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9/5608569.html
道地药材与中药全球引种悖论
鲍超群1,宋欣阳2通信作者,金阿宁3,
沈云辉2,王硕2,王志永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2上海中医药大学,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另一方面,在中国土壤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中药资源几近枯竭、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的背景下,中药材的全球引种应运而生。中药全球引种指在海外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地方开辟出一块土地进行中药材种植。经引种后的药材自然不可称为道地药材,其中的有效成分也将大打折扣,由此产生了道地药材与中药全球引种的悖论。中药全球引种的原因
随着全球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药材的需求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增长,但因如下几方面原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中药全球引种势在必行。1.中国土壤污染影响中药材品质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大发展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中药材作为农作物之一也深受其害。目前,同一药材可能因不同物种造成的品种混杂,质量无法控制;另外也可因分散种植、粗放管理难以保证药材品质的稳定,更因大气、土壤、灌溉用水等污染造成的药材中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及农药的含量不可控制。年5月初,某药业集团旗下产品“健体五补丸”由于被香港卫生署检出汞含量超标而被宣布召回。还有曾在德国广受肥胖女性追捧的“普洱减肥茶”也由于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而被迫退出德国市场,遭受巨大损失。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重创,我国作为中药大国不能徒感悲伤,更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避免更多国家设置重重障碍阻碍我国中药进入当地市场。2.劳动力成本上升使药农减少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近年来无论是野生药材还是家种药材的种植面积都在缩小、产量在减少,而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对中药的认可日益提升,消费人群在逐步扩大,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中药材价格近来涨势凶猛,但是种植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倘若遇上气候异常还要面临减产的风险。近年来,疯涨的中药材价格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药农的实际收益,好不容易多出来的收益反而进了投机者的腰包,被多重代理层层加价所抵消。经调查发现,一些药农宁愿将地荒着,去一二线城市打工赚钱,也不愿意种植中药材,因为种植成本实在太高,根本不划算。部分土地上已种植多年的中药植物被连根拔起,被纷纷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取代。由此导致的问题是中药饮片产量增长的速度已经跟不上需求量,如年我国国内中药饮片产量为万吨,年年国内产量增长至万吨,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3%。年我国国内中药饮片需求量为万吨,年年国内需求量增长至万吨,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67%(见图1)。3.部分中药资源几近枯竭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部分中药资源的过度索取,生长速度已经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出现了大量濒危物种,对于他们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如西藏已列出74个品种的濒危藏药材,见表1。目前,生物资源的保护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就地保护,指就在物种生长的当地,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培育模式,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使其更适宜中药植物的生长;一种是迁地保护,这种针对当地生态系统已遭遇巨大破坏或改变,不再适合中药植物生长的情况,此时需要另外寻觅一块与原生态系统在各方面条件均较为相似的地方,也可以通过人为模拟的方式来构建,从而使中药植物能够在原生长地之外也实现正常甚至更高效地生长。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于其具有特异性的特点,未改变当地生态系统,故对当地其他动植物的正常生存繁衍不会造成影响。4.国际市场对中药材需求量大“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医药走向海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契机,“一带一路”上的众多重要节点国家与我国在地理环境、疾病谱和用药习惯上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因此它们相比于西方国家更具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更有可能认可中医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出口相比于全球增幅明显,所占贸易额比例越来越高。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出口总数量为4.7万吨,同比增长88.5%,占上半年我国对全球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出口数量的37.0%;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同比增长76.9%,占我国上半年对全球中药材及饮片贸易额的25.5%。为了保证中医药服务品质和质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将与沿线国家展开合作,共同制定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国际标准体系,支持超过种中药产品在国际上获得注册和认可。在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度支持下,中医药必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沿线民众众多健康服务选择之一,随之而来的则是对中药材更大的需求。道地药材的独特之处
