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基地建设3天麻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写在前面

与前面的麦冬,人参一样,天麻也是目前需求量较大的药材,在昆明,以天麻火腿鸡为主题的餐馆随处可见。

于云南昭通寻得一些天麻,新鲜的天麻断面粉性十足,感觉比豆薯(地瓜)还粉,水更多。舌舔感觉微苦微麻微甜,闻着有淡淡的马尿味。

天麻品种规格较多,我们同样准备前往各基地,梳理各地产的天麻的特色,咱们先看文献中关于天麻的研究。

版药典上的天麻

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照醇溶性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天麻素(C13H18O7)和对羟基苯甲醇(C7H8O2)的总量不得少于0.25%。

(市场采集天麻规格较小的统货,经实验检测,天麻素的值多在0.4%左右,两者的和多在0.6%左右,且该品种之前多出现二氧化硫易超标的情况)

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

甘,平。归肝经。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3~10g。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天麻产区及栽培历史01产区

长期以来,天麻一直以野生药材入药,

从魏晋时期就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并延续至明清。

近现代,因药材需求量大幅上升,

导致野生天麻资源大量采挖而逐步衰竭,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天麻逐步转为人工栽培。

其道地产区由于朝代更替和人文与自然环境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

现以云南昭通、陕西汉中、湖北宜昌、安徽六安和贵州大方为天麻主流产区。

民国《药物出产辨》记载:“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者均佳。贵州亦有产,但全无气味,不适用。”

年《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记载“野生天麻,为四川、云南两省有名的地道药材。贵州毕节、大方……遵义产量也多,但质量不及四川、云南好。以云南昭通彝良,四川荥经所产最有名。”

年《中华本草》记载天麻:“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国,并出口。”

现代则多认为贵州大方、云南昭通和陕西汉中为天麻道地产区。

02栽培

年,日本学者草野俊助发现了天麻和蜜环菌的相互共生关系。

年,我国学者开始报道天麻栽培方法。

此后,四川、北京、云南等地学者先后开展天麻人工栽培技术攻关。

其中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徐锦堂,云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周铉,是攻克天麻人工栽培技术的关键学者。

并在全国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分别被称为“北天麻”和“南天麻”。

年利用野生蜜环菌菌材伴栽天麻获得成功,

首创了利用蜜环菌侵染过的野生树根做菌种培养菌材的方法,

结束了我国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

年,发明了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取得了高产稳产的效果,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推广。

周铉年至年在云南昭通彝良县小草坝下放驻点,

从此在小草坝朝天马林场开始了长达13年的天麻无性、有性繁殖方法研究与实践。

天麻习性及种质资源01习性

天麻是与真菌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具有避光性、向气性和向湿性,喜凉爽、潮湿的环境,为异养型的兰科植物。

同天麻共生的萌发菌和蜜环菌,均以落叶阔叶林的落叶和树根、树段做养料生长,野生天麻多生活于植被丰富森林的林下阴湿地带。

天麻喜阴湿环境,野生天麻产区均在黄河、汉水、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等雨水较充足、空气和土壤湿度大的区域。

02种质资源

古代根据天麻箭杆为赤红色的形态特征,将天麻称为赤箭。

根据箭杆颜色、块茎形状和含水量将天麻分为红天麻(天麻原变型)、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和疣天麻5种变型,以红天麻、乌天麻2种变型资源最丰富。

红天麻含水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耐旱力强,主产我国黄河及长江流域诸省,遍及西南至东北全国大部分地区。

乌天麻含水率低,耐旱力低,喜冷凉气候,仅分布于云南东北部及西北部、四川与贵州西部,海拔~m山地。

古代因疆域和交通所限,仅发现全国分布广泛的红天麻变型,并将山东东平、济宁和湖南邵阳、怀化定为主产地和道地产区。

后来随着疆域扩展和交通便利,逐步发现西南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乌天麻变型,并发现其含水率低、质量佳,逐步将这些产地定为主产地和道地产区。

年文献关于湖北天麻的含量研究

天麻属兰科多年生草本共生植物,以地下块茎入药,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

天麻素,又名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为天麻特征组分。

湖北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和蕲春县等天麻产区主要种植红天麻。

自年开始,在麻城市低海拔地区(约m)进行乌红杂交天麻种植试验,并与本地区种植的红天麻进行了品质对比。

用宜昌红天麻S2自交系与云南乌天麻S4自交系进行正反交培育出“乌红”、“红乌”天麻品种。

通过湖北省品种评审委员会审(认)定为“2个优良杂交天麻新品种”,并命名为“鄂天麻1号”和“鄂天麻2号”。

乌红杂交天麻与红天麻相比,形态好、天麻素含量比父本宜昌红天麻增加17%。

按照版药典标准中的HPLC法,分析了乌天麻、红天麻、乌红杂交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

乌天麻中的天麻素平均含量为0.%,

乌红杂交天麻为0.%,

红天麻为0.%。

3种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均高于版药典的标准:不小于0.2%。

其中在大别山低海拔地区(约m)种植的乌红杂交天麻,其天麻素含量高于红天麻,品质优于红天麻。

含天麻的中成药(天麻祛风补片)

地黄g当归g羌活80g独活50g附片(黑顺片)(砂炒)60g肉桂60g天麻(姜汁制)60g盐杜仲70g酒川牛膝60g玄参60g茯苓60g

以上十一味,天麻(姜汁制)、盐杜仲、茯苓粉碎成粗粉,肉桂粉碎成细粉,过筛。

当归、独活、羌活提取挥发油,药渣与药液加入酒川牛膝、附片(黑顺片)(砂炒)、地黄、玄参,加水煎煮三次。

第一次3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

与上述粗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肉桂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入当归等挥发油,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即得。

本品每片含天麻以天麻素计,不得少于0.10mg。

(不计损耗,折算后要求天麻原料天麻素含量约0.17%,但实际需求要大于这个值。)

温肾养肝,祛风止痛。用于肝肾亏损、风湿入络所致的痹病,症见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畏寒肢冷。

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孕妇及感冒发热期间禁用;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衣片,片心重0.35g

结尾

天麻的个头越来越大,之前在四川小寨子沟看见的野生天麻,个头则较小,不过可能和它冒出赤箭有关,消耗掉部分能量。

文献中提到的乌天麻,之前在药材市场有见到,天麻外表颜色较深,偏黑色。

但文献中又提到通过赤箭的颜色来判断,还有各种颜色的天麻,希望去产区进一步探究。

从两篇文献分析,乌天麻水分少,含量高,其质量较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文献对于好天麻的产地认识都是变化的。

因目前天麻,从药用也逐渐发展成药膳,我的思维认为:做药用,或许含量高的天麻更适合。

偶尔做药膳食用,含量低,粉性足,像土豆一样的,可能吃起来更安全一些,因药性也是毒性,没有对应症状的话,也不是很适合吃太多天麻。

意愿合作的基地,可于下方留言区留下联系方式及天麻种植基地概况,或将基地信息发送至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7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