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全省乃至全国都在探索。
随州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在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资产“底清账明”基础上,在全市稳步推进乡村人民公司创建工作。
什么是乡村人民公司?即在乡村设立具有市场功能的集体经济、具有民生性质的市场主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沉睡”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随州市已建成家乡村人民公司,其中,广水市有家。一家家乡村人民公司,就是一个个乡村振兴“发动机”,带动一个个“空壳村”破壳新生。
“人民公司”正在成长为代表广大村集体经济成员利益、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新兴市场力量。
生态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绘就广水“富春山居图”。(王志祥摄)
多了董事长身份后,57岁的李亚平重新戴起了手表。
李亚平是广水市李店镇飞跃村村支书。当了23年村支书,今年是他最忙碌的一年。
“去年6月村里成立人民公司后,承接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我们忙得脚不沾地,得掐着时间干。”近日,在广水市李店镇飞跃村党群服务中心,忙着打包发运“年货四件套”的他,笑声爽朗,“我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怎样为村里、为乡亲们赚更多的钱。”
飞跃村党群服务中心,主播线上销售“年货四件套”
去年,通过拍摄短视频、镇领导出镜“代言”、举办年货节等活动,飞跃村人民公司电商业务一炮打响,7个月销售额近万元,惠及70余户农户。公司成立仅半年时间,就实现利润70万元。
实现飞跃发展的,不仅仅只有飞跃村。
年9月,广水市在试点基础上,举办创建人民公司推进会,近百名村支部书记、分管农业干部集中学习,各地创建工作呈“雨后春笋”之势。
采取自主经营、股份合作、承包经营等模式,广水市已创建乡村人民公司家,占该市行政村总数的38.8%。
家乡村人民公司中,已有40家实现大幅盈利。
无中生有
荒地里刨出“金疙瘩”
藕田里,挖藕机轰鸣作响,一人操持机器,一人跟随捡拾。黄艳峰站在田埂,喜笑颜开。
“藕田原来抛荒20多年,长满了杂草。”黄艳峰介绍,村人民公司成立后,流转50亩荒地种植莲藕,预计年产量20万斤,销售额达60万元。
荒地成“宝地”,搁以前,这事黄艳峰想都不敢想。
黄艳峰是广水市广水街道办事处驼子村党支部书记。
驼子村过去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常年没有收入。
年8月,驼子村成立人民公司——鑫农共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流转荒地亩,发展种养殖业,“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走进驼子村蔬菜种植基地,4个高科技夯土大棚整齐排列,棚内黄瓜、紫茄子长势喜人。
驼子村蔬菜种植基地
“我们实行嫁接育苗,蔬菜抗病性强,产量能提升20%。”黄艳峰介绍,大棚上盖电动防雨棉被,下设滴灌系统,突破了气候因素制约。基地共种有6亩地,一年种两季蔬菜,一季种黄瓜、茄子,一季种苋菜,全年预估收益达30多万元。
蔬菜丰收,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
黄艳峰介绍,公司打通线下销售渠道,大悟、武汉等地商贩纷纷上门收购。开通线上平台,为在外游子送去“家乡味道”,每天合计能销售蔬菜0斤左右。
大棚里种出“真金白银”,黄艳峰并不满足,他又瞄准了王鸽养殖。
村里脱贫户朱金华养殖王鸽多年,经验丰富,每年收益达10万元。双方合计,扩大养殖规模。公司出厂房,朱金华出种鸽,计划养殖王鸽4万对,预期收益达万元。
黄艳峰介绍,目前公司已形成蔬菜、香稻、莲藕、王鸽、农机租赁、劳务输出等六大产业,惠及全村多位村民。
脱贫户李海江过去在武汉务工,每年收入3万多元。去年回乡加入公司,跟随建筑队四处施工,收入不减反增,多了一倍。
有中生优
延伸农产品产业链
1月13日,十里街道办事处双塘村村委会绿意环绕,田野里油菜竞相生长,生机勃勃。
十里街道办事处双塘村风景如画
广水市益新运营管理公司董事长邱金虎介绍,“公司种有0亩油菜,与周边30余个村签订了亩油菜收购协议,预计能收获多万斤油菜籽。”
双塘村曾是广水市软弱涣散村,办事处年终考评连续10年排名倒数。
去年7月,双塘村成立广水市益新运营管理公司,盘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面积从过去的亩增加至2多亩,种植油菜、水稻、果树等。
过去,双塘村种植油菜,直接出售菜籽。益新公司成立后,与广水市绿色生态投资公司合作,投资万元新建榨油坊,增添机器设备,升级制油工序,建成后可日产精品菜籽油斤。
邱金虎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产斤菜籽,每斤菜籽2.6元,刨去机械、种子、施肥等费用,一亩地最多能赚约元。如果将油菜籽加工成菜籽油,出油率约40%,菜籽油每斤11元,刨除成本,一亩地能赚元,增加了多元收入。
“公司去年5个月收入30万元。”经营红火,邱金虎干劲十足,“目前村里5个蔬菜大棚正在建设;亩果园种有桃子、杏子、李子,桃子今年挂果,预计收入5万元;亩莲藕即将上市,预计收入8万元……”
双塘村延伸油菜产业链,吴店镇楼子湾村则做起了“水稻文章”。
去年10月,村庄成立楼子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聘请返乡能人黄勇出任总经理。
公司采取“订单种植”,委托村民刘学义、阮班种植30亩富硒水稻,提供种子、技术指导,按每斤1.5元的价格回购稻谷,制成成品米出售。
“农户、公司,两头受益。”黄勇介绍,公司收购稻谷,每斤高出市场价格2毛多,农户一亩地能增收多元。公司将稻谷加工成稻米,精心包装后出售。成品米每斤6元,2斤稻谷约能制成1斤成品米,米糠、碎米等抵消加工费,扣除包装、技术指导等费用,产品附加值提高了20%-30%。
优中生特
引入资本叫响“广水味道”
广水有两个铁城村,仅一山之隔,但创办人民公司的思路不同。
关庙镇铁城村独资自主经营,郝店镇铁城村则引入社会资本,开展股份合作。
为何要开展股份合作?
郝店镇铁城村村支书、彩桃之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国安坦言,村里适合种桃树,面积虽大,但缺少品牌和统一包装,售价低,常滞销。
专业人做专业事。公司引进湖北盛鑫农业公司参股,成立了三颗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郝店镇“彩桃之乡”品牌,与电商品牌、各大商超合作,实现产地直销。
年7月雨量大,恰逢桃子大量上市。种植大户程斌的水蜜桃售价1.4元1公斤,无人问津。眼瞅着水灵的桃子要烂在枝头,程斌一筹莫展。
合作社了解情况后,邀请多位“网红”带货,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