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摄氏度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25摄氏度,茎叶生长适温25~28摄氏度,15摄氏度以下停上生长,因此生姜的种植时间-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热河谷地区以3月上、中旬为宜,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
一、生姜播种
生姜的播种时间-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生姜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应用草朩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
生姜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公分,使温度保持在20—30摄氏度,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千克。
农户使用藻蓝蛋白块根茎专用后的效果图
ニ、生姜的种植条件
1、温度:姜性喜温暖,根茎(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在16~18摄氏度以上オ能发芽,在20~27摄氏度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均温为24~29摄氏度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摄氏度以下停止生长,达40摄氏度时发芽仍无妨碍。但低于10摄氏度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2、光照: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4、土壤营养: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
三、生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选用高产优质生姜良种。要选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大,姜块肥大,色泽光亮,商品性好,符合出口标准的生姜品种,如莱芜大姜、安丘大姜等。采用脱毒生姜作姜种,可显著提高生姜的产量、品质。
2.测土施肥,培肥地力。生姜生育期长,需肥量大,要求养分齐全。
3.有色膜覆盖调控温光环境。选用适于生姜生长的有色膜,进行覆盖提早栽培,将普通无色透明膜覆盖与遮阳网覆盖两项技术措施相结合,既促进生姜生长,提高生姜产量,又简化田间管理步骤,降低生产成本。
4.合理进行肥水管理。根据生姜优质高产的形态生理指标及土壤性质,进行田间科学诊断,实现肥水管理指标化。
5.综合防治病虫害。使用藻蛋白块根茎专用可有效防治姜瘟病,斑点病,姜炭疽病,病毒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叶枯病。
四、生姜如何施肥
生姜在其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吸肥特点,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按其吸肥规律施肥,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说一下块根茎专用藻蓝蛋白治病及防治效果:
(1)、块根茎专用藻蓝蛋白有效控制块根茎类各种病害发生。
(2)、块根茎专用藻蓝蛋白使作物抗病抗逆强,粗茎膨根,个大均匀
(3)、块根茎专用藻蓝蛋白使作物品质好,耐储存,效益增长50%以上。
发芽期:生根壮苗,促长控旺,均衡营养,防烂根。
幼苗期:增加扎锥数量,提高坐果率,抗寒抗逆强,防死苗。
营养生长旺盛期:粗茎膨根,早熟晚收,品质优,产量高。
休眠和生殖生长期:个大均匀,皮滑质好,抗早衰,抗重茬。
块根茎专用藻蓝蛋白,喷施,浸种、灌根,涂茎均可,50g兑水15-30kg均匀喷施。
五、生姜收获注意事项 生姜的收获可分收种姜、收嫩姜和收鲜姜三种。
1、收种姜 生姜与其他作物不同,种姜发芽长成植株成新姜后,其种姜内部组织完好,既不腐烂亦不干缩。原因是种姜在供给幼苗养分的同时,地上茎叶的同化物质有少部分回流到种姜内。顺着生姜排种方向,用箭头形竹片或窄形铲刀将土层扒开,现出种姜,左手压住姜苗不动,右手用姜钩或铲刀轻提种姜,即可将种姜与新姜相连处折断,随后取出种姜并及时封沟。收种姜时必须注意,切勿振动姜苗,以防伤根。如根系动摇时,应及时浇水,以沉实土壤。收种姜应选晴天进行,不可在下雨前后进行,防止地湿操作不便,踩实土壤。收种姜后,要坚持看苗、看地管理,对弱苗田应及早加强肥水管理,以促进生长。2、收嫩姜
收嫩姜即在根茎旺盛生长期,越姜块鲜嫩时,提前于白露至秋分收获。此时根茎组织柔嫩,姜丝少,水分多,辛辣味淡,适于腌渍、酱渍或加工成糖姜片、醋酸盐水姜芽等食品。但此时根茎尚未充分发育,产量较低。 3、收鲜姜一般于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地上茎时尚未霜枯时收获。此时气温已降至11-15℃,根茎组织已充分老熟,是生姜的主要收获季节。收获前3-4天,先浇一水,使土壤湿润,便于收刨。若上质疏松,可抓住茎叶整株拔出,轻轻地抖掉根茎上的泥土,然后自茎秆基部(保留2-3厘米地上茎)掰去或用刀削去地上茎。随即将带有少量潮湿泥土的根茎入客贮藏,勿需晾晒。
六、生姜病虫害特点
姜腐烂病为生产中一大易发的毁灭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为,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然后自下而上呈枯黄,叶缘卷缩,最终枯死。地上茎受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地下块茎受害,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软化腐烂,仅留外皮,挤压有污白色汁液流出,散发臭味。根被害,呈淡黄褐色,最后全部腐烂。该病初侵染源为种姜,田间靠土壤、肥料、灌溉水、地下害虫、雨水溅射等传播。
姜斑点病 该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在叶片,叶上出现黄白色斑,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被裂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白星点点,又叫白星病。该病主要靠雨水传播,温暖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尤其株间郁闭,湿度大,植株连作,土壤黏重更有利于发病。
姜炭疽病 该病的典型症状为,叶片先从叶尖及叶缘出现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褐斑,表面有晕纹。数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有小黑点。该病借助雨水或小昆虫活动传播。连作地,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均有利于发病。
综合防治技术 1、轮作换茬 前茬以葱蒜类为好,实行2―3年轮作,特别注意种过茄科蔬菜且发生过青枯病的地不宜种姜。 2、严格选种 应在无病姜田选取健壮姜块,单窖贮藏,贮窖应消毒。 3、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深翻后亩施石灰―千克,高畦,设排水沟。 4、加强栽培管理 坚持使用块根茎专用藻蓝蛋白效果更佳。块根茎专用藻蓝蛋白适用作物:山药、花生、大蒜、马铃薯、甘薯、大葱、生姜、莴笋、芋头、地黄、黄连、党参、人参、三七、何首乌等地下果实作物。
更多详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