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相近的常用中药区别大对比

脸部白癜风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813/4678323.html

罕用中药工效对比

1.麻黄与桂枝

协同点:

均有发汗解表的工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

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实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不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都可用。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罕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

协同点:

质轻,性升浮。解表力衰,特长通窍。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

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

协同点:

均轻清散发,散发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伤风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怒气上炎之昏倒头痛,目赤模糊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加强疗效。

不同点:

桑叶清肺润肺力强。罕用于炎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证。菊花清肝平肝力优。罕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昏倒,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

协同点:

均为散发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工效。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

柴胡退热效用较强,能妥协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并特长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升麻擅长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特长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而至的多种病征。

5.石膏与知母

协同点:

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工效。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宏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煅石膏尚有约束生肌之功,突矬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当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够之骨蒸潮热等证。

6.黄芩,黄连,黄柏

协同点:

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调节湿热,火毒而至的病证,如泻痢,黄疸,疮痈,湿疹,湿疮等。

不同点:

黄芩擅长清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担心等证。黄连药力较强,擅长清中焦湿热,湿热泻痢尤宜,并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烦止呕,解热。用于高热烦躁,心烦不眠,血热出血,胃热吐逆,消谷善饥等。黄柏苦寒下达,擅长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多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臭,足膝肿痛,热淋涩痛以及阴虚发烧,冷汗遗精等。

7.金银花与连翘

协同点:

清热解毒,分散风热,同治痈肿疮毒。外感风热及温病邪在卫气营血等证。

不同点:

金银花甘寒不伤胃,分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痢,调节热毒血痢。连翘苦寒,偏清泄里热,并可消痈散结,用于瘰疬痰核。连翘心擅长清心泻火,善治热陷心包,高热神昏等。

8.大青叶与板蓝根

协同点:

都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都可用于温病初起和热入营血,风热表证,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证。

不同点:

大青叶擅长凉血消斑,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多用。板蓝根擅长解毒利咽散结,咽喉肿痛多用。

9.生地黄与玄参

协同点: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调节热入营血及阴虚火旺证。

不同点:

生地黄偏于凉血养阴,多用于热病伤阴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玄参偏于降火解毒散结,多用于营血热毒证。

10.牡丹皮与赤芍

协同点:

能凉血散淤,对血热,血瘀而至之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力较强,善退阴分伏热,常治虚热骨蒸无汗等证。赤芍祛淤止痛较好,多用于各式淤血痛苦,兼泻怒气以疗肝热目赤。

11.地骨皮与牡丹皮

协同点:

凉血退热除蒸,调节骨蒸潮热及血热出血证。

不同点:

地骨皮味甘,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调节肺热咳嗽等。牡丹皮味辛,偏于退无汗骨蒸,又有较强的凉血祛淤效用。调节热入营血及各式血瘀证。

12.银柴胡与柴胡

协同点:

均有解热效用。

不同点:

银柴胡无升散之性,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为退虚热,消疳热之品。主治骨蒸潮热,赤子疳热等证。柴胡有升散之性,为透表泄热之品。偏治外感发烧或邪在少阳证,并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肝气郁滞及阳气下陷之证。

13.胡黄连与黄连

协同点:

苦寒,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等证。

不同点:

胡黄连擅长退虚热,消疳热,多用于骨蒸潮热,赤子疳热等证。黄连擅长泻心胃之火,清热解毒力强。用于心胃炽热炽盛以及血分热毒等证。

14.大黄与芒硝

协同点:

苦寒,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用于热结便秘,痈疮肿毒。

不同点:

大黄清降力强,用治炽热上炎证,并有止血活血,清泄湿热之功,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淤血,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及烧烫伤等证。芒硝味咸,擅长软坚润燥通便。突矬还能够治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回乳。

15.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协同点: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不同点:

火麻仁兼能滋润补虚,实用于老头,产后,体弱津血不够之肠燥便秘。郁李仁兼能行气,多用于肠燥便秘而有大肠气滞者,并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足气。松子仁兼能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

16.独活与羌活

协同点: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痛苦及外感风寒夹湿。

不同点:

