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痰”,多数朋友会想到会卡在喉咙中的痰,那把它吐出来不就完事了?但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痰”可以看作是身体健康的汇报信号,痰的本质其实就是身体内的“坏水”。
痰并非只在喉咙中停留,而是遍布肺、脾、肾等各处。
例如,外感伤肺时,肺部、气管内的水液会包裹住杂质,形成痰;脾虚时,其运化水液的能力便会出错,水湿的逗留便会生化为痰;肾主水,肾水受阻也会促成痰湿……
而人体具有排异性,能通过咳嗽等方式,吐出气管、气道内的痰。
但是,身体内还会潜藏痰湿,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就有“痰生百病”的说法,痰湿生堵,气血运行、供给营养的通路也就受堵,气虚、血虚、肿痛、淤堵等各种问题就横生。
什么病是由痰引发的呢?例如:
痰湿在肺部时,人容易发生咳嗽,出现胸闷、气喘的问题;
痰湿在头部时,人容易出现头疼、头晕目眩等问题;
痰湿在心窍时,会影响人的神志,出现神志异常、精神不佳的情况;
痰湿在身躯中,便容易引起肥胖,典型的就是大腹便便的;
痰湿在皮下时,容易汇集形成结节、肿块;
痰湿在脾、胃、肠道时,消化、排泄功能便会受到阻碍,出现呕吐、胀满、没有食欲等问题。
面对痰湿,我们该怎么办?
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要化痰燥湿,疏通经络,既要“挖痰”,又要恢复脾、肺、肾的正常工作状态。
那么,针对个人的痰湿所在、虚弱之处,我们就展开具体的治疗了。
在中草药中,陈皮、半夏、甘草、桔梗、苍术等药物都具有很好的清痰功效,因此,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子进行加减治疗。
下面,跟大家讲几个比较常用的清痰中成药,可以作为简单的参考。
第一个,是针对脾胃痰湿的。
此方以苍术、陈皮、厚朴、甘草为主料,主要功效就是健脾、顺气、祛痰化湿,对于脾胃有痰湿、腹部胀满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第二个,是针对肺部痰湿的。
此方是专门治疗风寒咳嗽的,主要含有麻黄、甘草、苦杏仁、生姜成分,具有宣肺解表的作用。
宣肺解表,就是疏通肺部的气体,缓解外感造成的淤积问题,从而达到祛痰、清肺的目的,非常适合肺部有痰湿、咳嗽的患者。
第三个,是调理肾虚生痰的。
肾水失调,主要是因为肾阳不足、阴阳失衡的病态,方中以附子、肉桂、干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泽泻为主力军,以温和药力滋补肾阳,增强肾的控水能力。
总的来说,中医在痰湿淤堵的问题上,是有着非常深入的认识的,针对患者的状态,辨证病根所在,便能祛痰、清淤,清除疾病。
不过,再深入的认识也需要对症辨证,药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而且,个人也是不要随意用药的,如果用药与病情相反,反而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