖系名:廷恩公、廷荣公
转下一页.
资料如果有遗漏请宗亲提供添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