独活擅长调节下半身风寒湿痹痛苦,辛散解表力衰。羌活调节上半身风寒湿痹痛苦,辛散解表力强。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鄙人在里之伏风”之说。

17.蕲蛇与乌梢蛇

协同点:

两者皆入肝经,性善走窜,能通抒发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砭骨搜风,均为祛风之专药。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凡表里风毒壅滞之证咸宜。尤宜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征。都可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中风口眼瘑斜,半身不遂,麻风,疥藓,皮肤瘙痒,赤子急慢惊风,破伤风。

不同点:

蕲蛇温燥而毒,药力较强,为治风湿顽痹要药。乌梢蛇性平无毒而药力较蕲蛇为缓。

18.秦艽与防己

协同点:

皆味劳累,性寒凉,均能祛风湿,止痹痛。主治风湿热痹,肢体关节红肿热痛。

不同点:

秦艽质润,为“风中之润剂”,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舒筋通络。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骨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不论新久高低,偏寒偏热,都可配伍运用。而尤宜于热痹。前人谓“痹证必用秦艽,同时,本品又能退虚热,清湿热,阴虚发烧,骨蒸潮热,赤子疳积发烧,湿热黄疸。防己具备较强的利水消肿效用,也罕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足气肿痛及湿疹疮毒。

19.广藿香与佩兰

协同点:

化湿,解暑,治湿浊中阻之证及暑湿,温湿。

不同点:

广藿香擅长和堵塞呕,湿浊中阻之恶心吐逆尤宜。佩兰擅长化里湿,特长除中焦秽浊腐烂之气,为口臭,口甜之要药。

20.青皮与陈皮

协同点:

行气化滞。

不同点:

陈皮紧要效用在脾肺,其性和缓,擅长疗养脾胃之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肺气滞或湿痰壅滞之证。青皮紧要效用在肝胆和胃,其性峻烈。擅长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肝郁气滞或食积不化等。

21.山查,神曲,麦芽

协同点:

消食化积,治饮食积滞。

不同点:

山查善消油腻,肉食之积,并能活血散瘀。神曲善消果蔬,酒食腐烂之积并略兼外感者。麦芽善消米面,薯芋之积,并能回乳。“焦三仙”为焦山查,焦神曲,焦麦芽的合称。

22.木香,香附,乌药

协同点:

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腹痛。

不同点:

木香擅长通畅脾胃气滞,且能调中,对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等较佳。香附擅长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善治肝郁气滞痛苦,为理气调经主药。乌药擅长散寒以止痛,凡寒郁气滞之胸腹胁肋胀痛,疝痛,痛经都可用治,并能温肾散寒,调节肾阳不够之尿频,遗尿等。

23.大蓟与小蓟

协同点: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痈肿。

不同点:

大蓟多用于吐血,咯血,崩漏,散瘀消肿之功较佳,兼能降压利胆,调节高血压及黄疸。小蓟兼利尿,擅长治尿血,血淋,兼治高血压病。

24.生姜,干姜,炮姜

协同点:

都是姜。

不同点:

炮制不同样,功效也有差错。生姜辛散力较强,擅长散发风寒,温堵塞呕,多用于风寒表证及吐逆之证。还可温肺止咳。干姜辛热,辛散之力较弱。擅长温中,为脾胃寒证要药,并可回阳,温肺化饮,用于亡阳证及寒饮伏肺咳喘。炮姜味偏心伤,偏于温经止血,温堵塞痛止泻。用于虚寒出血,腹痛泻肚等证。

25.郁金与姜黄

协同点:

皆劳累,都能活血行气止痛。两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郁金性寒,以气滞血瘀有热者用之为良,并能凉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也可用治热病神昏,癫痫痰闭,吐血,衄血,以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证。姜黄性温,以寒凝气滞血瘀者用之为佳,且能外散风寒湿邪,能手气血,通经止痛。擅长行肢臂而除痹痛。

26.桃仁与红花

协同点:

