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Charles按?之前虽然透过对中医文献的阅读知晓人体其实像了无际涯的宇宙一般是一个极尽精密之能事的、涵藏了无数奥秘的小宇宙,但是这份领悟只局限于智识维度,直到借助于重生呼吸(RebirthBreathwork)才从身体层面体证到我们自身这座“移动神龛”的不可思议,以及领悟到能量医学巨擘、著名身心灵导师狄帕克·乔普拉所提出的“量子身(quantumbody)”究竟何为——原来我们的看似粗顿肉体无时无刻、没有休止地在以一定的频率振动着。《完美健康》这本书,饱藏了狄帕克多年来对于已流传五千年之久的印度阿育吠陀医学(Ayurveda)宝贵的个人了悟、见地。凭借书中的一份设计精细的检测表,各位读者可以快速地了解自己的身心类别(瓦塔、皮塔、卡法),进而循着狄帕克量体裁衣、因人而异的详实生活保健指引不断实操练习,趋近“完美健康”。
电影《蚁人2》中蚁人在踏进量子空间后,即迈入变幻莫测、拥有无限可能的场域。他在解救出的初代黄蜂女身上看到了她从玄妙量子空间获取的超能力。整部电影呈现出对量子疆域的无穷探索和人体架构的神奇精巧。那么,量子力学和人体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DeepakChopra
人体量子力学
狄帕克·乔普拉
要理解量子力学是如何在人体中发挥作用的,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一下人体本身。根据阿育吠陀医学理论,人的肉体是通往“量子人体”的通道,物理学家认为构成自然界的基本粒子是量子,而不是原子和分子。量子是物质与能量的最基本单位,比最小的原子也要小一千万至一亿倍,因此在量子状态下,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有量子都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振动——即量子鬼波直至形成物质形态。阿育吠陀医学认为,人体也遵循同样的原理——起初人体以一种强烈但看不见的振动形式存在,即量子波动,直至后来与能量和环境物质粒子的推动力相结合。
电影《蚁人2》中的量子空间
人体量子力学是构成人体的基础:思想、情绪、蛋白质、细胞、器官以及我们身上任何可见或不可见的部分。在量子状态下观察人体,你会发现人体一直在向外发送各种不可见的信号,它们在等着你去选择,肉体中会有一个量子脉搏,也会有一个量子心脏在跳动。事实上,阿育吠陀医学认为,人体的所有器官及生理过程都会找到一个相对应的量子形态。
如果不能有效察觉到量子的存在,那么量子人体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意义不大。不过幸运的是,人类的意识还是可以感知到这种极其微弱的振动的,这要感谢人类神经系统难以置信的敏感性。一束光线的单光子打在人类视网膜上产生的振动比一粒灰尘落在足球场上还要微弱,然而视网膜上的特别神经末梢——杆状细胞和圆锥细胞却可以有效地感知单光子,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使我们看到光亮。杆状细胞和圆锥细胞就像两架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其庞大的组织结构可收集人体生理存在最初接收的所有信号,然后利用将光线转变为视觉神经冲动再传导至大脑的工作原理,使我们可以直接对看到的事物做出判断。
通过研究潜在于人体内部的量子力学,阿育吠陀医学带来了远胜于传统医药治疗效果的医学革命,突破了局限于粗略生理研究的缺陷。这是因为量子状态下的人体要比正常状态下的人体更具“威力”。举例来说,原子弹爆炸就是巨大的量子能量的爆发,而激光则更能说明这个问题,这种与手电筒光没有什么区别的光束正是将量子振动聚合在一起,从而使其具备了切割钢铁的能力。
