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黄 >> 地黄泡酒 >> 失眠的偏方

失眠的偏方

  中医治疗失眠的偏方

  1、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

  2、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3、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4、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5、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6、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

  不同类型的失眠有不同的偏方

  1、整晚睡不着型

  这类人属于心肝火旺型。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以更年期女性多见。表现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泻火为主。

  针对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黑眼圈的女性,可以服食酸枣仁粥。做法为:将酸枣仁50克捣碎后取汁,用粳米克加汁煮成粥,每晚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敛汗,也可以用玫瑰泡水喝。

  2、入睡困难型

  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龙眼肉等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另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3、睡不踏实型

  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4、时睡时醒

  这类人属于脾胃失和型。夜间睡不安稳,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生活中,可以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做法是,将小米、莲子、百合用适量的水熬成粥食用,熬出来的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睡眠不好的调养佳品。

  5、迷迷糊糊型

  这类人属于营血蕴热型,可以按摩内关(三个手指压住手腕,最里面的中心点)、神门(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后溪(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等穴位。

  平时多吃藕、槐花、绿豆、薏苡仁、冰糖柚等,用生地黄和冰糖泡水代茶饮也有很好的效果。

  6、睡得不沉型

  这类人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

  这样的病人要从肾调起,黑色的食物可以补肾,黑米、黑花生、黑豆、黑芝麻、枸杞、山药、首乌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补肾,肾俞、命门、太溪、神阙、关元,只要坚持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按摩可以治疗失眠

  内关穴

  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下同),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穴

  位于掌心面的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乃心经原气留止的部位,位于掌侧腕横纹的尺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处。此穴乃心气出入之门户,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后方。此穴乃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故能通调肝脾肾之经气,达到健脾、益肾、养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统摄于脾,受藏于肝,内养于肾,心气下交,则神志安宁。

  针灸可以治疗失眠

  皮肤针

  取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耳穴压丸

  取穴:心、缘中、神门。

  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刺血

  取穴:阿是穴。

  备用穴:内中魁。

  操作: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其他推荐,直接点击文字

治打呼噜验方

皮肤瘙痒,一个方子,从根治愈

黄褐斑,怎么治?

7个经方治疗糖尿病

颈淋巴结核、皮肤结核特验方

男人阳事痿弱民间单方

秘传痔疮方

前列腺炎秘方,公开啦!

两味药的经典配方,无论自汗盗汗,通通搞定!

6味咽炎特效用药

脂肪肝很危险,中药验方不一般

清暑化湿验方

老中医颈椎病秘方

痛风、高尿酸,这19个验方有效

长期便秘?看过来

甲状腺结节,中医常用良方

白癜风验方集锦

秘传痔疮方

烧烫伤绝技

干咳特效方

治“脂肪肝”一个很巧妙的方法

白内障祖传方

治自汗、盗汗,中医六个验方!

盆腔炎特验民间秘方

更年期,只需三味药!心脾并补、除烦、益气!

上火有虚实,帮您祛祛火

脚气秘方,大公开,赶快发给需要的朋友!

不能自控,咳嗽笑就漏,对付只需一个方法!

治牙疼,不用吃,一涂就好

排石好方,治疗泌尿系结石!

痤疮、黄褐斑、雀斑的25个小方

过敏小偏方

蚊子叮咬去痒妙方

驱蚊偏方

鼻衄治疗偏方

灰指甲小方

眩晕怎么办

治疗痛经的名家验方

蛇盘疮、丹毒民间偏方秘方

带状疱疹良方

口臭偏方

哮喘偏方

腹泻的偏方

夜啼偏方

牛皮癣秘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五个特效秘方

咳嗽的偏方

痱子的偏方

鹅口疮偏方

黄褐斑偏方

白癜风偏方

脚气偏方

雀斑偏方

痤疮偏方

荨麻疹偏方

银屑病偏方

小儿荨麻疹的偏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普及养生的食疗和中医药知识,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pj/8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