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架下的乐趣
作者:盛小丽
“惊蛰到,栽瓜苗。”小时候,听到外婆这样念叨,我们便开始期盼。
在农村,雨水节气一到,家家户户便开始育苗。先找一块避风、土壤肥沃的空地,然后再挖土、施肥,接着撒上各种瓜苗的种子并喷上水,最后盖上塑料薄膜,给这些种子制造一个“温床”。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静待它们发芽。
在这些瓜苗中,长得最快的要数黄瓜苗了,它们在播种后一个星期便开始发芽。刚发芽时,这些黄色的小芽头顶着未脱下来的瓜子壳帽子,弯着腰蜷缩在土壤里,只露出半截嫩黄色的“小蛮腰”。
气温慢慢回升,这些小芽的根须慢慢长长、增多,并深深地扎进土壤里。叶子也由开始的两片肥厚的子叶,慢慢长出大叶子,之前的小蛮腰也变得粗壮起来,直挺挺的,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等到它们长到3-4片叶子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移栽了。
惊蛰到了,是移栽瓜苗的最佳时机。先将这些还在“温床”上慢慢生长的小瓜苗逐棵挖起来并移栽到整理好的田地里,再盖上塑料薄膜帮助它们挡风御寒,为它们营造一个“新家”,“新家”里土壤肥沃,温度、湿度适中,它们很快就扎下了根。春光明媚,它们铆足了劲儿地往上长。2-3周后,气温进一步回升,这些小苗已经长大,叶片也增加到了5-6片,茎也变得更加粗壮,这时便可以帮它们揭开薄膜了。
离开了“温室”的保护,它们沐浴春光,享受雨露,迎着春风一个个摇头晃脑,挺直腰杆努力向上伸展,并开始长出细细的藤须。正如老人家说的“见风就长”啊!这个时候的瓜苗是自由的,想往哪里张就往哪里长,田里的瓜苗东倒西歪,真是一幅有趣的“乱象”。
移栽两周后,瓜苗就要结束没有束缚的自由生活,因为它们要上架了。通常是一棵瓜苗旁边插上一根带枝的竹子,让它们靠着竹子继续向上生长。有了竹子的依靠,它们的藤须伸展着,紧紧地抓着竹子越爬越高,毛绒绒的叶子下面往往藏着一两个黄色的花骨朵。而这些花骨朵往往一夜之间就会变成一朵朵嫩黄嫩黄的小花,引来了无数蜜蜂在瓜藤之间穿梭。接下来,就要耐心等待它们结出小黄瓜了。大概一个月过后,小黄瓜们就会奇迹般地挂在瓜藤上。淘气的小黄瓜大多躲在叶子底下,须低头弯腰才能找到它们。
小时候,只要外婆开始移栽黄瓜苗,我和妹妹就会忍不住天天去看。刚开始只是去数叶子,因为外婆告诉我们,黄瓜苗长出五六片叶子的时候就要开始爬藤了。等到五六片叶子长出来时,我们就开始在叶子下面寻找:瓜藤在哪儿?怎么没有爬出来?带着好奇忍不住拉着外婆的手去园子里看。外婆笑着告诉我们,黄瓜的藤并不是从叶子下面长出来的,而是因为它们的茎越长越长,最后形成了藤。
似懂非懂的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到园子里去蹲在黄瓜苗旁边仔细观察,看黄瓜藤有没有长长。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黄瓜藤似乎变化不是很大。我们开始着急了,因为外婆说过,等瓜藤长到一尺来长就要开花了。一尺是多长?是我们上数学课用的尺子吗?我们赶紧打开书包找尺子,拿着尺子靠近黄瓜藤仔细量,量完后激动得跳了起来,“已经超过‘一尺’了,外婆你快来看啊!”我们欢呼着,赶紧回家去找外婆。外婆被我们拉到园子里,望着黄瓜苗却一脸哭笑不得。我兴奋地对外婆说:“外婆,你说黄瓜苗长到一尺来长就会开花,刚才我们已经量过了,已经超过‘一尺’了,是不是明天就会开花了?”外婆笑着说:“傻孩子,‘一尺’并不是学习用的尺子那么长,它是一种尺寸的长度,三尺等于一米。”“啊?那是什么样的尺子?”外婆看着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赶紧带我们回家找出了小姨做衣服用的软尺,然后比划着,教我们认识了一尺和一米在软尺上的具体长度。”“哦!原来是这样啊!……”