造成这种“威力”爆发的就是量子原则,它揭示了自然界在某种微妙的状态下是拥有无比巨大的势能的。黑暗空洞的星际空间看上去是真空的,但却容纳着近乎无法想像的巨大隐藏能量,足以保证空间每个角落里恒星的正常运转,只有在被称为“虚能”的量子发生“跳跃式振动”时,星际空间才会爆发出热量、光能以及其他形式的可见性辐射。
我们都知道,燃烧一块木头所释放的能量要比通过核反应堆引爆原子小得多,但我们却忽略了这其中包含的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真相——在量子状态下,制造一个新的物体要和破坏一个新的物体一样具有巨大威力。只有自然界可以创造出岩石、树木、星星和银河,但我们整日忙着制造的却是远远比一颗星星还要复杂和宝贵的东西——身体,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个事实,总之所有人都在负责制造自己的身体。多年以前,美国旧金山心脏病专家迪恩奥尼希博士曾发表过轰动一时的文章,他证明了40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事实上完全可以降低其自身体内日益阻塞的冠状动脉的脂肪斑沉积量,他们的血管被逐步清空,新鲜的氧气开始到达他们的心脏,由此缓解了可怕的胸部疼痛,降低了他们患上致命性心冠状动脉闭塞猝死的风险。
奥尼希博士团队并没有依靠传统医药手段和采用外科手术来打通这些患者的血管,而是在治疗方案中加入了简单的瑜伽训练、冥想和严格的素餐饮食。最近,奥尼希博士再次证实了这些基本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长期有效地降低心脏病复发率。那么这些发现为什么会引起轰动呢?这是因为主流医学至今尚未确认心脏病可以不再复发。官方医学认为,发生病变的动脉血管一定要遵循其自身的老化过程:无论你怎么想,无论你吃什么,无论你做什么,它总要无情地追随着自己“严酷的命运”,一天天衰退,一点点恶化,直到最后彻底阻塞和压断你的心肌。
然而,在量子状态下,人体中没有哪个部分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当然,动脉血管分子的连接并不是简单地依靠金属线,就像银河系中也没有什么可见的线将恒星连在一起一样,但二者却都可以“高枕无忧”、“天衣无缝”地保持其完整的存在性。而这种无法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隐形连接物质”实质上正是量子,没有这个“隐性生理机能”,你的显性生理机能就不会存在,它绝对不是任意混乱的分子组合。
阿育吠陀医学认为奥尼希博士在心脏病治疗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同样适用于任何一种人体生理紊乱现象,只要你懂得如何利用你的“量子人体”。沉淀在血管壁的胆固醇斑块看起来很顽固,它就像附着在旧钢管内层的锈斑,但血斑本身却是有生命的并且时刻变化着的,和身体其他部分并没有什么不同,新的脂肪分子会从斑块中进进出出,而在氧气和“食物”的滋养下又会有新的毛细血管生成。奥尼希博土的新发现在于:我们在身体里“建造”了什么,同时也可以“摧毁”什么。一位死于心脏病的50岁男子其实有很多机会“重建”新的动脉血管,一位患有骨质疏松症的70岁老妪也有很多机会“建造”一个健康的脊骨。事实上我们无法计算到底会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因为身体变化的过程是永恒的;但你却完全有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内修复一条被破坏的动脉血管或一根病变的脊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建造”一个新的身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建造”一条健康的血管、一根健康的脊骨甚至一个完美而健壮的身体呢?