均能活血祛瘀通经,同时用治内,儿,妇,外,伤各式淤血证,如血滞经闭痛经,月信不调,产后淤滞腹痛,癥瘕聚积,亲信刺伤及跌打损伤等。两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桃仁苦甘平,活血又能消内痈,也罕用治肺痈,肠痈,并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也可用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红花辛散温通,专入血分,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力较强。“少用活血,多用破血”。另外,番红花的功效与红花类似而药力较强,又兼凉血解毒之功,尤宜热郁血瘀,斑疹色不红以及温病热入营血之证,本品货少价贵,临床少用,且用量宜少。

27.益母草与泽兰

协同点:

皆辛散苦泄,均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同时可治血滞经闭痛经,月信不调,行经不畅,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妇科淤血证,皆为妇科经产之良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益母草性微寒,以血热淤滞者用之为佳,且活血调经之力较强。当代多用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并能清热解毒,故疮痈肿毒,皮肤隐疹多用。也可用治肝热头痛,目赤肿痛,以及肝肾不够,目暗模糊。泽兰性较仁慈,行而峻,祛瘀不伤浩气,治水肿。多用于产后浮肿,小便不利。

28.穿山甲与王不留行

协同点:

均能活血通经,下乳。两者皆为通经下乳之要药。都可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腹痛,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两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穿山甲性善走窜,泄降力猛,药力较强,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也可治风湿痹痛,中风瘫痪,疮痈肿毒,瘰疬痰核。王不留行能利尿通淋,可用于多种淋证,小便涩痛。

29.川贝母与浙贝母

协同点: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疮痈肿毒,肺痈。

不同点:

川贝母味苦性微寒,滋润力强,偏于润肺化痰,多用于肺虚久咳,燥咳,散结效用较弱。浙贝母味苦性寒,开泄力大,偏于清热化痰,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热咳嗽,散结力强,罕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以及热毒疮痈等证。

30.竹茹,竹沥,天竹黄

协同点:

清热化痰,用于痰热诸证。

不同点:

竹茹除烦止呕,胃热吐逆,痰火内热扰之心烦失眠。竹沥性寒滑利,祛痰力强,善能清热化痰,定惊利窍,实用于中风痰迷,惊痫发疯等证。天竹黄清热化痰之功似竹沥而性缓,兼能清心定惊,多用于赤子惊风,也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热病神昏等。

31.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

协同点:

化痰软坚散结,瘰疬,痰核,瘿瘤。

不同点:

海蛤壳,瓦楞子制酸止痛,胃痛泛酸。海浮石善化老痰,清肺火,又能利尿通淋,血淋,石淋。海蛤壳兼可利水,用于水气浮肿。瓦楞子既散结又化痰,还用于癥瘕痞块。

32.桑白皮与葶苈子

协同点: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肺热和肺中水气,痰饮而至的喘咳水肿实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桑白皮,甘寒性缓不峻,擅长清肺热。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应用,如泻白散。葶苈子,苦辛大寒力猛,对邪盛咳喘不能平卧者为优。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利水之功亦强,可治悬饮,胸腹积水,鼓胀等证。

33.龙骨与牡蛎

协同点:

生用,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炫等。煅用,约束固涩,用于滑脱证。

不同点:

龙骨以镇心安神见长,尤实用于阴虚阳亢之七上八下,烦躁失眠,惊痫发疯等。煅后可用于湿疮或疮疡溃后不敛。牡蛎以平肝潜阳见长,并可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癥瘕聚积。煅后约束制酸,可治胃泛酸。

34.钩藤与天麻

协同点:

皆归肝经,均能平肝潜阳,息风静痉,同可治肝阳上亢而至头晕目炫,烦躁易怒,以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钩藤味甘性微寒,也能清热,但清热不如羚羊角,尤多用治赤子急惊风,壮热不退,兄弟抽搐等证。为调节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罕用药。取其清肝热之功,也可用治怒气上攻之头痛,昏倒。另外,与蝉蜕,薄荷同等用可治赤子夜啼。天麻,甘润不烈,效用幽静,关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管寒热真假,皆可配伍运用。另外,又能祛外风,通经络,也可用治兄弟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以及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

35.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协同点:

补气生津,用于气津两伤证。

不同点:

