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黄 >> 地黄产地 >> 立春

立春

治白癜风合肥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320/4594538.html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更是干支历里新的干支纪年以及寅月的起始;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节气习俗

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

  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的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民俗专家表示,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祭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立春之日民间习俗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立春养生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过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要到了,万物生发,一派生机勃勃。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等,少食辛辣之物。

春三月調攝總類   《尚書大傳》曰:“東方為春,春者,出也,萬物之所出也。”《淮南子》曰:“春為規,規者,所以圜萬物也。規度不失,萬物乃理。”《漢律志》曰:“少陽,東也,東者,動也。陽氣動物,於時為春。”故君子當審時氣,節宣調攝,以衛其生。

  正月立春,木相;春分,木旺;立夏,木休;夏至,木廢;立秋,木死;立冬,木歿;冬至,木胎,言木孕於水之中矣。   歲時變常,災害之萌也,余特錄其變應於疾病者,分列於四時,使遵生者懼害,預防者慎自保,毋困時變。其他水旱凶荒,兵革流移,余未之信也,不敢錄。

 

正月朔,忌北風,主人民多病;忌大霧,主多瘟災;忌雨雹,主多瘡疥之疾。忌月內發電,主人民多殃。七日,忌風雨,主民災。忌行秋令,令主多疫。

孟春之月,天地俱生,謂之發陽。天地資始,萬物化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君子固密,毋泄真氣。卦值泰,生氣在子,坐臥當向北方。   

二月,忌東北雷,主病,西北多疫。春分忌晴,主病。三月朔,忌風雨,主多病。忌行夏令,主多疫。

正月事宜   《周天七衡六間》曰:“大寒後十五日,斗指艮,為立春。立,始建也,春氣始至,故為之立也。後又十五日,斗指寅,為雨水。雨水,中氣也,言雪散為水矣。律太簇,簇者,?也。言萬物?地而出,隨陽而生也。”《晉樂志》曰:“正月建寅,寅者,津也,謂生物之津途也。”《玉燭寶典》:“以正月為端月,曰孟陽,曰獻歲。”   歲朝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豕,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穀。是日日色晴明溫暖,則本事蕃息安泰。若值風雨陰寒,氣象慘烈,則疾病衰滅。以各日驗之,若人值否,思預防以攝生。

  

《靈寶》曰:“是月天道南行,作事出行俱向南,吉。是月一日,修續命齋,勿殺生。初七日是三會日,宜修延神齋,吉。”   “元日五更,以紅棗祭五瘟畢,合家食之,吉。”   《山海經》曰:“畫桃符以厭鬼。”   《荊楚歲時記》曰:“元日服桃仁湯,為五行之精,可以伏百邪。”   《月令圖經》曰:“元日日未出時,朱書百病符懸戶上。”符在五月中。   《荊楚記》:“元日掛雞於門庭,百神畏之。”   《墨子秘要》曰:“元日收鵲巢燒灰著於廁以避兵,撒門裏以避盜。”   《四時纂要》曰:“是月四日寅日,宜拔白。甲子日,拔白。三十日,服井花水,令鬚髮不白。”   《時後方》曰:“正月上寅日,取女青草末三合,絳囊盛掛帳中,能辟瘟疫,”女青即雀瓢也。   《玉燭寶典》曰:“元日,作膏粥以祀門戶。”

  

“正月元旦,迎祀灶神,釘桃符,上書一‘上漸下耳’字,掛鍾馗以辟一年之祟。家長率長幼拜天地萬神,詣本境土地五穀之神,以祈一年之福。或經?完畢方禮拜。新年寅時,飲屠蘇酒、馬齒莧,以袪一年不正之氣。”

  “洛陽人家,正月元日造絲雞臘燕粉荔枝。十五日造火鵝兒,食玉粱糕。”   “長安風俗,元日以後,遞以酒食相邀,為之傳坐。”   “立春後庚子日,宜溫蔓菁汁合家并服,不拘多少,可除瘟疫。”

  

“元日五更時,點火把照果木樹,則無蟲生,以斧敲打各樹身則結實。”   《居家必用》曰:“是月,將三年桃樹身上,尖刀劃破樹皮,直長五七條,比他樹結子更多。恐皮緊不長。”   “是月上辰日,塞鼠穴,可絕鼠。”   《五行書》曰:“元日用麻子七粒,赤豆七粒,撒井中,避瘟疫。”又云:“吞赤小豆七粒,服椒酒一杯,吉。”   《歲時雜記》曰:“元日燒蒼朮,服蒼朮湯,吉。”   《崔寔月令》曰:“元日進柏酒,是玉衡星之精,服之令人身輕。”   《珠囊隱訣》曰:“元日煎五香湯沐浴,令人至老鬚黑。”注曰:“乃青木香也,因其一株五根,一莖五花,一枝五葉,一莖五節,故云。”又以五香煎之,方具於後。

  

“元日四更時,取葫蘆藤煎湯浴小兒,終身不出痘瘡。其藤鬚在八九月收藏,又云在除夕。葫蘆煎湯亦可。”   “其月宜加綿襪以暖足,則無病。”   又一方云:“五香湯法,用蘭香、荊芥頭、苓苓香、白檀、木香,等分,(口父)咀,煮湯沐浴,辟除不祥,可降神靈,并治頭風。如無蘭香,以甘松代之。”此又一說也。   《雲笈七簽》曰:“以立春日清晨,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湯沐浴,吉。”   《千金月令》曰:“是月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黃粥,以補虛。取地黃搗汁,候粥半熟以下汁。復用綿包花椒五十粒,生薑一片同煮,粥熟,去綿包,再下熟羊腎一具,碎切成條,如韭葉大,少加鹽食之。二曰防風粥,以去四肢風。取防風一大分,煎湯煮粥。三曰紫蘇粥,取紫蘇炒微黃香,煎取汁作粥。”

 

 《雲笈七簽》曰:“正月十日沐浴,令人齒堅。寅日燒白髮,吉。”   《述見》曰:“是月每早梳頭一二百梳,甚益。”   《玄樞經》曰:“春冰未泮,衣欲上薄下厚,養陽收陰,長生之術也。太薄則傷寒。”   《四時纂要》曰:“初七日,為上會日,可設齋醮,大吉。”   《清異錄》云:“咸通俗,元日佩紅絹囊,內裝人參豆大,嵌木香一二厘,時服,日高方止,號迎年佩。”

正月事忌   “正月,日時不宜用寅,犯月建,百事不利。”   “是月初七日、二十一日,不可交易裁衣。”   “是月初,婚,忌空床,招不祥。不得已者,以薰籠置床以厭之。”   《梅師方》曰:“元日,勿食梨,以避離字之義。勿食鯽魚,頭中有蟲。”   又曰:“不得食生蔥、蓼子,令人面上起游風。勿食蟄藏不時之物。”   《本草》:“是月勿食鼠殘傷物,令人生?。”   《心鏡》曰:“是月節五辛以避厲氣。五辛:蒜、蔥、韭、薤、薑是也。”   《攝生論》曰:“八日,宜沐浴。其日不宜遠行。”   《楊公忌》曰:“十三日,不宜問疾。”   “正月元日,天臘日,十五日為上元,二日戒夫婦入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9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