古代阿育吠陀医学认为,隐藏于万事万物之中的最基本力量就是生命智慧。宇宙毕竟不是单纯的“能量汤”,也不仅仅是混沌和无秩序的状态。我们的世界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令人惊叹的DNA的存在——它可以在自然界制造出无穷无尽的生命智慧。正如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所说的:人类无计划地制造生命与一场飓风摧毁一个废品站和制造一架波音一样容易。与传统医学相比,当代科学至关重要的改变就是一种模式的突然建立:将生命智慧看作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力量。举例来说,物理学中有一套“人择原理”,认为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宇宙万物是“自选择”地以人类形式存在。
而这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从整体上看,阿育吠陀医学并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它是将人体放在量子状态下进行观察,为了达到效果,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和方法,这些将在本书中详细介绍,它们会帮助你卸下肉体的面具;你必须超越和远离那些充斥在你脑中的固定思维,这些思想活动就像无法关掉的收音机噪音一样让你无法安静。甩开那些令你分心的事物,置身于安静的环境,就好像身处空旷的星际量子场中,尽管如此,人体内在的宁静仍可以让你容纳更多的希望,就像量子场一样。
内在的宁静是我们达到“量子人体”状态的关键,它不是混乱的,而是有序的;它有形、有意、有过程,就像我们的肉体一样。请不要把身体看成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合体,而要从量子角度将它看成是宁静的流动的生命智慧,在各种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沸腾,从而创造支配直到演变成你的身体。在量子状态下,生命的秘密就在于:主观意念的波动可以改变你的身体。
你或许对此难以相信,那么让我来为你证明:蒂米,一个普通的6岁小男孩,患上了一种极其严重而罕见的精神病综合症——多重人格障碍,蒂米身上拥有12种以上的独立性格,每一种都有各自的情绪表现、声音语调和喜恶。然而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并不只存在心理疾病,随着在各种性格之间变来变去,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会出现重大改变。
举例来说,某种性格有可能导致人类患上糖尿病,因为这种性格在发挥作用时会降低人体胰岛素的分泌,但其他一些性格则会让人远离糖尿病,他们的胰岛素检测总会保持在正常水平;同样,某种性格会导致高血压,而其他则不会;甚至就连疣、皮肤疼痛和其他皮肤斑点性症状的出现和消失也与性格的变化有关。根据多重人格的病例记载,从脑电图上看,一些患者的脑电波可以在瞬间做出改变,而且他们的眼睛也可以立即从蓝色变成棕色;一位每个月来三次月经的妇女也与其拥有三个独立性格有关。
但蒂米的病情尤其令人吃惊,因为他的其中一个独立性格决定了其对橘子汁过敏,只要喝下这种饮料,身上就会爆发荨麻疹。健康作家丹尼尔·戈尔曼曾在《纽约时报》上对此发表评论:“蒂米喝下橘子汁会生荨麻疹,而他的人格分裂症状会让其体内还在对橘子汁进行消化时就转向了另外一种性格;更可怕的是,如果蒂米在发生过敏反应期间性格恢复了正常,他的瘙痒症状竟然会立即消失,水泡也会开始消退。”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从量子身体里发出的信号可以瞬间改变身体状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都知道,过敏性反应是不会随着精神状态的反复无常而反复发作的,那么过敏性反应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体免疫系统中白血球的外表附有一层抗体,这种抗体是人类首次接触致敏抗原后产生的,平时只有被动地等待与抗原的再次接触。只要抗体再次接触到这种抗原,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
然而蒂米的病情有些特殊:橘子汁分子与他体内的白血球在完全接触之前就已经“自行决定”形成抗体,无论这种分子是否到达白血球表面。这也就意味着蒂米体内的白血球是“智能”的,而且这种“智能”要比其体内的橘子汁分子更“高明”,因为这种表面抗体与橘子汁的“接触”是以十分正常的形式出现的,即正常的碳、氢、氧原子的结合。
而这种分子可以“自行决定”抗体形成的理论严重挑战了当代自然科学——这就好比宣称糖有时可以是甜的,有时可以不一样。不过蒂米令我们震惊之处还远不止于此。一旦我们接受了这种选择性过敏的说法——到底怎样选择呢?——那就意味着我们要面临这样一种可能:我们也可以选择疾病。而人类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选择,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思维距离太远;可是只要人类具备了这种能力,人类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疾病。
上述内容摘自《完美健康》
作者:狄帕克?乔普拉
译者:耿丹
特别声明:上述文字内容、图片及音乐全权作为该书推介之用,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商业利益。读者若对该书感兴趣,请通过相关渠道购买正版书籍。另外,若该书/图片/音乐之版权的持有者或机构认为发布的内容有不妥之处,请联系自在园,我们会第一时间做相应的调整或删改。
推荐阅读
心灵荐读
身体是一条河流
隐形墨水·莫尼亚克摩尔·冬天的传奇
谁想要拯救自己的灵魂,谁就会失去它
弗洛伊德的影响
初见艺术品,它是否让你猛然间屏住呼吸
食欲背后的心理学
《萨达那》
置身于对立中,与对立共存
拉玛那的启示
永恒的远景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本文编辑:CharlesKnox