第二天放学后,我和妹妹来不及放下书包,就急匆匆地跑到园子里去看黄瓜藤。“呀!外婆已经搭上黄瓜架了,黄瓜一定是要开花了!”妹妹高兴地拍着手说。“不对,还没有一尺长,外婆说了,要有一尺长才会开花。”我表示反对。妹妹根本不信,冲回家找来软尺,拿到黄瓜架下来比着长度,只见她双手拉开软尺,从上看到下,再从下看到上,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尺的刻度在哪里。“咦?昨天外婆教我们认识了的呀?怎么现在找不到了?”妹妹疑惑不解。我们研究了半天,仍然找不到一尺的刻度。情急之下,赶紧回家找外婆。外婆笑着说:“傻丫头,软尺的两面都有刻度,一面是按米来计量的,另一面是按尺寸来计量的,你们翻个面再看看?”果然如外婆所说,“我们终于知道一尺的长度了......!”我们欢呼着,再次冲到园子里……
在等待黄瓜藤生长的日子里,无论刮风下雨,我和妹妹每天都会跑到园子里去观察瓜苗,盼望着它们快快长大、开花并长出小黄瓜。天晴的时候,我和妹妹干脆一屁股坐到黄瓜架旁,看着毛茸茸的叶和绕来绕去的藤,想象着吃黄瓜的情景……。雨天的时候,我们完全不顾外婆的反对,撑着雨伞也要去园子里看个究竟。雨过天晴时,园子里一片泥泞,但丝毫阻挡不了我们看黄瓜苗的热情。我们偷偷溜进园子,踩在园子里稀软的泥巴上,一步一滑地往前挪着步子,鞋子上沾满了泥巴,粘糊糊的。刚一抬脚,没想到脚抬起来了,鞋子却粘在了泥巴上,接着往前一个踉跄,没有鞋的那只脚就直接踩进了泥巴里,弄得满脚是泥不说,两只手也按在了地上,就像两只在地上爬行的小乌龟。妹妹跟在后面摔索性不走了,趴在泥巴上大哭,身上、脸上、头上全是泥。外婆闻声赶来,气得冲我们的屁股就是几下,回家洗澡换衣服的时候,还要被外婆数落一番。
地面干燥后,我们继续到园子里去看黄瓜藤。雨水滋润后,黄瓜叶子格外精神,瓜藤绕着架子已经爬得很高了。“我看到一朵花了!”妹妹激动地说。“在哪儿?”“中间那个架子上。”我围着黄瓜架绕圈寻找着,“到底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往我手指的方向看,就在黄瓜叶子下面。”我仔细寻找,果然,一朵小黄花在叶子的遮掩下绽放在粗壮的瓜藤上。我们高兴坏了,那劲头,似乎第二天就可以吃黄瓜了。
外婆不让我们每天去看黄瓜藤,更不让我们去找黄瓜花,说园子里的土被我们踩结实了,会影响黄瓜生长。我们可管不了那么多,仍然会偷偷去看,偷偷去数,直到有一天,妹妹又哭了。我把她带到外婆面前,她告诉外婆说:“那朵最先开的花并没有长出黄瓜,是不是谁把那朵花偷走了?还是它忘记长黄瓜了?”外婆笑着摸着妹妹的头说:“并不是每一朵黄瓜花都会长出黄瓜来,有的花就像爸爸,有的花就像妈妈,只有妈妈花才会长出黄瓜宝宝。因为你看到的那朵花是爸爸花,所以没有长出黄瓜……。”我和妹妹听了很是疑惑,到底什么样的花是爸爸花,什么样的花是妈妈花,我们仍然分不清。直到某天放学回家,正在吃饭的我突然被妹妹拉着手往园子里跑。妹妹说她看到一根小黄瓜了,瓜上还带着花。我兴奋地跟着妹妹跑到园子里,果然找到了那根带着花的小黄瓜。我们高兴地扒开每片黄瓜叶仔细寻找,希望能找出更多这样带着花的小黄瓜,但是没有找到。小黄瓜会不会弄丢?要是明天找不到它了怎么办?我们商量了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给这根小黄瓜做上记号不就行了吗?说干就干,我们先回家找来一根红色的细绳,再把它绑在那根小黄瓜的架子上,然后才放心地回到了家。这样就不怕第二天找不到它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我和妹妹每天放学都会去看那根小黄瓜,也会去寻找新的小黄瓜,但那根小黄瓜似乎在跟我们作对,几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外婆说黄瓜要长到手掌那样长才可以摘下来吃,于是,我们每天都用手掌去跟黄瓜比大小。直到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那根带刺的小黄瓜已经和我的手掌一样长了。我忍不住把它摘了下来,先抹掉刺,再去掉花头,和妹妹把黄瓜一分为二,来不及洗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鲜嫩的黄瓜清脆而水灵。我们边吃边高兴地围着黄瓜架又唱又跳。吃完后才想起来,还没告诉外婆呢,要是被外婆发现了怎么办?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吃了再说。正当我们商量对策的时候,外婆走了过来,笑着对我们说:“有你们两个好吃鬼,黄瓜怕是长不大。”原来外婆知道我们偷吃了黄瓜......