人参,补势力最强,能大补灵魂,复脉固脱。用于虚脱危证,还能安神益智,气血不够之心悸,失眠忘记等证。西洋参性寒偏清,能清火养阴,实用于气阴不够而火盛者。党参性平不燥,补气之功似人参而力缓,为肺性情虚证的罕用品。太子参性平清补,实用于肺性情阴不够。

36.人介入黄芪

协同点:

均能补气血。

不同点:

人参补益力强,能补心脾肺气,且大补灵魂,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并可生津,安神。调节气津两伤,气血双亏诸证。黄芪补势力不如人参,以补脾肺气为主,而温升之力强过人参。善补肌表之气,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多用于表虚自汗,气血双亏,疮疡不溃或溃久不敛,浮肿尿少,半身不遂,为治表虚要药。

37.连翘与黄芪

协同点:

都为“疮家圣药”,用于痈疽疮毒。

不同点:

连翘苦寒,擅长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实用于热毒疮疡,瘰疬痰核。黄芪甘温,擅长补气托毒,排脓生肌。实用于气血不够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38.肉苁蓉与锁阳

协同点:

均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肾阳不够,精贫血虚证,以及精血津液亏虚之肠燥便秘。

不同点:

肉苁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血润燥效用较好。锁阳性温燥,固肾壮阳之力较强,润肠之力不及肉苁蓉。

39.巴戟天与仙灵脾

协同点:

均有温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用于肾阳不够诸证。以及风寒湿痹兼有阳虚者。

不同点:

巴戟天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补肾阳效用和缓疗效长期,兼能益精血。仙灵性情温燥,补肾壮阳效用较强。

40.补骨脂与益智仁

协同点:

均能补能涩之品。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之功。用于肾阳不够之遗精早泄,遗尿尿频,脾肾阳虚之泄泻等证。

不同点:

补骨脂偏温肾壮阳,还能强腰膝,纳气平喘。用于肾阳不够之腰膝冷痛,虚喘。益智仁擅长温脾散寒,开胃摄涎。多用于脾寒泄泻,腹部冷痛及脾虚不摄之多唾流涎。

41.冬虫夏草,蛤蚧,核桃仁

协同点:

均有补肾助阳,益肺定喘之功。用于肾阳不够诸证,肺肾两虚之咳喘,气短。

不同点:

冬虫夏草为平补阴阳之品,又能止血化痰。实用于久咳虚喘,劳嗽痰血,因力缓,多做为病后体虚的调补品。蛤蚧补肾纳势力强,为治虚喘劳嗽之要药,还能益精血,用于肾阳不够,精贫血虚之阳痿。核桃仁力缓,多做食疗辅疗。还能润肠,用于肠燥便秘。

42.杜仲与续断

协同点:

均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工效。都可用于肝肾不够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胎动担心,胎漏下血。

不同点:

杜仲补肝肾助阳之力较胜。可用于阳痿,尿频等证,还能将血压,用于高血压病。续断苦辛,补中有行,以行血脉续筋骨为重。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淤肿痛苦。

43.生地黄与熟地黄

协同点:

皆具甘味,都可滋肝肾之阴。用于肝肾阴虚之骨蒸潮热及消渴证。

不同点:

生地黄性寒,养阴且能生津,用于阴虚内热之消渴及热病伤津口渴,又善清热凉血,为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及血热出血证之佳品。熟地黄性温,滋阴效用较强,专补肝肾之阴,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精血不够诸证及消渴证,又善补血,用于贫血诸证。

44.当归与熟地黄

协同点:

均能补血,用于贫血诸证。

不同点:

当归善调经,为妇科月信不调,闭经,痛经之要药,又能活血止痛。实用于贫血,血瘀,贫血兼血瘀之各式痛苦,且可润肠通便,用于贫血之肠燥便秘。熟地黄滋阴力较强,多用于贫血阴亏之证,尚可益精填髓,用于肝肾不够,精贫血虚证。

45.赤芍与白芍

协同点:

皆味苦性寒,都可止痛,用于痛证。

不同点:

赤芍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怒气。主治血热,血瘀,怒气而至诸证。白芍味兼酸甘,擅长养血,平肝,敛阴止汗。主治贫血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及自汗,冷汗证。

