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野豌豆,在他的笔下简直就是人

白癜风治疗办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诗经里的植物|野豌豆,在他的笔下简直就是人间佳肴夏天,湖边的空地上,野豌豆长出了青叶,开出了紫花。当年苏轼贬居黄州,为解思乡之苦,托好友巢元修从四川带来野豌豆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还专门为野豌豆写了一首《元修菜》的诗。现在,黄州浠水等地仍有把野豌豆叫作“元修菜”。“野豌豆”是它的俗名,它还有一个文雅秀气的学名叫“薇”。在清人汪灏修编的前朝著作《广群芳谱》中记载,“薇,一名野豌豆,一名大巢菜”。自古以来,野豌豆就仿佛与人们有不解之缘,古代诗词里也有很多关于野豌豆的篇章。《诗经》中,不仅有单独的《采薇》篇目,还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薇”,“山有蕨薇”等美妙文字,楚辞唐诗中也有不少关于薇的佳句。薇吸引人的,除了它饱含言志达意的深情外,大约还有那柔嫩鲜香的美味。很早的时候,就有人说“其藿作蔬入羮皆宜”,苏轼作为美食家,更是把吃野豌豆的过程写得出神入化:“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哪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在他的笔下野豌豆简直就是人间的佳肴珍馐。在过去,人们采食野豌豆,很多时候并不是奔着它的美味去的。春季“旧谷既没、新谷未生”,青黄不接,野豌豆还是人们渡过春荒的救急菜,有些地方还有“救荒野豌豆”一说。古时候,野豌豆不仅可以吃,而且还是重要的祭品。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说,“礼:铏芼羊芐豕薇”,就是将地黄叶或野豌豆与肉一起煮,装着用于祭祀。据说汉朝官府还为此专门种植野豌豆。现代人把野菜当成健康食品,但对于古人来说。却是不得已而为之。采集野豌豆苗充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名篇《小雅·采薇》,写的是征夫在外的艰苦生活,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中大概意思是:采豆苗,采豆苗,豆苗新芽已长大。说回家,说回家,眼看一年又过完了,没有妻室没有家,就因与匈奴要打仗,没有闲暇没有息,就因与匈奴要打仗。采豆苗,采豆苗,豆苗柔嫩已经长大,说回家,说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忧心如焚人着急,又饥又渴实难忍,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豆苗,采豆苗,豆苗茎叶已变老,说回家,说回家,转眼十月又到了,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这里写的是戍边将士的艰难,远离家乡、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11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