清明过后,黄瓜开始疯长,瓜藤爬满了架子,每条藤上都结满了黄瓜,压歪了黄瓜架。我和妹妹早已吃腻了黄瓜。然而满架的黄瓜摘也摘下完,外婆交给我们一个任务,放学后拿着大竹篮去园子里摘老掉的黄瓜。我们在黄瓜架下穿梭,寻找着老黄瓜,每发现一根老黄瓜,我们都会抢着去摘。有时会因为抢一根黄瓜而吵架,有时又会因为抢断一根黄瓜而笑得前仰后合。毛茸茸的黄瓜叶蹭在脸上、手上,奇痒无比,完全不管;蚂蚁爬到了身上,也丝毫不顾。摘完黄瓜索性在黄瓜架下捉迷藏,玩着笑着,不亦乐乎!有时不小心靠在了黄瓜架上,压倒了黄瓜架又悄悄扶起来,可不敢告诉外婆。
立夏时,黄瓜叶已经老去,黄瓜藤依然缠绕着竹架子,只是不再长黄瓜。我和妹妹偶尔也会跑到黄瓜架下寻找嫩黄瓜,偶然发现一根弯弯曲曲的丑黄瓜,咬上一口,却发现干巴巴的,没有清脆水灵的感觉。外婆念叨着黄瓜该下架了,这时她会将竹架一根根拔掉,再扯掉黄瓜藤。要想再吃到鲜嫩的黄瓜,只有等来年春天了。
来年春天的黄瓜架下,依然会有两个淘气的小身影……
父亲的荷塘
作者:盛小丽
父亲有两大爱好:春天荷塘边种树,夏天荷塘里捕鱼。
父亲的荷塘不大,二亩有余。每年春天,荷塘开始蓄水。干涸了一个冬天的荷塘,父亲为它开启了各个进水口,一是为养鱼虾做准备;二是为了满足荷塘里荷叶的发芽、生长所需。蓄水之前,父亲要花上两天时间清理荷塘周围的杂草、矮树和荷塘里枯萎的荷叶。杂草、矮树要用刀砍,枯萎的荷叶要用竹竿打落并收放一堆,然后用火将它们烧掉。这样,一个干干净净的荷塘就可以开始蓄水了。父亲的荷塘一直是这样管理的。
荷塘周围,种满了各种树木,如香椿、樟树、三角枫等等。春天,父亲除了给这些树木施肥外,还会种一些小树苗,因为那些大树随时可能会被买走,这些小树苗会成为父亲新的希望……
一场春雨连续下了几天,屋檐下的水滴得哗哗作响。父亲望着雨水满脸欢喜,觉得他的荷塘来了救星,春耕有了希望。果然,春雨哗啦啦下完之后,四面八方的水沟全涨满了水,它们如泉涌般地注入荷塘,源源不断。几天以后,原本干涸的荷塘,塘水已没过了荷塘的三分之一。再下几场春雨,荷塘就会涨满水。
春日晴朗的夜晚,已有青蛙在荷塘里呱呱叫,声音虽没有夏天那样热烈,但也清脆响亮。过不了多久,青蛙就要出来产卵了。那时,满塘的小蝌蚪会游来游去地找妈妈;鱼儿也会游到水草边产卵孵化;小龙虾开始出洞;鳝鱼出来觅食......一切都是那样美好!而那些美食:油焖大虾、腊肉焖黄鳝......也会被父亲如期地搬上餐桌,满足我们的味蕾。
初夏,父亲开始忙碌了。首先,他得堵上荷塘的各个进水口,以免水太满而溢出荷塘,让小鱼小虾之类的乘机逃跑。其次,他得投放更多的鱼苗、虾苗,让它们成长并繁衍。这时,藏在塘底很久的莲藕也开始发芽了,它们一点点向上生长,逐渐没过水面,露出尖尖的小脑袋。随着水温慢慢升高,它们会逐渐伸展开来,并形成一个个嫩绿的小圆盘,高的离水面较远,远远地摇来晃去像在照镜子;矮的贴着水面生长,成了青蛙、昆虫们的游乐场。这时,孕育了一个冬天的小龙虾,已开始迫不及待地探出洞口,等它们大批出洞的时候,虾肉就非常肥美了。在产卵的季节,虾黄饱满,虾肉富有弹性,餐桌上很受欢迎。此时,父亲会在荷塘里投放大量的虾网、鱼网,等待着龙虾和鱼儿们上网。父亲通常是在傍晚时下网,第二天清晨收网,每天早晨都会有满满的收获。虾网里,除了小龙虾会在诱饵的诱惑下爬进网子里,泥鳅、鳝鱼之类,也会偷偷地钻进去。这些满网的收获都会成为母亲做菜的好食材。油焖泥鳅、炒盘鳝等农家风味的菜肴,在老家的餐桌上深受我们的欢迎。其中油焖大虾深得我们的喜爱,母亲一烧就是两大盆,直到我们吃撑为止。这些美食,也成为了我们离家之后的回忆……