46.龟甲与鳖甲

协同点:

均有滋阴清热,潜阳息风之功。用于阴虚发烧,阴虚阳亢,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龟甲滋阴力较强,还能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用于肾虚筋骨萎弱,赤子囟门不合,行迟齿迟。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信过量,以及畏惧恐慌,失眠忘记等证。鳖甲清退虚热力较强,为治阴虚发烧之要药,又善软坚散结。用于癥瘕,经闭,久疟,肝脾肿大等证。

47.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

协同点:

皆能约束止汗,都可用治气虚自汗,阴虚冷汗等证,常配伍补益药同用。

不同点:

麻黄根甘平,效用较强,擅长治自汗。浮小麦甘凉,擅长治冷汗,兼益气养心和退虚热。糯稻根甘平,兼益胃生津,汗出兼口渴者尤宜,还退虚热。

48.五味子与乌梅

协同点:

皆上能敛肺,下能涩肠。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之功。用于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之证,并能生津止渴。

不同点: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而润,上能敛肺气,下能滋肾阴,可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喘,并能补肾涩精。用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尚能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乌梅酸涩性平,又能安蛔止痛。另外,乌梅内服还可止血,治崩漏下血。外敷能消疮毒。

49.肉豆蔻与白豆蔻

协同点:

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均能温中行气,治中焦虚冷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吐逆等证。

不同点: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魁梧乔木植物肉豆蔻的老练种仁,固涩之力较强,擅长涩肠止泻,又罕用治脾胃虚寒,久泻不只,脾胃阳虚,五更泄泻证。白豆蔻为姜科多年生木本植物白豆蔻的老练果实,行势力较强,又擅长化湿,温堵塞呕。罕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温病初起。胸闷不饥,舌苔浊腻。胃寒湿阻气滞的吐逆,赤子胃寒吐乳等证。

50.山茱萸与吴茱萸

协同点:

皆性温。归肝经。

不同点:

科属来历不同,功效出入较大。山茱萸酸涩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助阳,既能补阴又能补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又能约束固涩,罕用治肾虚不固而至的遗精,遗尿,肝肾亏虚,冲任不固而至的崩漏下血,月信过量。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散寒止痛,疏肝下气,为治寒滞肝脉诸痛证之要药,并能燥湿,温堵塞呕,助阳止泻。

51.桑螵蛸与海螵蛸

协同点:

同归肝肾经,均能固精缩尿止带,都可用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带过量等证。

不同点:

两者来历不同,功效有别。桑螵蛸甘咸性平,又能补肾助阳。用于肾虚阳衰而至的上述病证,尤宜遗尿尿频,也可用治肾虚阳痿。海螵蛸咸涩性微温,固涩之力较强,多用于遗精带下,又能约束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用治崩漏下血,吐血,便血及内伤出血,胃痛吐酸。突矬治湿疮,湿疹,溃疡多脓,久不愈合者。

52.莲子与芡实

协同点:

都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都可治肾虚不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食欲不振,脾虚白带过量等证。

不同点:

莲子效用偏于补脾,补力较强,习称“脾果”,并能养心安神,交通心肾。治心肾不交而至的虚烦,心悸,失眠等证。芡实效用偏于肾,虽补力不及莲子,但能除湿,虽约束,但不燥,不腻。脾虚湿盛的久泻不只,白带过量者芡实尤其多用。

53.雄黄与硫磺

协同点:

皆为以毒攻毒的解鸩杀虫药,罕用于疥藓恶疮等证。

不同点:

雄黄解毒疗疮力强。主治痈疽疔疮以及毒蛇咬伤,既能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也可用治虫积腹痛,哮喘,疟疾惊痫等证。硫磺突矬杀虫止痒力强,多用治疥藓,湿疹,皮肤瘙痒,为疥疮要药。且硫磺也可用治肾阳不够,下元虚冷而致寒喘,肾虚阳痿,小便频数。末年人肾阳不够,虚寒便秘。

END

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做家全部。文章观念仅代表做家观念,不能代表本刊观念,受权及商务合营请关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f/10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