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
《药性赋·寒性》云: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文献记载:
《神农本草经·上经》: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药典(版)》
性味: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10~15g。
附:鲜地黄《药典(版)》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12~30g。
《医方考》伤寒门第二
十枣汤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五分)大枣(十枚)
伤寒表证已去,其人漐漐汗出,心下痞硬,胁痛,干呕,短气者,此邪热内蓄而有伏饮也,本方主之。
芫花之辛能散饮,戟、遂之苦能泄水。又曰∶甘遂能直达水饮所结之处。三物皆峻利,故用大枣以益土,此戎衣之后而发巨桥之意也。是方也,惟壮实者能用之,虚羸之人,未可轻与也。
云说:看官用过十枣汤吗?我个人体验过,不是给患者服用,而是自己吃,当时有水症,就开了十枣汤。结果药房里没有芫花,只有甘遂、大戟和大枣。我的用量是甘遂和大戟各5克,磨了细粉。一开始甘遂和大戟各1克,毫无感觉。然后,我把剩余的粉全部下了,静静等候2小时,依然无感。一个小小的用药体验,分享给各位看官。
足阳明胃经-头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瞤动。
针法:平刺0.5~1寸。
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图片均来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