进入盛夏,荷塘里早已荷叶田田,密密层层。青蛙躲在荷叶下乘凉,野鸭在荷叶下戏水,其它各种水鸟在荷塘里“扑通”玩耍。傍晚,小蜻蜓在荷叶上飞来飞去。而荷花,更是抓紧时间怒放着生命。早上还是一个花骨朵儿,傍晚时已经盛开。洁白的荷花如玉,粉红的荷花似霞,它们翩翩起舞的同时露出黄色的花蕊和嫩黄的小莲蓬。而荷香,更是满塘四溢,香远益清,深深吸入一口,感觉无比清爽、芬芳。
荷花似乎是一种凋落较快的花,当你正在欣赏那边刚开出来的一朵花时,这边的一朵却已经开始凋落花瓣了,留下的,只有可爱的小莲蓬。花瓣飘落水中,就仿佛落叶与大树的离别,纷纷落入荷塘妈妈的怀中。三五天过后,小莲蓬已逐渐膨胀,变成了一朵大莲蓬。这时,莲蓬里的莲子米娇小、脆嫩,嚼上一口,甜丝丝的,口腔里充满了荷花的香味。此时还不是吃莲子的最佳时机,还需等上几天。待莲子颗粒饱满时再去吃它,那味道又会格外不一样,嫩嫩的莲子米嚼在嘴里嘎嘣脆。由于此时夹在莲子中间的莲子芯还没完全长大,因此莲子米嚼在嘴里不但没有莲子芯的苦味,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莲子米的香甜和嫩莲子芯的回甘。此时的莲子,生吃最佳,口感最好。几天过后,莲子已开始慢慢变老,嚼上一口,木木的,虽然也很脆,但已经不够甜,留在嘴里的是满口的莲子芯的苦味。再过一周,莲蓬就会慢慢变黑,莲子也随之慢慢变老。这时,父亲就会开始采收莲子。只见父亲腰上拴一根长绳,绳子上系一根网状的大袋子,然后顺着莲蓬生长的方向,一朵一朵地采过去,再一朵一朵地采回来,如此几个来回,整个袋子就会装满莲蓬。接着,父亲会上岸将这些莲蓬背回家,再返回水中继续采摘……父亲每周采收一次莲蓬,采收后的莲蓬会被分剥出里面的莲子,然后进行晾晒,晒干后就可以送往工厂进行加工,直至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食……
秋天来临,荷塘里的荷花都已凋零,等最后一批莲蓬慢慢老去后,父亲会将它们一并采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父亲的荷塘里除了收获莲蓬外、还有满塘的鱼虾。秋收完最后一批莲蓬,父亲开始开塘放水,等塘水慢慢见底的时候,父亲便开始下水捉鱼。鱼儿经过春、夏两季的生长,已经变得肥美无比。父亲的荷塘盛产草鱼、鲫鱼、鳊鱼,偶尔抓到几只野生的乌龟、甲鱼,父亲也会高兴得不得了。
冬天,父亲不再管理荷塘,任一池荷叶衰败枯萎,等到春天来临时,父亲仍会将这些枯萎的荷叶一并收集并烧毁,烧完后的草木灰又会化作肥料继续孕育新一年的希望……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盛小丽,钟祥市东方之星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师。热爱生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JM
《荆门文学》编委会
主编:李诗德
执行主编:韩少君
编委:全雪莲周平林黄旭升金成海
何红霞钟清平刘云峰张永平
陈明臣刘剑蔡章田刘武忠
何忠华李评王琼丽范青枝
鲍秋菊王峰杨秀清
版面编辑:朱贵兰
文学在历史的蜿蜒滴淌中熏陶中成为一江春水奔流入海。
荆门文学——新作展示、刊网互动、活动信息、交流园地
荆门文学小编不易,请喝一杯奶茶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