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叫ldquo地黄丸rdquo到

提到补肾的中成药大家一定会想到“肾气丸”,来自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世逐渐将其视为补肾第一方,并衍生出许多“地黃丸”系列,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您知道他们适应症和作用人群吗?除此之外,“地黄丸”家族还有哪些明星成员呢?今天我们来说说药物。肾气丸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取收摄肾气归元之义。这里所说的肾是中医理论中少阴肾经之肾,比现代医学里肾的概念包括的范围更广。由于药物成分中有桂枝、附子二味药,因此肾气丸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即中医讲“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症状。宋代儿科圣手钱乙发现小儿体质属纯阳,不宜用服大辛大热之药物,所以将肾气丸八味药中的桂枝、附子拿掉,剩下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就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黄丸,中药成分组成中,熟地黄为君药,滋补肾阴,壮水之主;山茱萸味酸入肝,色赤入心,从左纳于肾,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入脾,从右纳于肾,为使药,是为“三补”;而泽泻、丹皮、茯苓这三味药为佐使,泽泻清热利溼,清泄膀胱,丹皮清热凉血,入肝肾心经,消山茱萸之燥;茯苓健脾宁心,利水渗溼,助山药健脾之效,是为“三泄”,三补三泄,滋补肝肾,是中药应用的经典之经典。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肝肾阴虚,对于肝肾阴虚造成的盗汗遗精、腰膝痠软、心烦燥热,耳鸣眩晕,舌红少津等情况是非常适用的,另外对于女性肾阴虚造成的月经不调,黄褐斑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除六味地黄丸以外,市面上常见到的“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也都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如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菊花,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养阴,用来治疗肝肾阴虚导致的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热,中医讲“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可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肉桂、附子,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弱导致的腰膝酸痛,四肢厥冷,小便不利,小便频数,痰饮喘咳。当然,“地黄丸”家族还有许多明星成员,如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五味子,名为“都气丸”,具有补肾纳气、涩经止遗的功效,用来治疗肾不能纳气导致的喘促、胸闷、久咳、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去掉茯苓、泽泻、牡丹皮,加附子、肉桂、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鹿角胶,为“右归丸”,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的功效,用来治疗肾阳不足、年老久病而出现的气衰神疲、畏寒肢冷、阳痿滑精、腰膝酸软,大便不实,小便自遗;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取掉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枸杞子、牛膝、菟丝子、龟甲胶、鹿角胶,为“左归丸”,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用来治疗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地黄丸”系列多为补养药,补者,补其所不足也,养者,栽培并守护也,想要让自身阴阳平衡,气血归于和平,可以借助药物的力量。不过,想当然地觉得自己这虚那虚,见补药就拼命补,这也是不合适宜的。还要看自己的症状与体质合不合,服用剂量与疗程适当,才是比较好的。

参考文献:

1.汪昂.医方集解[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f/6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