以史为鉴,道地药材是中药显效之法宝。中药疗效好坏关乎中医的兴衰存亡,关乎民众的生命和健康。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道地药材”几乎被人们与优质中药材约定俗成地等同起来,唯有品质上乘的中药材才配得上这个称号。1.道地药材的由来“道”在中国古代为行政区划单位。其范围较小,说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不同区域的土质条件具有显著差异。优质中药材对土质条件的要求近乎苛刻,故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专设“药出州土”,按“道”列出了各地所产的药材。在个州的土地上,共记载有种的道地药材,而其他地方的州土均不适合道地药材的生长,故未能被载入《千金要方》。明《本草品汇精要》在药材的细目中也会专门列“地”项,用来突出一些药材最佳产区所在,给阅读者以参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中药材。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中药材也具有不同的品性和性味,治疗效果更是大不相同,不可混用。如浙江所产贝母,称浙贝母,长于清肺祛痰,适用于痰热蕴肺之咳嗽,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虚劳咳嗽。2.道地药材的必备条件道地药材需要具备五大要素:一是优良的种质资源,中药材原本的遗传物质好,那么它内在的本质就好。经过成百上千年的自然选择,道地药材内的遗传物质已逐渐趋于稳定。二是作为道地药材它要有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国地域辽阔,在特定的海拔、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条件下药用植物相比于其他地方长得更好,那就是道地药材。枸杞耐寒、耐旱的特点决定其喜欢生长在沙质土壤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恰好宁夏中宁地区的气候、土壤就是这种类型,故宁夏枸杞相比于其他枸杞售价更高,口碑更好。产于河南焦作的道地药材怀地黄通过化学物质测定,发现其有效成分梓醇含量为0.%~0.%,这一指标远高于广东、山东、陕西等地0.01%~0.06%,所以怀地黄以河南焦作产最优。三是它有特定的采集时间和系统的加工方法及炮制规范。药材的形、色、气、味不单单是大自然造物主所决定的,更有传统老药农的一份功劳。倘若没有他们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勇敢大胆的尝试探索,点点滴滴地总结经验,不断精确采收时间,在该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进行采收,不断发展加工炮制技术,绝不偷工减料,那么道地药材依旧无从谈起。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云:“(采收)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千金翼方》也谓:“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故每一味道地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其灵魂所在,不早也不晚,不多也不少,一切都是最优安排。四是道地药材的疗效经临床检验明显好于其他药材。吉林长白山的人参,补气效果好;山东东阿县的阿胶补血疗效好。这些道地药材受到了众多医家的追捧,他们在开处方时喜欢在药名前标上川、云、广等产地。五是道地药材中含有中华民族人文的思想。有了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普普通通的植物才能称之为中药。中药材的道地性是古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优化筛选出来的,虽然有些中药材生长在国外,但它在没有中医药理论的情况下,或许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种观赏性植物,以美化环境为己任,直到被中医药理论所发掘,成为能够治病救人的救命良药。如年云南从印度加尔各答引种木香成功并逐渐发展,木香始以云南为道地,习称云木香。我国目前主要有十大道地药材产区,有些药材虽然名称一致,但由于产区不同药效也不尽相同。见表2。解决悖论的途径与方法
道地药材与中药全球引种的悖论说到底就是质与量的矛盾。中华文化讲求“中庸之道”“执两用中”的思想。借用于此,笔者认为在质与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破除这一悖论的唯一正确途径。为了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质量不差,我们唯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全面精确地对新产地加以评价,找到最为适宜的引种药材种植环境,以及制定相应的标准进行规范,提高引种药材的质量。利用这两大方法,引种药材的质量能尽可能地接近道地药材。1.利用软件进行产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定性区划、数值区划、多因素全国区划到多因素全球区划的发展过程,未来还将致力于使区划更为精准。中医药的传统定性区划是在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展开的,我国共划分出9个一级区和28个二级区,涵盖了40种中药材。与盲目开展中药材种植相比,中药材传统区划较为合理规划种植地区,药农可以参考中药材传统区划获得的数据进行选择,生产的药材质量普遍提高。但此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统计指标处理工作,故效率极为低下,同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使是该方面的专家也会有自己喜欢的标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故结果很不稳定。鉴于上述问题,这类研究方法已经逐渐退出市场,处于淘汰边缘的境地。数学方法逐步被引入区划工作中,中药材区划终于进入更为精准的数值区划时代。通过运用欧氏距离法、相似系数法、组平均聚类法、群落相似系数百分率法进行分析,但其仍有不足,由于其数值是在某一个时间点采集而来的,是静态的,往往忽视了人类运动所带来的改变,故获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不小的出入,常缺乏实际价值,真正运用时还需要根据经验进行小幅调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又给中药材区划带来了可喜的突破,我们可以在GIS平台上将多种环境因子纳入到药材产区预测中,使数据真正动了起来,发挥其最大价值更贴近实际,研究结果可以较好指导药材种植。最早实现这种技术的是陈士林、孙成忠等,他们基于3S技术[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统称]于年成功开发了“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之后他们进行了升级改进,终于又在前者的基础之上,于年发布了“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它的特点是与之前版本只能根据当下的气象、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判断相比,具有预测功能,能够根据模拟人类的运动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来较好地对各药材分布进行预测。该系统的成功开发为中药材全球范围内的引种栽培、保护抚育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随着众多科学家对药材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逐渐明确,中药材区划模型将可以根据这一关系得出更为精确的药用植物生态适宜产区的数据。借助于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等新一代技术,可以把这些区划数据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在药农面前,帮助其作出正确无误的决策。2.制定道地药材全球引种标准从性状品质、化学品质、生态3个方面来制定道地药材全球引种标准,此外还需对采集时间、加工及炮制方法进行评价监管,严格杜绝不符合要求的全球引种中药材进入市场。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有10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均需建立相关标准,严格进行检测。化学成分指明确道地药材中究竟有哪些化学成分,与疗效有关的又是哪些成分,这已成为药材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另外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