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方话中医之六味地黄丸

小儿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321/4595314.html

#01

概述

六味

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顾名思义,是由六味中药组成的,分别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和茯苓。早期的六味地黄丸主要是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和发育迟缓的,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六味地黄丸对补肾阴虚有很好的作用,所以现在六味地黄丸主要是用来滋补肾阴的,用于治疗由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和遗精等症状。

#02

家族谱

知柏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二钱,黄柏二钱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

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三钱,菊花三钱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

都气丸

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二钱滋肾纳气

主治:肾虚气喘或者呃逆证

麦味地黄丸

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八钱丹皮二两泽泻二两白茯神四钱山药四钱五味子五钱麦冬五钱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或咳或喘

耳聋左慈丸

六味地黄丸加磁石三两石菖蒲一两北五味五钱滋阴益肾

主治:肝肾阴亏,虚阳上扰,头晕目眩。

#03

钱乙与《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的父亲尽管医术了得,但是却洗好饮酒旅游,经常留下钱乙一人。钱乙的姑妈此前嫁给了一位姓吕的医生,可怜钱乙孤身一人,于是便将钱乙接到吕家抚养。夫妻两人将钱乙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一直精心教导他的医术,给钱乙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

钱乙一生最难得的就是从一而终,专精一科。但也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全副心神都放到了儿科上,才能专心探究,最终有所成就。他创造了“面上证”与“目内证”两种特殊的观察方法,在给小儿治病的时候,多以面上五官结合其他为依据,看病下药。他说从眼睛看:“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他还善于依据古方,创制新方,适合现今的病情变化。

钱乙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但是到了今天仅存《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不过也无法撼动他在儿科方面的地位和成就。只凭这一本书,后人就将他视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04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公元年,钱乙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

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了下来,广泛用于临床。

#05

六味地黄丸医案

赵某,男,8岁,三年级学生,神清,体胖,偏食,喜吃肉食、水果及饮料,饮食量大,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平时胆小,性格孤独,易激怒。经常在睡眠中尿床,醒来才知觉。如遇疲劳、惊吓,遗尿次数增加,检查身体也无其他疾病。服六味地黄丸(密丸)每天1次,每次9克,每晚睡前2小时温开水服下,连服20天,只在服药第三天遗尿1次,之后再未发生遗尿。

泄泻案(叶天士《未刻本叶氏医案》):

“脉长弦数,阴亏阳不宁静,食下便溏,亦肾为胃之关之义,六味汤去萸加牡蛎。”

分析:

肾为胃之关,肾开窍于二阴,司二便,开合不利,水饮停留于肠道,则便溏。而脉长弦数,是下焦阴亏无以制阳,厥阳上越发为病,下焦命门失煦,中焦火不暖土,故脾胃失调,食则便溏。治以六味地黄丸滋阴,牡蛎潜阳。山茱萸温性恐助厥阳,故去之。

文案

学习小组第八组

排版

张继尧

审核

19针五三班宣传部

级针五3班

点击图标·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f/8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